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 Select
2022.10.11 03:22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港股沽空比率破顶!四季度先抑后扬?超配科技股的时候到了?

港股正在经历第十一轮熊市,四季度大概率已是港股中长期底部,并成为重要的跨年度布局窗口。逢低布局,分析师建议总体超配能源股、科技成长股、消费股及弹性较大的非银金融,自下而上精选业绩能见度高的科技龙头和地产行业整合的受益者。

今年三个季度下来,港股一路震荡下行,大市跌幅接近 30%。如今,港股沽空比率创下逾十年来新高,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何时触底反弹?

在建银国际分析师赵文利、宋林、刘思桐看来,四季度大概率已是港股中长期底部,并成为重要的跨年度布局窗口。港股有望柳暗花明,波动中枢逐步抬高。

上述分析师进一步预计,四季度港股先抑后扬,恒生指数波动区间介于 16500-21500 点,国企指数波动区间介于 5500-7500,科技指数介于 3200-4500 点。

逢低入场,如何布局?

港股本轮熊市概览

以阶段高点与低点计,港股迄今历经十一轮牛熊更替,牛市持续月数的中值与均值较熊市高两倍,牛市期间涨幅的中值与均值分别较熊市高两倍和六倍,反映出其长线投资价值。

港股现处于第十一轮熊市,恒指已自高点回落了 45%,接近历史熊市跌幅中值 52%,但较 1973 年起、1997 年起及 2007 年起熊市的跌幅尚有距离,此外截至 10 月初已下跌 19 个月,长于历史中值 13 个月。

恒指估值跌破 10 倍,市净率一度跌破 1 倍。

港股月度日均成交额(ADT)在 2022 年 7 月跌至 1000 多亿港元,并在 8 至 9 月跌至 900 多亿港元,按年跌幅均达四成左右,显示市场气氛持续低迷。

量缩价跌可视为市场底部盘整的标志,历史上在 2008 年第四季至 2009 年第一季、2011 年第三季至 2012 年第三季以及 2016 年初,港股月度日均成交额伴随期间股指下挫曾分别跌至当时 300 亿至 500 亿港元、400 亿至 600 亿港元以及 600 亿至 800 亿港元的低位。

按周度统计,港股沽空比率曾在今年 5 月初、9 月初及 9 月末达到 27.0% 左右,为逾十年来高位,且明显高于 2016 年截至 5 月中下旬 24.6% 的前高,显示市场情绪极度悲观。

按月度统计,港股今年 9 月沽空比率为 25.4%,略低于 4 月的 25.6%,均为 2009 年以来的高位,并显著高于历史均值 14.8%。

按年度统计,2022 年初迄今,港股沽空比率达 23.1%,亦创逾十年来新高,且显著高于 2019 年 19.7% 的前高,及 2016 年 17.0% 的高位。

四季度展望

建银国际认为,四季度大概率已是港股中长期底部,并成为重要的跨年度布局窗口。港股有望柳暗花明,波动中枢逐步抬高。

其原因在于,四季度美国通胀有望出现更显著的回落,而市场对货币政策过度紧缩导致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投资者由交易通胀转向交易衰退预期,11 月美联储鹰派峰值大概率结束,后续加息节奏将会放缓,美元、美债息回落,有利舒缓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和资金外流压力。

短期内发生全球性或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欧美经济温和衰退是更可能的结果。而这种情形相对有利于新兴市场。

疫情对本地及内地经济的影响将会逐步退潮,香港本地经济复常化、与内地通关便利化进一步改善、党代会、G20 峰会,有望成为市场估值修复的催化剂。而地缘政治、 欧美政策失误等,仍将是年底前的主要尾部风险。

如要逢低布局,该行建议总体超配能源股、科技成长股、消费股及弹性较大的非银金融,自下而上精选业绩能见度高的科技龙头和地产行业整合的受益者。随着疫情缓解及防控政策动态优化,本地及中资出行股及消费股有修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