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常观察
2024.04.19 01:32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马斯克一思考,特斯拉就裁员

纵然是在现在的市场情势之下,我们依然无法低估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品牌的江湖地位。

可以说,特斯拉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整个造车行业的发展,用「晴雨表」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当造车行业的发展进入到分水岭,特斯拉率先感受到了这种寒意,并且宣布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10% 以上。

据有关报道显示,当地时间 4 月 15 日,特斯拉向所有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宣布了这一消息。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拥有多家工厂。但随之而来的是,特斯拉在某些领域出现了角色和工作职能的重叠。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公司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彻底的审查,并做出了在全球范围内减少 10% 以上员工人数的艰难决定。」

如果按照特斯拉此前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特斯拉全球员工总数为 140473 人,这意味着特斯拉此次裁员将波及 1.4 万余名员工。

尽管从 2017 年以来,特斯拉业已进行过很多次的裁员,但是,早前的那些裁员更多地像是马斯克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

而此刻进行的这样一次裁员,更多地向外界展现出来的是,特斯拉业已感受到了新能源造车市场扑面来袭的凉意。

因此,透过这样一次裁员,我们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特斯拉的「高处不胜寒」。

事情并不是毫无征兆。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销量业已出现了罕见的同环比双降的情况。数据显示,特斯拉一季度在全球的交付量为 38.68 万辆,大幅低于此前机构预测的 43 万辆,同比下滑 8.3%,环比下滑高达 20.1%。

对于一直以来销量较好的特斯拉来讲,面临如此大的销量跌幅,必然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

于是,为了缩减开支,特斯拉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裁员。

如果我们将特斯拉的裁员与早前苹果放弃秘密进行了多年的新能源造车项目联系在一起的话,便会发现,特斯拉的这样一次裁员,或许并不仅仅只是由于销量的减少,而更多地向外界传递出来的是,新能源造车业已进入到洗牌期的残酷现实。

据有关报道显示,苹果宣布放弃了秘密进行了数十年的造车项目,而相关的工作人员将会分流至人工智能部门。

据悉,苹果为了秘密进行的新能源造车项目前前后后投入了数百亿美元。

此次苹果放弃造车,无异于断臂求生。

能够让苹果做出如此决绝的决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能源造车行业的发展,业已进入到了深度洗牌期。

对此,马斯克曾经进行过点赞和支持。

当苹果宣布放弃造车项目,全面发力人工智能项目在前,特斯拉宣布全球范围内裁员 10% 以上在后,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造车领域,正在发生着的新风向。

认识到这样一种新风向背后为我们投射出来的信息,或许才能真正对特斯拉,乃至新能源造车行业的真实状态,有一个相对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一直以来,特斯拉都是新能源造车领域的霸主,纵然是在有如此多的玩家下场造车的大背景下,它的江湖地位,从来没有遭遇过挑战。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特斯拉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价上的优势上,看出一丝端倪。

纵然是在大多数的新能源造车玩家们,开始通过降价来换取销量的增长时,特斯拉却可以逆势涨价,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证明。

然而,特斯拉对于新能源造车市场的影响力,随着玩家的不断加入,开始逐渐下降。

此次裁员以及早前的销量的下滑,无疑让我们真切地看到这一点。

如果我们将特斯拉的遭遇与中国的新能源造车市场联系在一起的话,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早前,中国的新能源造车市场,其实已经开始了一场深度且全面的洗牌。

无论是恒大造车的崩塌,还是高合的停摆,乃至是理想遭遇到的危机,乃至小米智己之间的口水战,我们都可以看出,新能源造车早已过了以往的蓝海时代,进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红海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贴身肉搏、存量之战,将会此起彼伏地开始出现。

对于特斯拉来讲,虽然它的江湖地位,一直都处于无法挑战的地位,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造车玩家开始加入到造车的领域里,必然会不断地瓜分特斯拉的「市场蛋糕」。

如果特斯拉想要缩减开支,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必然需要放弃以往扩张型的发展战略,更多地通过战略收缩来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此次裁员,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事实上,2022 年 6 月,马斯克在一封发给特斯拉高层的邮件中就表示,由于他对经济有一种「超级糟糕的感觉」,公司需要裁减大约 10% 的员工。他还表示,近年来随着公司迅速扩张,一些部门出现人员冗余。

可以说,如果对马斯克的感觉进行总结的话,用「新能源造车市场的发展,开始从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来总结,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对于特斯拉来讲,如何找到在存量时代的发展新战略,或许才能真正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全新阶段的关键所在。

于是,我们看到了特斯拉开始进行全球裁员,特别是前端销售人员的裁撤。

当处于新能源造车食物链顶端的特斯拉业已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寒意,它所引发的,或许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新能源造车市场的洗牌。

对于其他的新能源造车品牌来讲,或许将会跟进和延续这样一种发展态势。

一场新能源造车市场的深度洗牌,或许将会至此拉开序幕。

抛开以后必然会开启的新能源汽车的刮骨疗伤的自救,我们暂且不去考虑。

我们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当特斯拉开始进行裁员,一场新能源造车的新进化将会开始上演。

对于很多新能源造车的玩家们来讲,仅仅只是依靠简单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仅仅只是依靠 PPT 的造车模式,必然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

只有不断地用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来打动消费者,从而在存量市场时代分割蛋糕,或许才是新的发展方向。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内的新能源造车玩家们开始更多地做深,做实新能源造车上看出一丝端倪。

一方面,新能源造车玩家们开始不断地拓展和优化产品线。

无论是从轿车到跑车,再到 MPV 的产品线的拓展上,还是从电池续航、智能化等诸多新能源汽车的硬实力上,我们都可以看出,造车玩家们开始不断地从产品线上下功夫,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对于特斯拉来讲,同样开始了这样一个方向的探索与实践。

曾经风靡一时的 Cybertruck,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而来的。

可以预见的是,对于特斯拉来讲,如何不断地拓展和优化自身的产品线,不断地从产品力着手来寻找新的增量,或许才是抵挡这样一种新寒潮的关键所在。

另外一方面,新能源造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

如果我们对特斯拉以及其他的造车玩家们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它们的发展,其实是一个野蛮增长,粗放式发展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其实新能源造车的技术创新,并没有太多的突破。

虽然这样一种粗放式发展可以获得一定的增长,但是,等到这样一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一切或许终将重新开始。

我们都知道,当小米 SU7 开始发布之际,远在大洋彼岸的贾跃亭就已经向小米和雷军喊话,呼吁进行新能源造车的创新,更多地推动造车行业的发展。

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新能源造车行业的发展,早已过了仅仅只是依靠一个概念,仅仅只是一张 PPT,便可以获得发展的时代,真正进入到了考验创新,依赖原创的发展新阶段。

对于每一个想要在这样一个阶段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原创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或许才是保证自身可以在新的竞争阶段取胜的关键。

其三,新能源造车的生态,需要开始不断地完善。

几乎每一个造车玩家们在投身到造车的领域里的时候,都不仅仅只是将自身的目标定义为造车本身,而更多地希望通过造车来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态,并且这样一个生态可以和以往的互联网时代以及业已到来的 AI 时代联通在一起。

对于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造车玩家们来讲,如何完善造车的生态,不断地让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的生态的核心,从而串联其互联网时代和 AI 时代,才是真正将自身的想象空间带入到一个全新高度的关键所在。

早前,特斯拉的「星链计划」,以及蔚来开始造手机,其实都是不断地完善新能源造车生态的直接体现。

对于每一个想要在这样一个新阶段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不断地丰富新能源汽车的生态,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才是真正进入到新阶段的关键所在。

结语

如果用「高处不胜寒」来形容特斯拉的这样一场波及到全球的裁员,一点都不为过。

透过特斯拉的这样一场裁员,我们并不仅仅只是应该看到特斯拉本身遭遇到的发展瓶颈,而是应当更多地看到当下新能源造车市场正在面临着的转型和升级。

对于新能源造车玩家们来讲,只有不断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找到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或许才能真正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阶段。

当特斯拉业已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寒意,一场新能源造车市场的洗牌,或许将会重新开始。

在这样一场全新的洗牌中,谁会是下一个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特斯拉.US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行业观察家,知名 KOL,数字经济学者。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