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streetcn
2023.10.18 03:5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再创新高比亚迪!为何不惧价格战?

在如今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短时间难有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比亚迪选择转战海外,并得到大部分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认可和追捧,这将有望成为比亚迪后续汽车销量和利润新的增长点。

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理想、零跑、哪吒和极氪等数十家新能源车企集体宣布新一轮降价,惨烈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显然仍在继续。不少额新能源车企都选择降价保量,以牺牲盈利能力为代价,以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侵蚀。

唯独比亚迪成功顶住了压力,在未有明确官方降价的情况下,不仅保证了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的稳步提升,还维持住了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增长。

10 月 17 日晚上,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公布了第三季度的业绩预告,预计今年第三季度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 95.46 亿元-115.4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67%-102%,环比也增长了 39.89%-6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到 86.05 亿元–105.05 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 61.29%-96.90%,环比增长了 40.4%-71.4%。

1、比亚迪第三季度销量和利润同创新高

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 83.7 万辆,同比增长 54.1%;销量高达 82.4 万辆,同比增长 52.9%,环比增长 17.1%,又一次创下了单季度的历史销量新高。

其中,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型的销量达到 43.2 万辆,而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达到 39 万辆,比亚迪的车型销量格局从此前的纯电动车型和插电混动车型各占据半壁江山转变为如今的纯电动车型略占优势。

主要原因或在于与此前插电混动市场中,比亚迪一家独大不同,今年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开始重视插电混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零跑的 C11、长城汽车的魏牌蓝山 DHT-PHEV、吉利银河的 L7 等等车型都是今年上市的爆款插电混动车型,抢占了比亚迪不少市场,让比亚迪在插电混动市场的份额也有所缩小,从此前的 65% 左右跌至 55%。

今年总体来看,比亚迪的月销量依旧处于逐月递增的状态,从年初的 15 万辆迅速拉升至三季度末的 28.7 万辆,这也使得前三个季度的总销量就高达 208 万辆,距离年初定下的全年 300 万辆的销量目标仅仅只有不到一百万辆的差距,完成率已经达到了 70%。

以比亚迪去年四季度销量的环比增长幅度 26.9% 来计算,今年四季度比亚迪销量有望突破单季度百万辆大关达到 106.2 万辆,实现全年销量目标并非难事。

同时,比亚迪创新高的不仅仅是汽车销量,还有单季度利润水平。

今年三季度,比亚迪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在 95.46 亿元-115.4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67%-102%,利润增速甚至超过了销量增速。

这也是首次比亚迪有望突破利润单季度的百亿大关,而仅仅这一个季度的净利润水平就已经达到了今年整个上半年的利润水平(2023 年上半年比亚迪全年归母净利润为 109 亿元)。

而在单车利润方面,尽管比亚迪三季度报告并不会公布旗下具体业务的利润分配情况,但是比亚迪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汽车业务和电子业务,根据比亚迪电子的三季度预告,前三季度的股东应占溢利为约人民币 28.36 亿-31.16 亿元,那么比亚迪电子第三季度单季的净利润应该在 14 亿元左右。

预估比亚迪的汽车业务利润在 81.46 亿元-101.46 亿元,而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则在 0.99 万元-1.23 万元左右,相较其今年第二季度单车利润的 0.85 万元和去年第三季度单车收入的 0.95 万元相比都有不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将首次突破单车利润的 1 万元大关。

2、比亚迪海外出口进入爆发周期

自去年年中,比亚迪正式官宣大举进军海外市场以后,虽然布局的市场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从最初的泰国、日本和巴西等国家,到如今澳大利亚、阿联酋、欧洲和哥伦比亚等多达 55 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实际的出口量却并没有质的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都一直稳定在 1.5 万辆以下的水平徘徊。

这个不利局面却在第三季度得到了明显逆转,从 7 月份开始,比亚迪的海外出口就彻底进入爆发周期,不仅拿下了泰国、新加坡、巴西和瑞典等多个国家的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冠军,并且在出口量水平上更是连续突破 2 万辆和 2.5 万辆大关,整体的基数水平虽然相较其比亚迪在国内的销量还是较低,但是出口量整体的增长趋势已经凸显。

在如今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短时间难有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比亚迪选择转战海外,并得到大部分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认可和追捧,这将有望成为比亚迪后续汽车销量和利润新的增长点。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