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ai
我是 PortAI,我可以總結文章信息。

紫光展鋭,真能接棒海思,成就 “國產之芯”?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去年 7 月初,紫光集團公告稱,收到北京一中院送達的《通知書》,相關債權人申請對紫光集團進行破產重整,令人震驚。近日,紫光集團破產重整有了新動向。

經查詢企查查發現,紫光集團旗下關鍵子公司紫光展鋭發生了法定代表人變更,由趙偉國變更為吳勝武,同時吳勝武還接替了趙偉國的紫光展鋭董事長一職。

除紫光展鋭外,吳勝武還在紫光集團旗下多家公司擔任高管,包括長江存儲董事、紫光國微董事、紫光聯盛董事長、紫光存儲董事長和經理、紫光智能汽車科技公司董事長等職。

不過,相比吳勝武參與管理的其它公司,中國大陸的移動芯片廠商紫光展鋭更受關注。據稱,本次重大人事調整後,該公司也將聚焦提升其在 5G 手機芯片領域的競爭力。甚至有業內人士分析,紫光展鋭有望接棒華為海思,擔當國產之 “芯” 的大任。

只是,紫光展鋭真有這個實力嗎?在全球芯片格局已定的形勢下,情況恐怕沒有那麼樂觀。

紫光展鋭 “臨危受命”

據分析,紫光集團的 “被破產”,是源自紫光集團一直以來的 “買買買” 動作,導致大面積舉債。包括虎賁芯片、紫光顯示器、紫光內存、SIM 卡芯片、汽車安全芯片等。由此,旗下半導體產品眾多、資產近 3000 億元的芯片巨頭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半年多過去,紫光集團破產重整案塵埃落定,重整投資方由智路建廣聯合體牽頭,長城資產、湖北科投、珠海華髮和河北產投等組成聯合體,出資 600 億元承接重整後的紫光集團全部股權。

而開篇紫光集團的法人變更,便是以上重組有所進展的新信號。據瞭解,紫光展鋭為 2018 年由展訊通信和鋭迪科合併而來,產品包括移動通信中央處理器,基帶芯片,AI 芯片,射頻前端芯片,射頻芯片等各類通信、計算及控制芯片,是目前除高通和聯發科之外,全球第三大獨立手機芯片提供商,在國內也是僅次於聯發科的存在。

而紫光展鋭 CEO 楚慶,更是一位半導體通信老兵,在行業沉澱 24 年。早年為華為無線預研部以及海思相關研發部門的高管。
 

2020 年,全球貿易戰升級,華為麒麟被扼殺,高通在華勢力更是不斷壯大,甚至小米 OV 等都抱上了高通的大腿,在衝擊高端市場上躍躍欲試。

在華為短暫退出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同時,榮耀又被迫從華為剝離,蘋果隨之坐收漁利,進一步蠶食高端智能手機市場。

因此,紫光展鋭被視為國產手機芯片的 “希望”,更被視為是接替海思,重新讓華為在 5G 等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崛起的 “新秀”。

然而,紫光展鋭勢頭正盛之時,也是其母公司紫光集團的 “落難” 之日,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已經成為其最終的宿命。因此,紫光展鋭依然被寄予厚望,可謂是生不逢時、臨危受命。

短板明顯,還需加速補齊

要知道,儘管紫光展鋭瞄準的是 5G 領域,更是為此而來。但是其目前的產品卻集中在 4G 領域和中低端市場。

另一面,則是高通在華勢如破竹,由於各大手機廠商 “無芯可用”,也不得不選擇擁抱高通,甚至讓高通成為其 “座上賓”,在談判議價上,也毫無主動權。

例如,去年 12 月,在驍龍技術峯會上,高通正式發佈了迄今為止最強大的手機移動處理器——驍龍 8 Gen1 移動平台。

中興通訊、小米、vivo、Redmi、realme、OPPO、一加、努比亞、iQOO、榮耀、黑鯊、索尼、夏普以及聯想旗下摩托羅拉,均宣佈將採用全新一代驍龍 8 移動平台。

高通被眾星捧月一般的 “待遇”,與強大的客户陣容,也反襯出紫光展鋭在客户資源上的薄弱與不足,以及市場表現上的寂寥與落寞。

據觀察,雖然紫光展鋭全球排名相對靠前,但是卻在芯片研發能力、芯片製程技術上,與第一名的高通,以及國內頭號的晶圓廠半導體廠商聯發科相差甚遠。

首先,在研發成本上,聯發科的 Total Solution(完整解決方案)服務模式,在廠商研發成本上佔據了極大優勢。
 

其次,芯片研發週期與效率,是保障智能手機處理器供應、確保新品如期上市及量產產能的重要方面。而高通、聯發科都久經沙場,針對主流的廠商,都有快速試錯的應對方案。

但是,在供應主流智能機機型方面,紫光展鋭卻略顯稚嫩。由於主流廠商試錯成本高,產品投放後,一旦處理器出現瑕疵,後果也不堪設想。

因此,鮮有廠商會貿然 “嚐鮮”,換用尚且不夠成熟的晶圓廠商紫光展鋭。這也意味着,其營收規模的擴大,將會持續承壓。

加上母公司紫光集團破產,紫光展鋭只能依靠資本市場為其加碼助力。

不過,其融資上市之路並不順利。據瞭解,早在 2019 年,紫光展鋭就被傳,有登陸科創板的計劃。去年 4 月,也完成了規模超 50 億元的新一輪融資。但是關於其在科創板 IPO 的消息,似乎沒有了下文。

早前,也有媒體表示,紫光展鋭是否與紫光集團旗下另一上市子公司紫光國微有所關聯。

得到的回覆是,二者雖為紫光集團旗下公司,但與其沒有直接股權關係,紫光展鋭不上市公司合併範圍內。由此可見,其可能獨立在科創板上市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只是,紫光展鋭何時才能登上二級資本市場,為其衝擊 5G 芯片助力,還是一個未知數。而其是否能夠承接海思的使命,成為國產之芯的新代表,也暗藏着諸多的不確定。

榮耀與海思帶來的紅利,恐難持續

近日,知名統計機構 CINNO Research 公佈了 201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 SOC 銷量榜,數據顯示,華為的部分業務被各大巨頭瓜分後,除了其銷量同比大幅下跌近超三分之二,其它廠商的整體排名,也有微妙的變化。

如上圖所示,聯發科 2021 年以 1.1 億顆的芯片,同比增長了 42.5%,甚至超過高通的 1.066 億顆,而蘋果、華為海思、紫光展鋭分別位列第 3、4、5 名。相比而言,紫光展鋭的銷售量甚至與其它前 4 名不在一個量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紫光展鋭(UNISOC)的環比增長率卻十分驚人,高達百餘倍,究其原因,是紫光展鋭在 2020 年國內市場才出貨 10 萬顆,基數太小。

對於這種誇張的增速,有業內人士將其歸結於榮耀從華為脱離,以及海思麒麟芯片受限。其先進的 6nm 芯片研發設計能力,剛好可以彌補榮耀高端手機缺芯的不足。

據瞭解,紫光展鋭旗下的首款 6nm 工藝芯片,已經正式上市,而且,全球首顆 6nm EUV 工藝的 5G Soc 芯片誕生並正式進入量產。

值得一提的是,搭載該芯片的智能手機,將可以支持 2G-5G 網絡共同使用,支持 Sub-6GHz 頻段和 NSA/SA 雙模組網,該類智能手機也將於今年陸續問世。

不過,儘管紫光展鋭的多位高管均來自海思,與海思的關係千絲萬縷,但是商場如戰場,此一時,彼一時。紫光展鋭的產品出貨量之所以直線拉昇,也是因為一個客觀現實:在當下的手機芯片市場,分為自用與第三方供應。

除了蘋果、三星、華為外,大部分手機廠商需要從第三方供應商採購。而在 5G 芯片技術上,目前只有紫光展鋭有一定的研發實力,可以用於第三方供應。據預測,而其它的芯片廠商,即便滲透 5G 芯片市場,也尚需時日,短則三到五年,長則十年八年。

但是要知道,作為國內既具備手機研發能力,也具備芯片研發能力的頭部企業,華為也正在佈局芯片廠。

例如,自 2020 年受美方卡脖子以來,頻頻有消息稱,華為正在摸索自建或者合作 IDM(集設計和製造等於一體)工廠。

甚至有媒體報道,華為未來將在未來將在北京、天津、無錫、上海,以及最重要的東莞做去美產線,成為三星那樣的 IDM 大廠,短期目標是 28 納米進程。

這也意味着,一旦華為在 28 納米非美線取得突破,那麼華為將突破美國的芯片封鎖,達成 “活下來” 的戰略目標。而有其在海思芯片上的積累,加上其在製程能力上的不斷精進,其勢必有朝一日,也同時具備研發與製造 5G 芯片的能力,實現自給自足也將指日可待。

那時,紫光展鋭作為第三方芯片供應商的實力,毫無疑問也會被大大削弱。而且可以預見,一旦時機成熟,華為可以實現芯片自給自足,也就不太需要紫光展鋭,甚至還會在其它廠商所需的芯片市場上,與紫光展鋭來一場角逐。

結語

在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普遍缺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行業背景下,紫光展鋭與華為海思、榮耀的抱團取暖,顯然是權宜之計。

雖然之於我國芯片技術的走向成熟,芯片企業的發展壯大,以及實現技術上的獨立自主,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但是在商言商,紫光展鋭未來需要面臨的市場變數與挑戰,也不容忽視。

但願這個冉冉升起的新星,真能擔負起民族之 “芯” 的使命,在未來全球的芯片半導體市場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文版權歸屬原作者/機構所有。

當前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平台立場無關。內容僅供投資者參考,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本平台提供的內容服務有任何疑問或建議,請聯絡我們。

給作者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