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常观察
2024.10.21 01:3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AI,阿里巴巴的关键一战

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玩家们来讲,找到一个可以桥接互联网时代与 AI 时代的桥梁,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同样如此。

当张勇执掌阿里巴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阿里巴巴更多地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传统的业务上,张勇对于阿里巴巴的改造,同样仅仅只是局限在原来建构于互联网之上的那些业务,同样仅仅只是停留在组织架构的层面。

很显然,虽然张勇的这些改造,能够给阿里巴巴带来一定的改观,但是,欲要从根本上解决阿里巴巴的困境和难题,根本是不可能的。

说到底,阿里巴巴需要一场更加底层,更加触及灵魂的变革,才能真正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虽然张勇在阿里巴巴一手锻造出来了双十一,但是,欲要从更深层次上解决当下阿里巴巴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或许,张勇还缺少些许的能量。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们才看到了张勇的去职,以蔡崇信、吴泳铭为代表的阿里元老们的回归。

当蔡崇信、吴泳铭开始回归阿里巴巴,我们才看到了一场有别于张勇式的阿里巴巴的新改造的开始。

同张勇的守成不同,蔡崇信、吴泳铭对于阿里巴巴的改造更加深入和彻底,更加底层和基础,更加大刀阔斧。

如果对蔡崇信、吴泳铭对于阿里巴巴的改造进行总结的话,其实他们是和马云不断地在内网所发声的 AI 电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

说到底,现在的马云更多地扮演着的是灵魂角色,而蔡崇信和吴泳铭则是扮演着操刀手的角色。

于是,一场以 AI 为主导的变革,开始在阿里巴巴的身上上演开来。

阿里巴巴与 AI 之间的情结,开始浮出了水面。

当下,几乎在阿里巴巴的所有业务线上,我们都可以看到 AI 的身影,几乎在阿里高管的每一次演讲上,我们都可以听到 AI 的字眼。

透过这些迹象,我们都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拥抱 AI 上的坚决。

不得不说,阿里巴巴对于 AI 的全面加持,的确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的。

凭借着的 AI 的加持,以百度为代表的玩家们的逆袭,业已被市场证明是正确的。

现在的百度,早已不再是那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亦步亦趋者,而是变成了一个 AI 落地和应用的领导者。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百度与 ChatGPT 的屡次正面硬刚上,看出一丝端倪。

说到底,百度对于 AI 的率先布局,让它有了今天的累累硕果,实现了逆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百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外界证明了 AI 是未来的主流和方向。

如果说,百度对于 AI 的率先布局,让它尝到了 AI 的新红利的话,那么,以腾讯、京东为代表的玩家们对于 AI 的落地和应用,则是让我们看到了 AI 的大潮业已汹涌而来的现实。

时至今日,AI 业已成为了驱动腾讯增长的新引擎,业已成为了京东将京东采销这样的新商业模式落地的突破口。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在 AI 上的缺席,相当于是缺席了互联网玩家们的新一轮竞争。

说到底,只有不断地拥抱 AI,不断地寻找自身与 AI 结合的方式和方法,阿里巴巴才能继续留在互联网玩家们竞争的牌桌上。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阿里巴巴言必称 AI,做必靠 AI,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说到底,只有不断地增加阿里巴巴在 AI 的话语权,才能继续让阿里巴巴留在 AI 新世代的牌桌上。

否则的话,阿里巴巴不仅无法停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颓势,而且将会把自身的发展带入到新的困局之中。

透过阿里巴巴对于 AI 的倾尽全力的拥抱,透过马云一次次地对于 AI 的发声,我们看到了阿里巴巴誓将改变自身的迫切。

然而,正如百度在拥抱 AI 上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一样,正如京东、腾讯等玩家们在寻找自身业务与 AI 的结合上经历了长时间的试验一样,阿里巴巴若要在 AI 的新赛道上有所作为,同样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的。

至少从当下阿里巴巴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对于 AI 的全面拥抱,还停留在相对较为初期的阶段。

无论是阿里巴巴在看待 AI 上的 C 端思维,还是阿里巴巴在落地 AI 上的平台逻辑,我们都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对于 AI 的理解,依然还是互联网式的。

虽然阿里巴巴对于 AI 的拥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下降的势头,但是,如果想要借助 AI 打一个翻身仗,并且重拾以往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辉煌。

或许,阿里巴巴需要做的,并不仅仅只是互联网式的拥抱这么简单,而更加需要一场深度且全面的变革。

说到底,阿里巴巴在拥抱 AI 的问题上,还是要告别互联网式的思维,仅仅只是将 AI 看成是一种和以往的新零售、新电商类似营销概念式的存在,而是将 AI 看成是一种可以与自身的业务深度融合,特别是能够给自身的商业模式带来彻底改变的存在。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它还是要更多地寻找 AI 与自身这个大的供应端的结合点,它还是要更多地寻找 AI 与自身所服务的商家的结合点。

借助 AI 的方式,真正让自身的运行逻辑发生一次深度的改变,借助 AI 的方式,真正让上游商家的生产和服务实现一次彻底的嬗变。

当阿里巴巴将对于 AI 的关注从 C 端转移到了 B 端,转移到了平台端,或许才算是找到了自身与 AI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式和方法。

否则的话,阿里巴巴对于 AI 的拥抱,依然还停留在互联网的层面上,依然还局限在传统的逻辑之中。

事实上,一场有关 AI 的落地和应用的新竞争,正在拉开序幕。

早前,周鸿祎就曾经指出,今年是 AI 落地的元年。

那么,为什么去年不是 AI 落地的元年呢?

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今年以前有关 AI 的应用,更多地是偏向 C 端的。

虽然这种方式对于 AI 的普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欲要让 AI 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仅仅只是将发展的目标局限于 C 端,而没有实现 AI 对于 B 端,特别是供应端的升级与改造,那么,AI 的效能,其实是无法得到完全的发挥的。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 AI 时代有所作为的玩家们来讲,必然需要将更多地目光聚焦在 B 端,而非 C 端,才能真正把握 AI 时代的新红利。

百度借助 AI 对于交通、教育、农业等诸多产业的深度改造,自然是不必说的。

苹果与 ChatGPT 的合作,将 AI 落地到自身的应用上,同样让我们看到了 AI 与 B 端结合的发展方向。

同样地,AI 与腾讯、京东的结合,同样让它们的内在元素、运行逻辑都发生了一场深度而全面的改变。

可以说,这才是 AI 真正可以发挥出自身的全部效能,真正可以将自身跳出互联网式的发展逻辑的关键所在。

当阿里巴巴开始与 AI 结合,特别是当阿里巴巴开始有着深深的 AI 情结,其实,它更多地是需要找到一种 AI 与自身结合的方式,更多地需要找到与自身平台上所聚集着的大量的产业端用户结合的方式。

当 AI 成为了阿里巴巴自身实现嬗变,实现去平台化、去中心化的方式和方法,当 AI 成为了阿里巴巴这个大的生态体系下的 B 端用户实现生产方式改变的方式和方法,阿里巴巴或许才算是找到了拥抱 AI 的正确的姿势。

透过其他玩家们与 AI 的结合,我们其实可以看出一条非常清晰的路线图。

即,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型玩家们更多地是需要借助 AI 的方式对于原有的业务进行改造,对原有的 B 端用户进行流量之外的新赋能,才实现了自身与 AI 的同频共振,获得了新的发展。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或许同样需要如此。

跳出 C 端的早期萌芽状态,真正用 AI 去改造自身与上游的产业端,或许才是阿里巴巴真正可以将 AI 的效能发挥到最大的关键所在。

结语

AI,是阿里巴巴的关键一战。

无论是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对于 AI 的摇旗呐喊,还是以蔡崇信、吴泳铭为代表的操刀手们所开启的对于阿里巴巴的改造,我们都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有一股非常浓烈的 AI 情结,甚至可以说,阿里巴巴将 AI 看成了企稳止跌的解药。

不得不说,阿里巴巴的这样一种破釜沉舟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然而,阿里巴巴对于 AI 的关注,并不能够仅仅只是停留在 C 端,而是更多地需要转移到自身的平台以及上游产业端的广阔市场之中。

当阿里巴巴找到了自身以及上游产业端与 AI 共舞的方式和方法,当阿里巴巴迈出了 AI 时代的第一步,AI 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化学反应,或许才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这个时候,阿里巴巴才不会是一场全新变革的缺席者,而是一个继续可以停留在牌桌上,同以往的竞争对手们同场竞技的「种子选手」。$阿里巴巴 (BABA.US)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