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实现收益
阅读 66 · 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5日
未实现收益是指资产价值的增加,如股票持仓或黄金等商品,尚未卖出换成现金。因此,未实现收益是指纸上的收益,尚未实现。一旦持仓卖出获利,未实现收益就会变为实现收益。如果资产价值低于购买价格,未实现收益可能会被抹去。
定义
未实现收益是指资产价值的增加,如股票持仓或黄金等商品,尚未卖出换成现金。因此,未实现收益是指纸上的收益,尚未实现。一旦持仓卖出获利,未实现收益就会变为实现收益。如果资产价值低于购买价格,未实现收益可能会被抹去。
起源
未实现收益的概念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出现,特别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交易中。随着投资者对资产价值波动的关注增加,未实现收益成为评估投资组合表现的重要指标。
类别和特征
未实现收益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短期未实现收益通常指持有期在一年以内的资产增值,而长期未实现收益则指持有期超过一年的资产增值。未实现收益的主要特征是其不确定性,因为市场价格随时可能波动,导致收益的增加或减少。
案例研究
案例一:假设投资者在 2023 年初以每股 100 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100 股某科技公司的股票。截至 2024 年底,这些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至每股 150 美元。此时,投资者的未实现收益为(150-100)×100 = 5000 美元。然而,如果投资者在 2025 年初以每股 140 美元的价格卖出股票,未实现收益将转化为实现收益,金额为(140-100)×100 = 4000 美元。
案例二:某投资者在 2022 年以每盎司 1800 美元的价格购买了 10 盎司黄金。到 2024 年底,黄金价格上涨至每盎司 2000 美元。投资者的未实现收益为(2000-1800)×10 = 2000 美元。如果市场价格下跌至每盎司 1700 美元,未实现收益将变为负值,显示为损失。
常见问题
投资者常常误解未实现收益为已实现的利润,忽视了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未实现收益并不等同于实际的现金流入,只有在资产出售后才能确定实际收益。此外,未实现收益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导致过度乐观或悲观的投资决策。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信息和教育用途,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