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中国大模型五虎” 浮出水面

大模型浪潮的席卷速度,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场技术革命。

年初,OpenAI 发布 Sora,马斯克、周鸿祎不惜溢美之词,狂热蔓延全世界。正当大家还在惊叹 “未来已来”,Anthropic 公司宣布 Claude-3 正式发布,并宣布在 AI 逻辑基准测试中超过了 ChatGPT-4。与此同时,Google 和马斯克同时跳入开源大战,分别推出 Gemma 和 Grok。

全球大模型的竞争热潮,从小众圈层向外扩散,像涟漪一样,播散向全世界。一场大模型的无限竞争就此打响。全球科技巨头携带着大笔充沛的资金、漂亮履历的技术人才将战场烧的更加火热。

但冷静一看,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大模型领军者,大多却是年轻的 AI 企业:估值高达 290 亿美元的 OpenAI,成立于 2015 年;被称为 OpenAI“最强竞争对手” 的大模型公司 Anthropic 成立于 2021 年;“欧洲新秀” Mistra 创立至今,刚到一年。三家闪耀的 AI 明星公司的员工加起来却可能不到一千人,只是科技大厂的一个部门的人数。

为什么这场对大模型王冠的追逐战,不在巨头的射程范围内?

01 为什么荣光属于 AI 企业?

首先,打破一个认知误区:大模型并不是一场单单依靠资源的军备竞赛。

在 ChatGPT 横空出世后,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OpenAI 成功的关键在于背靠微软 Azure 云上的数万张 A100 卡,成本高达数亿美元。更有甚者认为大模型的胜率取决于资源的充沛程度。

然而,今年 3 月,美国初创公司 Databricks 突然公布旗下开源大语言模型 DBRX,号称是全球最强开源大模型,参数规模达到 1320 亿,表现更是超越 Meta 的 Llama2、Mistral AI 的 Mixtral,以及马斯克旗下 xAI 公司刚刚开源的 Grok-1。

更重要的是,他们只花了 2 个月和 1000 万美元,在性能全面超越 GPT-3.5 的同时,训练时间和成本都只有 GPT-3.5 的一小部分。

事实上,资源对于任何领域的竞争都很重要,但资源在大模型领域却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唯一因素。而 AI 企业相比科技巨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于技术探索上的灵活性。

Google 曾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里当之无愧的王者。2016 年,击败人类围棋冠军李世石的阿尔法 go 就是出自谷歌 Deepmind,而在自然语言模型领域,谷歌也曾遥遥领先。

然而,2022 年 ChatGPT 横空出世。实际上拉开身位差距的是技术路线上的分歧。谷歌追逐的自然语言模型应该是一系列的垂类,参数相对较小、适用场景面相对较窄的模型,而 OpenAI 认为应该做一个通用的海量参数,海量数据训练的超级大模型。

OpenAI 当年的梦想看来是天方夜谭。但即便在与谷歌的较量中长期落于下风,OpenAI 也没有放弃将 GPT 作为唯一路线。阿尔特曼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创业公司做什么都很难,那不如抓住大机会。”(Startups are very hard no matter what you do , you may as well go after a big opportunity.)

相比于 AI 企业的灵活性,科技巨头在押注技术路线上却很难如此孤注一掷,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动作的迟缓。这也注定了,AI 的最新方向大概率要靠 AI 企业去探索。

海外 AI 明星公司鳞次栉比、星光璀璨。那么问题来了,中国领域的 AI 明星公司在哪?

02 “ 中国大模型五虎” 浮出水面

一张 SuperCLUE 评测榜单揭开了中国大模型五虎的秘密。

刨除 BAT,榜单上展现着中国最强 AI 企业的身影,分别是百川智能、智谱 AI、月之暗面、MiniMax、云从科技。

百川智能成立于 2023 年 4 月,创始人为前搜狗公司 CEO 王小川。成立后短短数月,百川智能便跻身科技独角兽行列,成立至今更是连续发布了 11 款基础大模型。

智谱 AI 成立于 2019 年,今年初已完成新一轮融资。创始人张鹏,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几年来,公司连续发布了 GLM 系列大模型、ChatGLM、CodeGeeX 代码大模型等,已成为国内最早也是最有大模型研发经验的企业之一。

MiniMax 成立于 2021 年,背后的掌舵者闫俊杰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商汤科技担任副总裁期间,负责搭建深度学习的工具链和底层算法,以及通用智能的技术发展。联合创始人杨斌,则是闫俊杰在中科院的校友。

同样来势汹汹的还有月之暗面(Moonshot AI)——2023 年,月之暗面接连完成两轮共计近 20 亿人民币的融资,估值超 25 亿美金。月之暗面成立于 2023 年 3 月由三位清华校友创办,带头人则是 90 后学霸杨植麟。

至此,加上云从科技,中国 AI 大模型五虎呼之欲出。

云从科技曾是 “AI 四小龙” 中 A 股第一股,也是国内 AI 三驾马车中,唯一一家具备全内资背景的企业。在业内,云从科技与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并称 “AI 四小龙”,但论起光环与热度,最年轻的云从科技,却是最 “顶流” 的存在。

“AI 国家队选手”、“中国科学院孵化企业”、“中国 AI 第一梯队企业”、“首个同时承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应用平台,科技部开放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并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的人工智能企业” 等称号,让云从科技自 2015 年诞生以来,始终处于行业聚光灯下。

如今,云从科技又在大模型时代昂首阔步。

03 被时代眷顾的优等生

去年五月,位列国内人工智能第一梯队的云从科技,正式发布了 AI 智能体(AI-agent)领域的战略级产品——“从容多模态大模型”。

云从科技研究院产品总监孙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容大模型在内部已经历了多轮迭代。1.5 版本时,平衡上下文长度、模型性能与推理成本是迭代重点。从容大模型 2.0 版本已经完成,3.0 版本重点是多模态能力 -- 跳过文本直接处理不同模态的数据。

不只是对话体验,从容大模型还可以编程、写作、解题等。云从还对 “从容” 与 ChatGPT 进行横向对比演示,在对同一真题的解答过程中,从容大模型的答题速度相较更快,但推理能力、语义理解能力已超过 GPT 3.5,略低于 GPT4.0。

经第三方机构 SuperClue、C-Eval 等综合评测,从容大模型综合性能位列全球前五。同时,从容大模型具备多模态能力,在视觉、跨模态领域 10 次刷新世界纪录。

据云从科技介绍,公司已布局了数十个行业大模型,并研发了 DataGPT、智能客服、AI 鼠标等多个泛 AI 智能应用,成为云从科技布局 AI 智能体(AI-agent)的重要抓手。

同时,云从科技与华为昇腾联合提出应对智算基础设施挑战的解决之道,开启 “国产化算力 + 智算” 的新布局。目前,双方已合作推出大模型应用底座——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并与天津港集团、首链科技、今世缘、国网山东、中国电信等合作伙伴一起,成功帮助港口、医药、制造、电力、银行等行业客户落地生成式 AI 应用场景。

云从科技连续踏中两波 AI 浪潮,离不开其深厚的科研背景。

云从科技的创始人周曦,曾以中科院 “百人计划” 专家身份引进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长等职位。用了半年时间,他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起一支拥有 20 多位专业人才的团队,并入选中国科学院 A 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成为其中唯一的人脸识别团队。

在日后,这只团队成为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家队,其技术成果先后被用在多个省份,在 alpha go 尚未大战李世石让 AI 一夜爆火之前,就悄然将这一技术带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一直到 2015 年 4 月,33 岁的周曦,却放弃别人艳羡的 “铁饭碗”,选择内部创业,牵头成立云从科技,专攻人脸识别领域。

“很惊讶,因为在这个领域很少见到愿意放弃现有职位全力投入创业的科学家。” 海通证券某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通作为云从的第一个项目,在应用实现上有特别多困难,周曦当时把整个研发弄到上海来攻坚了一周,系统上线后到现在再也没出过问题。”

从 2015 年开始,人脸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易落地的赛道,开始逐渐形成风口。在筚路蓝缕七年之后,云从交上了他的答卷:作为唯一一家全内资 AI 企业,顺利登陆科创板,被称为 “AI 国家队”。

翻开云从科技的招股书,我们可以看到,云从科技的创始团队大多来自中科院、中科大。公司拥有近 600 名科研人员,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50%,核心团队曾先后 10 次获得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桂冠。

如今全球大模型竞争风起云涌,新的科技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在焦虑和追赶中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如何书写这一次新的篇章,既是云从科技新的课题,同样也是所有中国 AI 企业迫切的使命。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