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牌基金对冲基金投资中国,一直备受关注。 但与通常 “大马金刀” 的直接申请 QFII 资质、扫盘 A 股的友邻机构不同,近期的一家规模超万亿的华尔街 “巨头机构” 却选择了用低调的贸易公司身份来投资。 而且,它的目标锁定了多只内地基金公司发起的 ETF。 这是什么路数? 海外巨头亮相中国市场 梳理 2022 年公募基金年报发现:有一家名为 “简街香港有限公司 - 简街亚洲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出现在多家 ETF 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不要被这家公司的名字迷惑了。 他的背景一点不 “简单”,“简街” 是为 “JANE STREET” 的音译,这家香港贸易公司的的母公司是华尔街大名鼎鼎的金融机构。 简街有何来头? 据简街的官方网站,该机构设立于 2000 年,定位是 “一家全球流动性提供商和交易公司”。 市场对简街的标签是“大型做市商 + 自营型对冲基金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机构通常分为三类,即 1)专注于自有资金的自营投资;2)管理外部客户资产的资管机构;3) 自营 + 资管的双轨模式。 简街属于第三类。 公司官网还显示,简街资本旗下超过 2000 多位员工,在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等 45 个国家均设有办公室,所投资的资产涉及 ETF、股票、期权、商品现货、期货、债券以及外汇,另包括加密货币。 资料显示:简街资本在 2020 年运营超过 17 万亿美元的证券。该机构在 ETF 领域交易份额占比很大,ETF 通常占美股每日交易的四分之一。 “与众不同” 的人民币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简街通过人民币投资通道投资内地产品,这与许多外资使用外汇资金的模式不同。 以简街持有的华安法国 CAC40 指数基金为例,持有人名称中有 “RQFII” 标记。 所谓 RQFII,即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 (RMB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其是境外机构投资中国除 QFII 外的另一种渠道,主要为持有海外人民币的外资机构使用。 另一个关键点是:RQFII 入境投资,没有外汇额度限制。 简言之:RQFII 机制下,境外机构只要有海外的人民币资金,在获得有关方面的许可后,可以通过香港中资券商和基金机构,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 由此看出:简街是使用离岸的人民币资金,持有多只 ETF,并直投 A 股的。 “贸易公司” 故事多 简街投资内地市场的主体——简街亚洲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也具有一个特殊 “标签”。 简街并非以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的身份示人,而是一家贸易公司。 实际上,如果一家海外投资机构以贸易公司名义投资内地市场,则意味着其无法在岸募集资金,大概率使用自有资金。 而以贸易公司的身份行走中国内地市场,是高频交易机构惯常的手法。 2015 年,美国顶尖对冲机构城堡集团(Citadel)——以擅长高频量化交易闻名,曾通过在内地设立的贸易公司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参与 A 股交易。之后一度受到监管机构严密关注。 城堡集团与简街资本有着类似的 “两面” 特点,一面是做市商机构,另一面是经营着对冲基金业务。 另一家海外高频量化机构 Optiver(荷兰最大的做市商机构),亦曾在中国内地设立澳帝桦( 上海 )商贸有限公司。 “惹眼” 之处 简街投资中国 ETF 有一个 “惹眼” 之处:虽然简街来自海外市场,但其选中两只外盘的宽基股指——法国股票指数,以及美国纳斯达克指数。 且前者规模仅有 0.64 亿元人民币。 资料显示:简街在海外 ETF 投资的定位是授权参与者(authorized participant),在市场需求失衡之时,比如 ETF 折价幅度快速拉大,授权参与者有权单独创建或赎回份额,撮合买家与卖家,提升债券 ETF 的交易量,在整个市场流动性上扮演关键角色。 但在内地市场它显然无法充当类似角色。 它因何原因入场,又实际持有多少品种,还有很多 “谜团” 有待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