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烟烟
2024.10.22 00:46

巴黎车展:欧洲车企缺席,中国品牌高调登场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

芝能汽车出品

 

​第 90 届巴黎国际车展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举行,巴黎车展历来吸引了各大车企的积极参与。

 

今年的展会与以往不同,一些传统的欧美品牌选择缺席,而中国品牌则以高调的姿态亮相,成为本届车展的主要焦点,特别是在欧洲打算给中国电车增税的时间点,我们是一点都不在意。

 

法国本土品牌标致、雪铁龙和雷诺参展,但像日产、丰田、本田这样的日系巨头,以及主流豪华品牌奔驰却选择集体缺席,参展的国际车企减少,但中国品牌的数量却是空前的,比亚迪、广汽、小鹏、零跑、红旗、创维和 AITO 等至少 9 家中国品牌集体登场,带来了诸多新能源车型。
 

Part 1

欧洲巨头缺席:

中国品牌崭露头角


 

 

中国车企在巴黎车展的高调亮相,绝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最新的车型,更是展现其对全球市场的野心。
 

在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的大潮中,中国车企凭借电动技术的创新优势,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市场的重要竞争者,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场认知度仍然有限,但参加巴黎车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可以让欧洲消费者对中国车企有更深入的了解。

 

● 零跑汽车在车展上宣布正式开始在欧洲销售 T03 和 C10 车型,并全球首发了其 B10 紧凑型 SUV,零跑在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 小鹏则带来了全新的 P7+ 车型,以及 MONA M03、G6、G9 等家族车型,P7+ 的价格宣布也选择在欧洲公布。
 

● 红旗把目标瞄准高端市场,尤其是那些原本可能买劳斯莱斯的有钱人。EH7 是红旗的旗舰车,底盘舒服,后座宽敞,但转向不太灵敏。设计总监吉尔斯・泰勒说,红旗有很长远的战略,想把 10% 的产量卖到欧洲,而且全是电动汽车或插电混动汽车。
 

● 广汽想靠从日本合资伙伴那学到的制造质量突出自己,定位成很耐用的品牌。广汽采取小心的市场进入策略,先在小国家试试水,预计 2026 年才进德国或法国市场。

 

● 比亚迪在欧洲一开始表现不好,价格高、充电性能差影响了销量。为改变这情况,比亚迪重组了销售渠道,推出了 Sealion 7,这是比亚迪第一款在欧洲有合理充电容量(230 千瓦)的车。展台上有很多车型,但 Sealion 7 最受关注,展台上大写着 “BYD Dolphin”。

 

● AITO 问界展示了问界 M5 和问界 M7 等车型,配备了华为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先进车载娱乐系统。AITO 想结合华为技术优势和赛力斯制造能力,快速进入欧洲市场,问界 M5 和问界 M7 在展会上很受关注。
 

 

欧洲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接受度并不高,特别是欧盟近期通过了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提案,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最高达 45% 的额外关税。
 

比亚迪、吉利和上汽等多家中国车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关税增加了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难度,但这并未阻止其扩展欧洲市场的决心。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始寻求在欧洲建立本土化生产基地,以降低关税的负面影响。

 

 

 

Part 2

技术创新引领全球:

中国电动车势不可挡

 

自 2023 年慕尼黑车展以来,中国电动汽车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变得更加明显,凭借先进的电动车技术和价格优势,迅速抢占欧洲市场份额,并对传统车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零跑汽车的新款 B10 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车不仅搭载了最新的电气架构,还通过与 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进行了底盘调校,专门为欧洲市场设计。

 

随着中国车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与国际车企的合作,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技术和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但进入欧洲市场依然面临重重挑战。除了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高额关税外,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也相对较低。

 

欧洲市场长期被本土品牌和传统的跨国车企主导,中国车企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还需要在品牌建设、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中国车企在巴黎车展的积极表现,反映出其对欧洲市场的坚定信心。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线的不断丰富,中国车企不仅展示了其对全球市场的野心,也为未来的市场扩展铺平了道路。
 

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车企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步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
 

小结

2024 年巴黎车展,不仅是全球车迷的盛会,更是中国车企崛起的一个象征性时刻。面对欧美车企的缺席,中国品牌以强势的姿态登场,单靠关税对中国电动汽车往全球市场走不构成大的影响。​​​​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