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自由流通市值法

自由流通市值法是一种计算股票市场指数基础公司市值的方法。采用自由流通市值法,通过将股权价格乘以市场上可流通的股票数量来计算市值。与全市场市值法使用所有股票(活跃和不活跃股票)不同,自由流通市值法排除了被锁定的股票,例如内部人员、发起人和政府持有的股票。

自由流通市值法

定义

自由流通市值法是一种计算股票市场指数基础公司市值的方法。采用自由流通市值法,通过将股权价格乘以市场上可流通的股票数量来计算市值。与全市场市值法使用所有股票(活跃和不活跃股票)不同,自由流通市值法排除了被锁定的股票,例如内部人员、发起人和政府持有的股票。

起源

自由流通市值法的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末,随着股票市场的全球化和投资者对市场透明度要求的提高,这种方法逐渐被广泛采用。关键事件包括 1990 年代末和 2000 年代初,许多主要股票指数(如标普 500 指数)开始采用自由流通市值法。

类别与特点

自由流通市值法主要分为两类:完全自由流通市值法和部分自由流通市值法。完全自由流通市值法只考虑市场上完全可流通的股票,而部分自由流通市值法则可能包括一些有限制但仍可交易的股票。其特点包括:

  • 更真实地反映市场流动性
  • 排除不活跃股票的影响
  • 提高市场透明度

具体案例

案例一:标普 500 指数在 2005 年采用自由流通市值法,排除了内部人员和政府持有的股票,使得指数更能反映市场实际流动性。

案例二:香港恒生指数在 2006 年也开始采用自由流通市值法,提升了指数的代表性和透明度。

常见问题

1. 为什么要采用自由流通市值法?
自由流通市值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市场的实际流动性,排除不活跃股票的影响。

2. 自由流通市值法有哪些缺点?
可能会忽略一些具有潜在价值但暂时不活跃的股票。

port-ai以上内容是 AI 的进一步解读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