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tong
2021.07.22 10:5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财报前瞻 | 特斯拉下周发财报,为什么多家大行提前上调目标价?

目前市场普遍对特斯拉第二季度业绩持乐观态度。

智通财经 APP 获悉,特斯拉 (TSLA.US) 将于美东时间 7 月 26 日盘后 (北京时间 7 月 27 日早间) 发布 2021 年第二季度财报。目前该股的交易价格超 650 美元,市场普遍对特斯拉第二季度业绩持乐观态度,一系列强劲的业绩数据届时可能会推动股价走向上升通道。

业绩预期

华尔街分析师预计特斯拉第二季度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 0.96 美元,营收预期为 112.2 亿美元。在上一季度,该公司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 0.93 美元,这一结果超过 0.75 美元的普遍预期;营收增长 74% 至 104 亿美元,但略低于分析师预期的 104.8 亿美元。

根据金融数据系统 FactSet 的统计,共有 39 位专业分析师普遍预计特斯拉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 0.93 美元,营收则为 116.8 亿美元。

金融机构 Zacks 的预测平台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预测特斯拉 Q2 每股收益为 0.9 美元,营收则为 113.9 亿美元,据了解,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特斯拉有三次业绩超过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预期。

缺芯难阻挡前进步伐

尽管存在季节性淡季、供应链受阻、芯片短缺以及公司向新款 Model S 和 Model X 过渡等挑战,但第二季度特斯拉仍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汽车产量和交付量。

这一趋势预计将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继续,市场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日益普及、疫情期间消费者需求激增、财政刺激政策和补贴政策以及疫苗接种推动的经济全面复苏,将进一步推动特斯拉的业绩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为 201250 辆,比去年同期 90650 辆和上季度 184800 辆均有所增加。

由于消费者对 Model3 和 Y 的需求不断上升,特斯拉的汽车销量有望在第二季度大幅增长。在第二季度,Model3 和 Y 车辆交付量为 199360 辆,超过了 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预计的 196955 辆,同比增长了一倍多。未来几年,管理层预计车辆交付量将实现 50% 的年均增长。

此外,特斯拉的太阳能屋顶和 Powerwall 产品可能有助于第二季度太阳能装置和储能部署设施的增长。Zacks Consensus Estimate 预计第二季度能源生产和储存业务的预期营收为 5.24 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 3.7 亿美元大幅增长。汽车租赁及服务及其他业务的营收分别为 3.18 亿美元和 8.23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8.7% 和 69%。

因此,对 Model 3/Y 的强劲需求和新能源业务的出色表现很可能进一步推动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业绩增长。

特斯拉还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地区建造的最新工厂生产 Semi 和 Cybertruck 皮卡,投资者期待业绩报告中能出现进度时间表的更新,以及德克萨斯州和德国正在建设的工厂的最新进展。

据了解,在第二季度,特斯拉同样受到了零部件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影响,5 月 31 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做出了一些设计决定,部分是为了应对不断上升的成本,并表示特斯拉汽车的涨价是由于全行业各大供应链价格端的压力,尤其是原材料。

大行最新评级和目标价

美银证券分析师 John Murphy 维持 “持有” 评级,但将该股目标价从 700 美元上调至 750 美元,上行潜力约为 13.6%。Murphy 预计,第二季度汽车行业整体表现优于预期。该分析师表示,目前芯片短缺对销量的影响正在产生更多被压抑的需求,而在今后的复苏进程中,这些需求将得到合理的释放。

高盛分析师 Mark Delaney重申 “买入” 评级,并将目标价定为 860 美元,上行潜力约为 30.2%。在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业绩之前,Delaney 将其每股收益预期从 0.84 美元上调至 0.94 美元,因考虑到 Model Y 车型的升级将带来销量增长。

不过,该分析师认为,近期特斯拉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芯片短缺、运费成本高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 Model S/X 销量有限,这些因素将打击特斯拉的每股收益和利润率,他后续将会根据形势调整目标价。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Adam Jonas 维持 “增持” 评级,目标价定为 900 美元。该分析师认为特斯拉经常性软件收入的价值可能会超过其硬件业务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预计特斯拉将向用户推出一系列广泛的服务,并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以在股票分析和覆盖方面帮助传统的汽车分析师 (包括买方和卖方) 转型为科技、平台分析师。在我们看来,这种转变将有助于推动股票的进一步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