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的 “星星之火再度燎原”,高举 “+AI 标签” 成共识?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月初,诺贝尔物理学家、化学奖相继颁给了 AI 领域的科学家,让业界大为震惊。纷纷称今年为诺贝尔奖的 “AI 年”。

而近日,继年中一轮港股上市热潮后,不仅有复热的迹象,也呈现了一些与 AI 高度捆绑的 “共性”。港交所数据显示,6 月至 8 月期间,赴港 IPO 的企业分别有 25 家、12 家、11 家,申请上市的企业数量显著下滑,再到 9 月,又回升至 18 家,10 月截至月中已累计有 9 家。

有趣的是,9、10 月的 IPO 公司中,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表明其业务亦或与 AI 相关,亦或运用到了 AI 技术。与 AI“高度捆绑” 的背后,各大企业只是为了热度,还是市场背景、自身战略所致,又或是其他原因驱使?

重燃赴港上市热潮后,“+AI” 成上市 “标配”?

具体来看,这些企业分别是丰巢控股、迅策科技、明基医院集团、闪回科技、健康之路、特斯联智慧科技、七牛智能、爱维艾夫医院管理集团。

图源来自 Pixabay

这其中,健康之路作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之一,已将 AI 驱动应用程序及解决方案融入自有的平台中,以优化用户、医生及平台的其他行业利益相关者的可用性及功能。目前,其平台已经推出多项 AI 工具,分别为 AI 医疗助理、AI 图图等。

与健康之路一样拥有 “互联网基因” 的闪回科技与丰巢控股也拿出了实际行动。前者专注于手机回收服务,但特别提及近来研发开支大涨源于 AI 解决方案的开发;后者作为全球末端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已将人工智能辅助系统融入物联网技术中,用于加强丰巢智能柜和洗护工厂网络的运营管理,并尝试在建立 AI 辅助洗衣分类系统。

而同样涉猎智能物联网的特斯联智慧科技,身处公域 AIoT 行业。天眼查显示,其主要通过先进的 AIoT 技术和一体化能力,赋能产业的数智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一家助力 AIoT 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落地的人工智能公司。

再来看七牛智能,其作为国内提供音视频云服务,聚焦于打造 AIGC 能力和迭代改进其低代码平台;而迅策科技作为国内实时数据基础设施及分析解决方案供应商,AI 技术的引入主要用于加强现有数据模型分析能力,为资产管理人提供一系列人工智能赋能解决方案。

可见,以上两家公司仍在融入 AI 技术的早期阶段,暂时没有可量化的应用成果。

明基医院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民营营利性综合医院集团之一。其表示,目前计划引入 AI 语音机器人,并利用 AI 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和医院的运营管理中加大对 AI 技术的利用。

同属 “医院行列” 的爱维艾夫医院管理集团思路也大致相同,尽管都有引入 AI 技术的意图,但更多只是停留在 “纸上谈兵” 的阶段。考虑到医疗板块的专业化以及高精度,实现 AI+ 医疗的 “远大前程” 或许还有慢慢长路。

综上,除特斯联智慧科技与 AI 属于强相关外,其余几家企业均属于 “AI+” 的应用行列,通过引入 AI 技术来赋能现有业务。由此看来,“AI+” 渗透各个行业的言论虽然散步在市场的角角落落,实际应用落地的进度却千差万别,但即便如此,仍旧未能阻挡企业向 AI 靠近

“+AI” 企业扎堆赴港,这不是 “偶然”

回顾今年,AI 企业扎堆递表港交所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今年 1 月,AI 龙头科大讯飞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赴港上市。随后,交互式 AI 领域声通科技、“AI 语音独角兽” 云知声、“AIoT 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 趣致,以及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出门问问、和纵目科技等企业接连递表港交所。

纷纷赴港背后,港股市场骤升的吸引力源于哪里?

一是因为港股市场下半年投资环境已经逐渐转好。由于美联储降息推动外资流入港股市场,随着 7 月 26 日公布的美国核心 PCE 数据同比增长 2.6%,达到自 2021 年 3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降息的可行性显著增强。

而且,美联储降息推动全球无风险利率下移和美元贬值,国际资本市场资金有望再平衡,包括港股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收益率。

资产管理公司 Edelweiss Asset Management 总裁兼股票首席投资官 Trideep Bhattacharya 也表示:“就估值而言,中国市场已变得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对刺激计划的预期,吸引了资本。”

因此,鉴于港股市场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港股市场外资的回流的背景下有望率先受益。

图源来自 Pixabay

二是因为港股的高股息。一方面由于 AH 股的显著溢价,部分公司在 A 股和港股都上市后,其 A 股相对于 H 股往往有一定价格差。截至 7 月 24 日,恒生沪深港通 AH 股溢价指数为 147.12,处于过去十年以来 92% 的分位数,这意味着港股市场相较 A 股市场被大幅低估。

另一方面在于港股通红利税的改革预期。2024 年 3 月重要会议期间,香港资本市场相关部门代表建议降低港股通投资者准入门槛,优化互联互通股息红利税务安排。

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港股市场的科技类企业更 “AI”,也更有潜力。截至 8 月 26 日,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估值为 21.41 倍,这一水平位于 2020 年以来 12% 的分位数,这意味着后续存在较大的估值提升空间。

被视为潜力板块之一的互联网巨头身处 AI 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其头部企业在一季度的业绩表现颇为强劲,AI 技术的运用有效促进了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利润端有望继续维持增长趋势。

消费电子板块位于 AI 产业链的下游,由于 AI 技术的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加速,AI 手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据预测,2023 年至 2028 年,AI 手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63%。在产业周期回暖与 AI 手机市场增长的双重驱动下,消费电子板块有望迎来向上行情。

综上,最具 “AI 属性” 的港股成了国内 “+AI” 企业共同的目标。但其实,不只是国内,海外市场也是 “异曲同工”。

搅动全球资本风云,AI 成今年最火 “标签”

宏观来看,人工智能(AI)不仅在国内资本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风暴。从美股的股市表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这一趋势。

自 2023 年起,美股市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总市值增长了近六万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标普 500 指数实现了 13% 的涨幅,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增长动力源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股票。

相比之下,所有非人工智能概念的股票仅为标普 500 指数贡献了 4% 的增长。这一数据无疑证明了 AI 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劲表现。

若对比股价增长幅度的中位数,具备人工智能属性的股票平均上涨了 20%,而非人工智能企业的涨幅仅为 2%,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惊人的 10 倍。

再来看标普指数的长期走向,Cortue 预测,在 2024 年至 2026 年期间,不包含人工智能板块的标普 500 指数,其 CAGR 仅为 6%,而人工智能板块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有望达到 19%,超过标普 500 指数 13% 的总年复合增长率,成为强劲的助推力量。

由此可见,公司一旦与人工智能概念形成捆绑,对其估值和长期发展都有不小的助推作用。

而这一作用的底层逻辑在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其产品或服务的实用性越强,便会推动了消费者或下游企业认可其最终价值。这种认可不仅会体现在销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整个价值链上价值的积累。

图源来自 Pixabay

不仅如此,随着底层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牵引下,人工智能(AI)也从 “+AI” 模式转型至 “AI+” 模式阶段。

如今,无论是金融、医疗、教育还是制造业等领域,人工智能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这些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一个附加的技术工具,而是成为了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正在引领着行业的变革,从赋能单一功能到重塑整个业务形态,AI 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作者:桑榆

来源:港股研究社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