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复盘:朋友们早晨,港股复盘改为早上发文了哈,因为晚上消息汇总复盘,在开市前两小时给大家更新,方便大家阅读和交易。
上周五(10 月 25 日)港股三大指数午后涨幅收窄,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 0.49%,报 20590.15 点,恒生科技指数涨 1.21%,国企指数涨 0.35%。港股通方面,上周五港股通(南向)净流入 92.01 亿港元。
盘面上,科网板块股普遍上涨, $XIAOMI-W(1810.HK) 涨近 3%, $JD-SW(9618.HK) 、 $BABA-W(9988.HK) 涨超 1%, $MEITUAN(3690.HK) 下跌 1.12% , $SENSETIME-W(20.HK) 上涨 0.63%, $KUAISHOU-W(1024.HK) 上涨 1.44%, $NTES-S(9999.HK) 上涨 0.81%, $TENCENT(700.HK) 下跌 0.24%, $BIDU-SW(9888.HK) 上涨 0.35%, $BILIBILI-W(9626.HK) 上涨 1.21%;
港股复盘 + 要出大牛股,需要更靠近消费者!
光伏股全天走高, $FLAT GLASS(6865.HK) 涨超 23%, $COMTEC SOLAR(712.HK) 涨超 60%, $SOLARGIGA(757.HK) 涨超 25%, $FLAT GLASS(6865.HK) 涨超 23%, $GCL TECH(3800.HK) 涨超 19%, $XINYI SOLAR(968.HK) 涨超 16%, $SFSY ENERGY(750.HK) 涨超 14%, $XINTE ENERGY(1799.HK) 、 $XINYI ENERGY(3868.HK) 、 $GCL NEWENERGY(451.HK) 涨超 10%, $TRIUMPH NEW EN(1108.HK) 涨 6.68%, $XINYI GLASS(868.HK) 涨 5.85%, $FUYAO GLASS(3606.HK) 跌 0.09%。
消息面上,美国商务部正在考虑部分撤销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AD/CVD),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关税政策出现了松动。此外,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近期称,光伏组件低于成本价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同时公布最低成本价 0.68 元/W。
港股复盘 + 要出大牛股,需要更靠近消费者!
医药外包概念股涨幅居前, $TIGERMED(3347.HK) 涨超 13%, $WUXI APPTEC(2359.HK) 涨超 7%, $PHARMARON(3759.HK) 、 $Asymchem(6821.HK) 涨超 6%, $WUXI BIO(2269.HK) 、 $JOINN(6127.HK) 涨超 5%, $FRONTAGE(1521.HK) 涨超 4%, $VIVA BIOTECH(1873.HK) 、 $GENSCRIPT BIO(1548.HK) 涨超 3%, $AKESO(9926.HK) 涨 2.66%, $EVEREST MED-B(1952.HK) 涨 2.24%, $BEIGENE(6160.HK) 跌 0.62%。
消息面上,经请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2024 年 11 月 1 日起,对创新药以及经沟通交流确认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和附条件批准程序的品种上市许可申请提供受理靠前服务。
港股复盘 + 要出大牛股,需要更靠近消费者!
受创投政策利好影响, $DZUG(1635.HK) 涨 80%。消息面上,10 月 24 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发展 “大胆资本”“耐心资本”“国际资本”“产业资本” 四大资本。受此消息刺激,创投概念大涨。据悉,大众公用为公用事业与金融创投齐头并进的投资控股型企业。
港股复盘 + 要出大牛股,需要更靠近消费者!
$恒生指数 (800000.HK)$ 恒指我觉得不需要多说了,这短时间震荡,主要是因为上周一直跟大家聊的,三季度业绩末端,加上美国大选以及美联储第二次议息,导致的震荡上行。
极端的情况下,估计就是回踩 20000 点补缺口,如果回补这位置,还没上仓位的朋友,可就要珍惜了,这就是倒车接你的机会,如果前面一直恐慌没上车,请抓住这次机会。
目前跟踪下来不少领域改善还是很明显的,市场目前的担忧是不能持续,这件事 11 月就会逐步有更清晰的答案,要么可以持续,要么不能持续有更进一步的政策,无论是哪个,都会是积极的方向。
-------------
上周领导说:要建设 “绿色金砖”,做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优质产能,为世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很有感触,作为覆盖制造业为主,同时以新能源赛道为研究起点的投研学子,实在有些话想说道说道。
国内新能源领域,纵然有一些问题(内卷/价格战/薪酬不高等),但的确实现了弯道超车,哪怕资本市场多有诟病,依旧功大于过。
咱们不做老生常谈,比如新能源车占全球份额 2/3,锂电池产销量超过全球 70% 份额,光伏更是占据全球 80%-90% 份额,相信对这行业熟悉点的都知道。
今早就聊聊行业里最新发生的一些事情,看看 “优质产能” 们的进展。
1、先从我们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始聊吧:
新能源汽车是真正让老外刮目相看的重大转折,相信特斯拉刚问世时,海外车企肯定不以为然,甚至自喜认为美国车企能继续引领风骚。
不曾想,短短 5 年时间,中国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给整个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 BBA(奔驰宝马奥迪)加税卖到国内,现在是 BBA 在国内被迫降价,而比亚迪等国内车企却加税卖到国外。
自夸自擂没有说服力,直接看看海外汽车产业链怎么评价。
第一位是美国著名车企福特的 CEO,在一次访谈里表示,自己最近半年一直驾驶着小米 SU7,甚至不舍得换车。(自从驾驶了新能源车的智能化,说实话几十万的 BBA 就开不回去了,像以前诺基亚按键机和智能机的区别),这也是趋势,福特的 CEO 他表示此前访华的重点就是关注小米汽车,“我们将一辆小米 SU7 从上海空运至芝加哥。”
在他看来,全球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让制造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凭借前沿技术、低成本供应链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已经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给福特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艰巨的挑战,后者需要慎重考虑在哪些市场、以何种方式应对。”
福特不是第一家购买并研究小米 SU7 的外资车企,之前美国电动车初创公司 Rivian 拆解过一辆小米 SU7,目的就是研究如何模仿并改进制造成本。
第二位是法国零部件巨头法雷奥的 CEO,在全球供应商大会里提到:
①传统西方车企已经迷失方向,不知道该干啥;
②上海现在是全球汽车研发中心,不再是底特律、慕尼黑或名古屋;
③中国市场是汽车行业的健身房,参与竞争才会让自己更强大,能在中国市场竞争中活下来,肯定会在其他市场无往不利;
④整个汽车研发制造模式都要改变,不能适应比亚迪 15 个月一款新车这种速度的都会死。
事实上,现在海外汽车产业链,每个高管开口就是 “中国”。他们说,现在的汽车市场就是个着火的海上钻井平台,要么等死,要么跳进冰冷的海水里争取一线生机。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同时国内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我们整车企业的市值相比特斯拉丰田哪怕是福特这种都差太多了…一旦内卷结束,格局逐步清晰,市值空间将会大幅打开,中国大概率会有 2-3 家万亿以上市值的整车企业…而现在除了比亚迪,第二梯队的公司只有 2000 亿。
比如 $LI AUTO-W(2015.HK) 、 $XPENG-W(9868.HK) 、 $NIO-SW(9866.HK) 、 $GEELY AUTO(175.HK) 、 $GAC GROUP(2238.HK) 、 $GWMOTOR(2333.HK) 。
2、锂电池:
电动汽车里最核心零部件就是电池,这块原来是松下、三星和 LG 等日韩厂商的天下,最近几年迎来风云变幻。
宁德时代蝉联多年榜首,比亚迪刀片电池开始外供海外车企(很难得,一般会忌讳既造车又造电池),后排国轩/孚能/中航等都在全球市场有着一席之地。
老美想禁宁德,福特直言宁德是全球最好的电池厂商,就看商业关系能不能强得过政治关系;欧洲想自己搞电池,结果瑞典新势力电池厂 Northvolt 已经面临经营危机。
有趣的是,这家欧洲最大的电池厂商,自称 “欧洲宁德时代”。以前都是国内厂商称自己是 “小博世”“小麦格纳”,时代真的变了。
上周四下午,宁德时代就有场新品发布会,一款超级增混电池,名叫骁遥。
宁德强项本是在纯电车型,超长续航、超级快充、超高安全性等等,希望能够和增程混动车型一决高下,而如今是直接杀到敌方阵营釜底抽薪。
全程听完发布会,得到大概结论是:满足消费者 “既要又要还要更要” 诉求,增混电池做到续航 400 公里 +4C 快充(15 分钟充满)。
别小看 400km,真能解决痛点。
买增程或混动车型的消费者,也希望能多用电、少用油,毕竟价格差距摆在这里。目前增混车型的纯电续航是 100-200km,打个折就是 80-150km,开 1-2 天就要充电,上班稍微远点可能当天来回都不够。
于是就出现个奇怪现象:增混车主更有充电焦虑,很多增混车占着充电桩,关键还充得特别慢,导致纯电车主怨声载道,经常是互相 “拔河” 那根充电线,甚至引起肢体冲突。
如今增混车型的纯电续航提升到 400km,并且有快充功能,问题就迎刃而解。增混车主充一次能在市内开一周或到近郊跑个来回,何等从容。
往后,宁德时代就是三大新品齐上阵,麒麟超长续航(中高端纯电),神行超充(中低端纯电)和骁遥超级增混。宁王还是那个宁王,别说海外电池厂商,就连国内电池厂商都要追赶一阵。
3、光伏:
优势都知道,性价比极高,市占率极高;劣势都清楚,价格战极为惨烈,整个行业卷到不赚钱。
想要看到优质产能,就需要等供需关系反转,或者是有新技术路线诞生。
最近光伏板块的股价表现不错,主要是很多 “重磅消息” 传开,让市场对周期反转很是期待:
有说下个月重要部门会出限制能耗的政策;
有说光伏组件低于 0.68 元/瓦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
有说美国商务部拟部分撤销中国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还有说 11 月份有关部门会出文件限制光伏各环节产能利用率等等。
这些消息是真是假,是确有其事还是捕风捉影,尚未可知。根据平时和产业链交流情况,各环节供需关系已经好转,原本龙头们是预计 2025 年二季度或三季度能够出现转机。
我想,无论协会或监管层有什么动作,大方向总归是加速着出清的吧,那就不用太过担心。
按道理说到这儿,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都已经聊完,但既然是讲新能源,就多说两个板块,风电和储能。
4、海风:
风电就看海上风电,上周我在内地做演讲,也有解读到 $NBO(603606.CN) 的三季报,略作分享:
首先说个大致定性。看起来三季度净利润 2.88 亿,同比增长 40%,但实际是去年基数偏低所导致。非要看预期的话,不说环比二季度增长,难度有点高(当时 3.8 亿),但至少都预测有 3 个亿,因此严格说是略低于预期。
其次是看在手订单。三季度在手订单约 92 亿元,其中海缆 29 亿,陆缆 49 亿,海洋工程 14 亿,基本和二季度相差不多。
值得提醒的是,近期刚中标帆石 500kV 海缆项目和华润连江外海 66kV 项目,都没有计入在手订单里,合计有 10 多个亿。有订单就有业绩保障,至于什么时候确认收入,不用去纠结,原因是交付进度上差一点点,就要跨季甚至跨年。
第三是未来方向。买海风不是看有项目启动才买,而是看好有空间且有确定性的新能源模式。海缆毛利率基本保持在 35%-40% 之间,后面深远海价值量会起到正面作用,更何况国内厂商都已经拿下欧洲订单,出海通道慢慢打开。
至于业绩角度,东缆今年 12 亿问题不大,明年能不能增长 50% 到 18 亿,需要年底再盘点订单情况。估值是艺术,海缆给到 20-30 倍至少是值得的。
5、储能:
稍微简单一些,先有新能源,后有储能,相对而言是比较新兴的赛道。
有券商小伙伴预测了全球储能需求增速,分享给读者们:
整体来看,预计全球储能装机量在 2024-25 年分别是 166 和 231GWh,同比增长 75% 和 39%(非常高的增速)。
结构角度,预计亚非拉增速>欧美>中国市场,其中欧洲是大储增长、户储趋缓。
国内储能可能还没到有全球统治力的阶段,但说弱是一点都不弱,菊厂、阳光、宁德、德业、盛弘、派能等,都是排得上号的全球产业链厂商。
差不多就是这些内容。咱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必妄自菲薄,昂首挺胸,国内新能源领域值得引以为傲。再拔高一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相信一定会有国内新能源龙头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新能源的下一轮行情,肌肉记忆肯定会告诉我们还要炒隆基,宁德。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美国的 big 7 到底都是干什么的?后来我得出了答案,是科技制造和消费的结合。
$Apple(AAPL.US) 是科技和消费的结合,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硬件,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生态。
$Tesla(TSLA.US) 是制造和消费的结合,创造了电动汽车,智能网联,颠爱了汽车的商业模式。
$Microsoft(MSFT.US) 是科技和消费的结合,打造出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
$Meta Platforms(META.US) , $Amazon(AMZN.US) 也都是这样...
制造业很难摆脱卷的宿命,除非你有 $NVIDIA(NVDA.US) 的技术壁垒和创新能力,创造出只有你能做出来的产品;除非你有台积电的制造能力,找到只有你能代工的领域。
但光伏,锂电显然都不符合这个特征。那么要出大牛股,需要更靠近消费者。
但只要你靠近消费者,做制造业的终端你就可以拥有最强的议价能力,对上游能议价,对下游能议价,拥有稳定的利润率,再通过获得的超额收益持续进行科技研发和投资加强自己的壁垒和护城河。
所以新能源下一个真正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我的答案可能不一样。就像当年的宁德和比亚迪,我会觉得宁德牛逼,因为竞争格局好,但现在我会选比亚迪,因为竞争格局将会越来越不重要,技术进步越来越慢了,我倾向于在整车领域找到下一个宁德,而不是去重复当年宁德的故事。
(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文中提到的公司,仅是举例使用,非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