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抖音、快手的 AI 短剧还成不了新赛道

AIGC+ 短剧能成新赛道吗?抖音、快手的 AI 能力在解决短剧的创意生成和情感表达等关键问题之前,还给不了确定答案。

@新熵 原创

作者丨林曦  编辑丨九犁

AI 浪潮狂卷不已,就在这个七月,吹到了短剧行业。

少年李行舟为救母亲,独自征战汹涌大海,遇蠃鱼、战共工,得鲲鹏相助,拿到水神戟,劈开无望海,斩杀海底怪兽九婴,救下亲人。

图源:快手

这是一部以《山海经》为背景的少年历险玄幻短剧,不同以往的是,视觉画面、效果都由 AI 生成。据悉,该 AI 短剧名为《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7 月 13 日上线快手,5 集累计破 5200 万次播放。

这部短剧背后的 AI 之一,是快手于 6 月推出的文生视频大模型可灵。无独有偶,就在 7 月 8 日,抖音上线了 AI 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目前累计播放量超 3800 万次。这部 AI 短剧背后,则是剪映于 5 月上线的即梦 AI。

自从年初 Sora 爆火,AI 视频生成模型也成为国内大模型企业争抢的新赛道之一。没想到的是,行业的落地应用来得这么快,AI 短剧无疑将让短剧行业甚至影视产业 “地震”。

AI 短剧,抖快争先布局

短剧已经开启 next level 了。当快手、抖音这些平台,开始主导 AI 短剧项目,主动布局这条赛道,短剧行业就要变天了。

陈坤曾是综艺与大型晚会的导演及监制,如《好声音》、《这就是街舞》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进入了 AI 影视赛道,并成立了工作室。

早在年初,依靠 10 人小团队,他制作并发布了《山海奇镜》的 2 分钟预告片,先用 Midjourney 文生图确定影片画面,再由 PixVerse 等图生视频应用来生成视频。

但在 4、5 月时候,陈坤难以进一步完成项目,这是因为他发现现有的图生视频技术,生成的人物动作幅度太小,难以摆脱 “PPT 式影片” 的风格。

可灵的出现,将视频生成的一致性和逻辑性提升了一个台阶。

6 月,快手推出了自研的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能够生成大幅度的合理运动,还能模拟物理世界特性,生成的视频分辨率高达 1080p,最长可达 2 分钟。该模型可实现文生视频及图生视频,支持用任意静态图像生成 5 秒视频。

据了解,可灵团队成立于 3 月初,由快手视觉生成与互动中心负责人万鹏飞带队,向快手副总裁盖坤(于越)汇报,并获得了 CEO 程一笑的支持。

陈坤发现可灵能够解决遇到的瓶颈,就找到可灵团队进行合作,花不到半个月时间,创新制作出了如今这一版本的《山海奇镜》。

“我认为对于 AI 影视,这个技术带来的是代际型的革命,跟以前的(技术)不一样,(之前)比如是参数的微调。”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快手举办的《山海奇镜》看片会上,导演陈坤如是说道。

他介绍道,短剧里有一幕,是 “水神共工” 从山里站起来的镜头,之前运用的模型难以实现,但通过可灵,产生的是从山里站起来的自然效果,有立体的转身动作、头发的漂移以及周围山石掀起的动效,很贴近地模仿了真人的动感。

图源:快手

要知道,这种特效级别的场景,在传统影视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在这次看片会上,快手作为平台方,表明了布局 AI 短剧赛道的计划。快手文娱业务负责人陈弋弋表示,快手星芒短剧与可灵大模型共同发布创作者孵化计划,要为 AI 短剧创作者提供前期资金支持和激励。

《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剧集,则是博纳影业旗下 AI 工作室 AIGMS 制作中心联合抖音和即梦 AI 共同制作。这部短剧共有 13 集,总时长超 50 分钟,作为一部科幻片,情节丰富,悬疑感强。

图源:抖音

为抢占 AI 短剧市场,抖音也早就入局。

2023 年底,剪映就在测试文成图 AIGC 工具 Dreamina。到了今年,该项目获得重视,就在 5 月,Dreamina 更名为即梦,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文生图拓展至 AI 作图与 AI 视频两大领域,特别是 AI 视频功能,不仅支持图生视频和文生视频,还融入了运镜控制、运动速度调节、多样化模式选择等功能。

博纳 AIGMS 制作中心负责人曲吉小江透露,“当时大家都在建议我们在人物上使用实拍,然后再放到虚拟场景中对人物进行转化,不过我们坚持不实拍,我们要 AI 生成。”

显然,从平台方到影视公司、从业者,都看好并积极入场 AI 短剧。

AI 短剧,机遇与挑战并存

AI 短剧出现,将逐步改造短剧行业,不可逆的趋势到了影视领域。

陈弋弋说道,“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让创作门槛变低,(以前)只有一小撮人做的事情,变成更多人可以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感觉到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拓宽和希望。”

AI 降低了短剧的制作门槛,尤其是在特效制作上。陈坤就提到,即使如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也会因为预算而无法完成很多 CG 特效内容,这是传统行业的巨大痛点。有了 AI,直接节省了场景搭建的人力和资金成本。

从制作流程来看,AI 帮助降本增效。从导演、摄像、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包括艺人、场务等,传统模式下 10 分钟的片子,可能需要 100 人的摄制组,而陈坤的团队仅有 10 人,人效提高了,成本降低了。

快手短剧为什么要做 AI 短剧?陈弋弋指出,原因之一是因为行业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

她提到,快手有 4 亿日活用户,其中爱看短剧的用户特别多,每天有 2.7 亿用户在消耗短剧。而快手上,播放量过亿的短剧大概有 300 多部,大概有 10 万以上的创作者在做跟短剧相关的内容创作。“在这种情况下,星芒短剧内容供给是不足的。”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如何把产能提起来?陈弋弋认为,第一条路增加更多创作者,第二条路帮助现有创作者提升效率,“共同的解法,是让更多的人干这件事,并有更好的技术,让干这件事情的人生产效率更高。”

目前,AI 短剧仍在试验阶段,能不能成为新赛道,还难以定论。

“AI 短剧是一个新物种,因为当前技术的限制,我有很多想做到的还未做到。” 陈坤介绍道,AI 参与的是 “实际拍摄” 的部分,包括角色生成、场景设计、动作捕捉等。但是,在前期剧本阶段,还是得依靠有经验的编剧来写剧本,AI 只能当做辅助;后期剪辑也需要真人一个镜头一个镜头进行编辑,包括配音也需要真人进行多情绪的演绎。

他指出,在目前 AI 技术条件下,人物一致性、场景一致性、人物表演以及动作交互等,还没有达到高度可控和高度精确化的水平。因此 AI 短剧还不适合呈现非常复杂的故事,容易让观众看不懂。

看过上述快手、抖音 AI 短剧的观众三三(化名)直言,《山海奇境》的画面、镜头完成度,整体 “AI 感” 弱一些;而《三星堆》故事比较复杂,AI 做出来的情节连贯性较差,“我觉得 AI 短剧还需要更多人为干涉,否则看起来很假。”

“其实这两部都有一样的问题,就是不能像真人实拍一样有连贯的人物动态表演,看起来更像 ‘台词 +MV’,是碎片化的情节组合,要靠观众脑补。”

许多观众对 AI 短剧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认为这是一种新颖的观影体验。然而,部分观众会将 AI 短剧与传统真人短剧进行对比,对 AI 角色的 “僵硬” 表现感到失望。

图源:抖音

AIGC+ 短剧是不是一个赛道?陈弋弋表示,她也不是特别肯定。“AIGC 包括可灵,本质上是个技术,技术跟内容产业做结合的时候,通常有几种结合方式。”

“第一种结合方式,就是以它技术的特性,生成了一条专有的赛道,大概率上出现的是玄幻、魔幻这样的短剧内容。这样的内容如果规模化的话,一是看 C 端用户接不接受,二是看有没有商业模式,只有当这两者都具备了,才能说它是一条赛道。

“第二种结合方式,将它当成技术升级的工具来使用,可以跟短剧所有品类结合,我们视之为提效工具。从快手的角度来说,我们跟可灵的发展是同步的,没有特别精准不变的策略贯穿始终,我们跟着技术发展,根据用户的反馈、创作者的反馈,不断调整我们的策略。如果它能成为一条赛道,我们就支持;如果能成为优质的工具,我们也支持。”

曲吉小江认为,如果剧集能够实现破亿的播放量,就摸到商业化的门槛。第二季可能会走付费模式,未来 AI 技术足够成熟之后,也有可能将 AIGC 作品搬到大荧幕。

显然,AI 会给行业带来改变,但 AI 短剧能不能成气候,则有待验证。

AI 短剧,只领先半步

短剧产业,在国内的规模化发展时间,已经超过 4 年。

2020 年 8 月,国家广电总局将单集时长不足 10 分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定义为 “微短剧”,并正式纳入监管。也即,微短剧获得了 “官方认证”。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 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 年全年规划备案 3574 部、上线备案 584 部;2023 年微短剧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 358.6 亿元,并预测 2024 年将增长至 484.6 亿元。

短剧市场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受众基础。抖音平台数据显示,2023 年,抖音上每天主动搜索微短剧的用户数量增长 2 倍,播放量破亿的微短剧达 500 部,其中 12 部作品的播放量破 10 亿大关,微短剧日播放量增长了一倍。

实际上,短剧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例如,传统模式制作短剧,时间周期已经较短。根据从业者介绍,当前一部短剧的平均拍摄周期通常在 7 天~10 天,算上前期筹备与后期剪辑,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个月。此外,短剧的制作成本也较低,国内一部传统短剧的成本约在 30 万元到 60 万元之间。

但短剧行业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创新的优质短剧作品少,大量短剧内容同质化严重,真正有创意的作品相对稀少。短剧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制作周期短、成本低,许多短剧在剧本、演技、制作水平等方面质量不高。

短剧仍然是内容,不管技术如何先进,吸引观众的仍然是故事内容、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度。

AI 短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驱动的创作模式,而这种能力存在极大短板。AI 在数据处理、模式识别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在创意生成和情感表达上明显不足。

陈坤说到,目前的 AI 只能 “有中生有”,不能 “无中生有”。尤其是在故事创意的剧本撰写阶段,AI 无法原创剧本,仍然要靠人类去创新内容。

也就是说,短剧产业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 AI 无法解决的。AI 短剧仍在初期阶段,必须追赶传统影视的能力,且无法解决行业困境。

陈弋弋指出,快手上 99.99% 的内容都是实拍的,她非常认可短剧制作公司用实拍的方式去生产短剧。“但是我认为,平台和从业者在做不同的事情,一个平台该做的事情,是要比从业者往前小迈半步。小迈半步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探索未来的一切可能性,并且举平台之力给大家一些实践和尝试的支持和空间。而真正的行业从业者在做什么?行业从业者在做的是已被实践证明的性价比最高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平台要做的是帮大家探探路,看看这条路上有怎样的消费场景,可以为大家提供消费和赛道。”

万鹏飞也坦言,“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不论技术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都非常需要优质的创作者、有想法的创作者,跟我们一起最终做出好的作品。至于说技术,我们多多努力,帮大家解决问题,最终创造价值是最关键的。”

可以确定的是,AI 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创作形式,无疑为短剧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作为赋能工具,AI 让更多有创意能力的人,不再受限于影视制作的框架,实现 “人人都能拍片” 的理想未来。

然而,现阶段来看,AI 短剧的出现,无法成为行业的 “灵丹妙药”。短剧行业的核心问题,如创新不足、内容深度欠缺等,更多地源于创意和 storytelling 能力,而非技术本身。AI 可以成为强大的辅助工具,但不能取代人类在创意构思、情感表达和文化洞察方面的独特优势。

来,我们可能会看到 AI 与人类创作者的深度结合,AI 承担更多技术性、重复性的工作,而人类创作者则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意构思和情感表达中。这种人机协作的模式,或许才是短剧行业真正的发展方向。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