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 Select
2023.04.17 08:0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底部翻倍的英伟达!短期内为什么没有明显风险?

AI 的产业趋势才刚刚形成,未来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现在没有人算得清楚。估值、未来竞争格局都可以暂时放下,英伟达目前在硬件和生态上的巨大领先优势才是关键。

本文来源:买方研选,文章选自 “对话美股投资者系列”,即邀请有美股布局的机构投资者对他们关注、看好的美股进行交流

编者注:具体机构不明,略有删减

Q:能否先简单讲一下,为何比较看好英伟达?

A:其实这个不难理解,全球有能力供应高性能计算芯片的一共没几家,英伟达不仅硬件方面领先,生态上也已经有了数据飞轮效应,这种领先在产业发展早期会被放大,而只有到了产业末期,才会有被追上或者反超的风险。

未来进入大 AI 时代后,传统 CPU 向 GPU、ASIC、FPGA 等专用芯片转的趋势非常明显,而目前两个主要的落地场景,智能驾驶、生成式 AI,英伟达的身位都卡得非常好。

Q:有一些比较关注短期业绩波动的投资者,也会担心海外几个 Hyperscale 的大厂都在裁员,是否会影响到短期内对于数据中心这块的资本开支?

A:对,这其实也是目前 Beta 层面的不确定因素。但其实如果你去看几个云服务合作方,它们的裁员,其实是战略再调整,砍掉一些不符合未来方向,没有效益的项目,在 AI 这块,已经达成了很强的共识,就是一定会是未来聚焦的重点。

我们觉得最快 2023 年下半年,就会在订单层面看到下游那些大厂开始 “为未来投资”,因为其实现在已经能明显感受到市场对于 AI 的需求,超过了基础设施能承载的量。

Q:其实市场也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觉得也许大语言模型对 AI 芯片需求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并不能都以行业最大参数的模型 GPT-4 的需求量去估算,你们怎么看?

A:的确不能全都以 GPT-4 这种量级的模型去预估普遍的 AI 训练芯片需求,这也是为何即使英伟达在不断推出新的 AI 芯片(比如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推的 Grace Hopper),它老的 A100、H100 依然会在售,就是最终会形成一个产品矩阵,来满足市场不同层级的需求。

其实现在担忧市场需求完全没有必要,就像老黄在前两天开发者大会开幕致辞的那样,在 AI 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人力成本节约)、产品体验提升这些事情上,没有企业想看到自己落后,大家现在对于租用 AI 云服务,来训练自己的模型,热情是空前的,哪怕企业级普遍的需求不是 GPT-4 这样的模型,单纯是有这个需求的企业数量,就非常可观。

Q:讲到了企业对 AI 的需求,我们也是看到英伟达宣布,要推出自己的 AI 云服务,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A:这个其实也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AI as a service(AaaS)。我觉得有必要讲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大多数的生成式 AI,包括最近比较火热的 ChatGPT,都是基于 Transformer 模型去开发的。这类模型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无监督学习,也就是说可以喂给它们没有被标注过的数据来训练,也是解决了以前 AI 训练需要预先由大量的人来给数据进行标注的痛点。不用预先标注,也使得训练用的数据量可以大幅度增加,这也使得训练需要用到的 GPU 数量大幅度增加。

但是每个企业不可能都自己去采购英伟达的芯片来做模型的训练。企业其实只要利用开放的 API 接口,结合自己的私有数据,再次对基础模型进行训练,从而形成它们自己的应用。

而英伟达以及微软 Azure 这样的云合作伙伴所做的事情,就是把类似于 GPT 的模型优化一下,变得更适合普通企业来用,然后放到云上,就会大量的 AI 初创企业、应用开发企业会想租用这些云服务,形成了以 AI as a Service 的新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会有很高的用户黏性,因为训练自己的 AI 不是一杆子买卖,当企业有了新的数据,有了新的业务拓展,有了新的功能部署,都需要重新来训练和优化 AI。

Q:我们讲了很多 AI、数据中心相关的业务,那我们对于英伟达的游戏、自动驾驶业务怎么看?

A:游戏业务其实也比大家想象得要好。有的人会觉得因为虚拟货币挖矿这个东西被打击了,游戏显卡就不行了,并且也从数据端得以佐证。但实际上数据上是有滞后的,因为渠道还在一个清库存的阶段,GTX40 系列显卡推出之后,市场的反响非常好,我们觉得可能最快在今年的 H2,就能看到游戏业务的销售,恢复到常态化的 25 亿左右的单季度销售额水平。

少了挖矿,只是游戏显卡回到它本来的功能属性上罢了,而未来大家对于更好的游戏显示体验的追求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比如像光追、AI 拟真场景构建这些现在只有超高端玩家能享受和体验到的极致效果,未来肯定会走入寻常百姓家。

自动驾驶这块,前段时间也看到英伟达和奔驰的合作,虽然要在业绩上有所贡献,要等到 24-25 年奔驰的车落地了,但是我们了解到,这次和奔驰的合作,是提供 End to End 的服务,也就是说不仅只是硬件上的收入,未来也会有自动驾驶相关的软件收入,这也是未来的一个看点。

Q:我们也能感受到你们对英伟达的前景非常乐观,那你们觉得目前它最大的风险在哪里呢?

A:短期来看我们看不到什么特别明显的风险,之所以在股价层面没有特别大的反馈(其实底部向上也已经翻倍了),我们觉得更多地还是受到了美联储加息这个事情的影响,科技股整体的估值被压制了,而美联储加息的拐点已经很明显可以看到了,前段时间银行不断暴雷,信贷收缩也会起到类似加息的效果,所以我们判断美股的流动性环境应该会得到改善。

长期看,AMD、Intel 等传统 CPU 玩家,包括苹果、高通这些有芯片自研能力的大玩家,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 AI 芯片那么大的一个市场被英伟达一个人霸占,包括国内的公司,如果能绕过制造端的瓶颈,也会非常有竞争力。

但至少目前阶段,我们觉得长期竞争者的追赶,肯定不是当下需要去关注的重点,AI 的产业趋势才刚刚形成,未来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现在没有人算得清楚,而英伟达目前的巨大领先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我们觉得在当下阶段,不是看估值、看未来竞争格局的时候。

Q: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研究英伟达对于港股的 AI 投资有什么启发和借鉴?

A:可以把英伟达当成一个标杆,一些能直接对标它的品种,包括与数据中心相关的其它硬件厂商,需求的确定性都是非常强的,只要关注好供给侧的竞争力问题,就能找出比较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并且 AI 的产业投资肯定也不会局限于硬件层面,未来像微软、SalesForce 那些软件公司,以及 Google、Amazon、Meta 这些云服务商作为平台的价值,也都会得到凸显,国内对标这些的企业都会有不错的机会。

所以现在的核心矛盾点其实也就是美联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