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紫光展锐,真能接棒海思,成就 “国产之芯”?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去年 7 月初,紫光集团公告称,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通知书》,相关债权人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令人震惊。近日,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有了新动向。

经查询企查查发现,紫光集团旗下关键子公司紫光展锐发生了法定代表人变更,由赵伟国变更为吴胜武,同时吴胜武还接替了赵伟国的紫光展锐董事长一职。

除紫光展锐外,吴胜武还在紫光集团旗下多家公司担任高管,包括长江存储董事、紫光国微董事、紫光联盛董事长、紫光存储董事长和经理、紫光智能汽车科技公司董事长等职。

不过,相比吴胜武参与管理的其它公司,中国大陆的移动芯片厂商紫光展锐更受关注。据称,本次重大人事调整后,该公司也将聚焦提升其在 5G 手机芯片领域的竞争力。甚至有业内人士分析,紫光展锐有望接棒华为海思,担当国产之 “芯” 的大任。

只是,紫光展锐真有这个实力吗?在全球芯片格局已定的形势下,情况恐怕没有那么乐观。

紫光展锐 “临危受命”

据分析,紫光集团的 “被破产”,是源自紫光集团一直以来的 “买买买” 动作,导致大面积举债。包括虎贲芯片、紫光显示器、紫光内存、SIM 卡芯片、汽车安全芯片等。由此,旗下半导体产品众多、资产近 3000 亿元的芯片巨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半年多过去,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案尘埃落定,重整投资方由智路建广联合体牵头,长城资产、湖北科投、珠海华发和河北产投等组成联合体,出资 600 亿元承接重整后的紫光集团全部股权。

而开篇紫光集团的法人变更,便是以上重组有所进展的新信号。据了解,紫光展锐为 2018 年由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合并而来,产品包括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AI 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等各类通信、计算及控制芯片,是目前除高通和联发科之外,全球第三大独立手机芯片提供商,在国内也是仅次于联发科的存在。

而紫光展锐 CEO 楚庆,更是一位半导体通信老兵,在行业沉淀 24 年。早年为华为无线预研部以及海思相关研发部门的高管。
 

2020 年,全球贸易战升级,华为麒麟被扼杀,高通在华势力更是不断壮大,甚至小米 OV 等都抱上了高通的大腿,在冲击高端市场上跃跃欲试。

在华为短暂退出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同时,荣耀又被迫从华为剥离,苹果随之坐收渔利,进一步蚕食高端智能手机市场。

因此,紫光展锐被视为国产手机芯片的 “希望”,更被视为是接替海思,重新让华为在 5G 等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崛起的 “新秀”。

然而,紫光展锐势头正盛之时,也是其母公司紫光集团的 “落难” 之日,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已经成为其最终的宿命。因此,紫光展锐依然被寄予厚望,可谓是生不逢时、临危受命。

短板明显,还需加速补齐

要知道,尽管紫光展锐瞄准的是 5G 领域,更是为此而来。但是其目前的产品却集中在 4G 领域和中低端市场。

另一面,则是高通在华势如破竹,由于各大手机厂商 “无芯可用”,也不得不选择拥抱高通,甚至让高通成为其 “座上宾”,在谈判议价上,也毫无主动权。

例如,去年 12 月,在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正式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手机移动处理器——骁龙 8 Gen1 移动平台。

中兴通讯、小米、vivo、Redmi、realme、OPPO、一加、努比亚、iQOO、荣耀、黑鲨、索尼、夏普以及联想旗下摩托罗拉,均宣布将采用全新一代骁龙 8 移动平台。

高通被众星捧月一般的 “待遇”,与强大的客户阵容,也反衬出紫光展锐在客户资源上的薄弱与不足,以及市场表现上的寂寥与落寞。

据观察,虽然紫光展锐全球排名相对靠前,但是却在芯片研发能力、芯片制程技术上,与第一名的高通,以及国内头号的晶圆厂半导体厂商联发科相差甚远。

首先,在研发成本上,联发科的 Total Solution(完整解决方案)服务模式,在厂商研发成本上占据了极大优势。
 

其次,芯片研发周期与效率,是保障智能手机处理器供应、确保新品如期上市及量产产能的重要方面。而高通、联发科都久经沙场,针对主流的厂商,都有快速试错的应对方案。

但是,在供应主流智能机机型方面,紫光展锐却略显稚嫩。由于主流厂商试错成本高,产品投放后,一旦处理器出现瑕疵,后果也不堪设想。

因此,鲜有厂商会贸然 “尝鲜”,换用尚且不够成熟的晶圆厂商紫光展锐。这也意味着,其营收规模的扩大,将会持续承压。

加上母公司紫光集团破产,紫光展锐只能依靠资本市场为其加码助力。

不过,其融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据了解,早在 2019 年,紫光展锐就被传,有登陆科创板的计划。去年 4 月,也完成了规模超 50 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但是关于其在科创板 IPO 的消息,似乎没有了下文。

早前,也有媒体表示,紫光展锐是否与紫光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子公司紫光国微有所关联。

得到的回复是,二者虽为紫光集团旗下公司,但与其没有直接股权关系,紫光展锐不上市公司合并范围内。由此可见,其可能独立在科创板上市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只是,紫光展锐何时才能登上二级资本市场,为其冲击 5G 芯片助力,还是一个未知数。而其是否能够承接海思的使命,成为国产之芯的新代表,也暗藏着诸多的不确定。

荣耀与海思带来的红利,恐难持续

近日,知名统计机构 CINNO Research 公布了 201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SOC 销量榜,数据显示,华为的部分业务被各大巨头瓜分后,除了其销量同比大幅下跌近超三分之二,其它厂商的整体排名,也有微妙的变化。

如上图所示,联发科 2021 年以 1.1 亿颗的芯片,同比增长了 42.5%,甚至超过高通的 1.066 亿颗,而苹果、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分别位列第 3、4、5 名。相比而言,紫光展锐的销售量甚至与其它前 4 名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紫光展锐(UNISOC)的环比增长率却十分惊人,高达百余倍,究其原因,是紫光展锐在 2020 年国内市场才出货 10 万颗,基数太小。

对于这种夸张的增速,有业内人士将其归结于荣耀从华为脱离,以及海思麒麟芯片受限。其先进的 6nm 芯片研发设计能力,刚好可以弥补荣耀高端手机缺芯的不足。

据了解,紫光展锐旗下的首款 6nm 工艺芯片,已经正式上市,而且,全球首颗 6nm EUV 工艺的 5G Soc 芯片诞生并正式进入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机,将可以支持 2G-5G 网络共同使用,支持 Sub-6GHz 频段和 NSA/SA 双模组网,该类智能手机也将于今年陆续问世。

不过,尽管紫光展锐的多位高管均来自海思,与海思的关系千丝万缕,但是商场如战场,此一时,彼一时。紫光展锐的产品出货量之所以直线拉升,也是因为一个客观现实:在当下的手机芯片市场,分为自用与第三方供应。

除了苹果、三星、华为外,大部分手机厂商需要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而在 5G 芯片技术上,目前只有紫光展锐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可以用于第三方供应。据预测,而其它的芯片厂商,即便渗透 5G 芯片市场,也尚需时日,短则三到五年,长则十年八年。

但是要知道,作为国内既具备手机研发能力,也具备芯片研发能力的头部企业,华为也正在布局芯片厂。

例如,自 2020 年受美方卡脖子以来,频频有消息称,华为正在摸索自建或者合作 IDM(集设计和制造等于一体)工厂。

甚至有媒体报道,华为未来将在未来将在北京、天津、无锡、上海,以及最重要的东莞做去美产线,成为三星那样的 IDM 大厂,短期目标是 28 纳米进程。

这也意味着,一旦华为在 28 纳米非美线取得突破,那么华为将突破美国的芯片封锁,达成 “活下来” 的战略目标。而有其在海思芯片上的积累,加上其在制程能力上的不断精进,其势必有朝一日,也同时具备研发与制造 5G 芯片的能力,实现自给自足也将指日可待。

那时,紫光展锐作为第三方芯片供应商的实力,毫无疑问也会被大大削弱。而且可以预见,一旦时机成熟,华为可以实现芯片自给自足,也就不太需要紫光展锐,甚至还会在其它厂商所需的芯片市场上,与紫光展锐来一场角逐。

结语

在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普遍缺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行业背景下,紫光展锐与华为海思、荣耀的抱团取暖,显然是权宜之计。

虽然之于我国芯片技术的走向成熟,芯片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实现技术上的独立自主,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但是在商言商,紫光展锐未来需要面临的市场变数与挑战,也不容忽视。

但愿这个冉冉升起的新星,真能担负起民族之 “芯” 的使命,在未来全球的芯片半导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