凭借 GPT 系列模型引领 AI 浪潮的 OpenAI,近日推出的 GPT-4.5 却遭遇滑铁卢。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模型不仅性能不及预期,价格更是高得惊人。业界普遍认为,OpenAI 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不能尽快推出具有突破性的 GPT-5,其领先地位恐将不保。高价低能,OpenAI 自降预期AI 大模型竞赛愈发白热化,上周 OpenAI 推出了 GPT-4.5(Orion)大模型。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OpenAI 此次刻意降低了市场对这款新模型的期望。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社交平台 X 上表示,GPT-4.5 是一个 “巨大、昂贵的模型”,并且 “不会在基准测试中取得压倒性优势”。OpenAI 自身的评估也显示,GPT-4.5 在多项指标上不仅落后于 Anthropic 最新发布的 Claude 3.7 Sonnet,甚至不如 OpenAI 自家数月前推出的推理模型。更令人咋舌的是,GPT-4.5 的定价高达每百万输入 tokens 75 美元,每百万输出 tokens 150 美元,是 GPT-4o 的 30 倍,Claude 3.7 Sonnet 的 10 倍以上。尽管 GPT-4.5 在对话的真实性和幽默感方面有所提升,可能更适用于语音交互,但其整体性能显然未能达到 OpenAI 最初的预期。The Information 指出,这可能是预训练收益递减的证据。开发者们对 GPT-4.5 的反响普遍冷淡。AI 领域的知名评论家 Gary Marcus 直言 GPT-4.5 是 “nothingburger”(毫无价值的东西)。Ars Technica 援引一位匿名专家的话称,GPT-4.5“华而不实”,其性能不值如此高的价格。即使在 OpenAI 引以为傲的 “情感智能” 方面,GPT-4.5 也未能赢得广泛认可。许多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调侃, GPT-4.5 虽然情商高,但在工作上却不那么擅长,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聪明的模型,而不是一个能理解他们感受的模型。更令人担忧的是,GPT-4.5 仍然存在幻觉和错误。据 MIT Technology Review 报道,OpenAI 自己也承认,GPT-4.5 在一个关键测试中仍然有 37% 的概率会 “编造事实”。OpenAI 先发优势消退如果 OpenAI 不能尽快推出一个性能显著提升的模型,关于其领先地位正在削弱的质疑声将会越来越大。此前,美国著名 TMT 投资人 Gavin Baker在一篇推文中表示,AI 产业格局的变革正在加速,OpenAI 的先发优势消退,微软也选择后撤一步。Gavin 在推文中指出:当 ChatGPT 在 2022 年 11 月横空出世时,OpenAI 通过激进押注 Scaling Law,在生成式 AI 领域建立了长达 7 个季度的统治地位。但这一优势窗口正在关闭:Google 的 Gemini、xAI 的 Grok-3,以及 Deepseek 的最新模型,均已达到与 GPT-4 相近的技术水平。就连 OpenAI 创始人 Altman 也指出,OpenAI 未来的领先优势将更加狭窄;微软 CEO 纳德拉基本上表示,他们在模型能力方面领先的独特时期即将结束。面对 GPT-4.5 的困境,业界将目光投向了 OpenAI 的下一代模型 GPT-5,以及其 o3 推理模型。然而,OpenAI 在发布新技术方面一向有 “预告” 的习惯,实际发布时间往往滞后。距离 OpenAI 宣布 o3 的性能评估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但 Sam Altman 最近表示,o3 不会像 o1 那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型发布。尽管 Gavin 仍看好 OpenAI,但他预计,未来数据成为竞争核心,无法获得独特、有价值数据的前沿模型是历史上贬值最快的资产。在 AI 大模型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单纯依靠预训练已经难以建立长期优势。OpenAI 能否凭借 GPT-5 重回巅峰,将取决于其在数据获取、推理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