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折旧

阅读 52 · 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5日

累计折旧是指企业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以来,按照规定的折旧方法逐期计提的折旧金额总和。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老化等原因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损失。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帮助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

定义

累计折旧是指企业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以来,按照规定的折旧方法逐期计提的折旧金额总和。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老化等原因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损失。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帮助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

起源

折旧的概念起源于 19 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企业需要一种方法来反映机器和设备的价值损耗。随着会计准则的发展,累计折旧成为标准的会计处理方法,用于准确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变化。

类别和特征

累计折旧主要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直线法简单易懂,每年折旧金额相同;加速折旧法在资产使用初期计提更多折旧,适合技术更新快的资产;双倍余额递减法则在早期计提更多折旧,后期逐渐减少,适合快速贬值的资产。

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制造公司使用直线法对其生产设备进行折旧。设备原值为 100 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 10 年,每年计提折旧 10 万元。经过 5 年,累计折旧为 50 万元,设备净值为 50 万元。案例二:一家科技公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其计算机设备进行折旧。设备原值为 50 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 5 年。第一年计提折旧 20 万元,第二年计提折旧 12 万元,累计折旧在前两年达到 32 万元。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以及如何处理资产出售时的累计折旧。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资产的使用模式和企业的财务策略。出售资产时,累计折旧需从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以计算净收益或损失。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