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车企抱团取暖

Wallstreetcn
2024.03.17 02:3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车企本田和日产宣布将在电动车和智能移动领域开展合作,以应对中美在电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两家公司希望通过合作降低成本,合作的范围包括采购零部件、电动汽车相关核心部件的开发,汽车智能技术和软件开发等。

就在大众表示可能与雷诺合作几天后,3 月 15 日,本田和日产宣布将在电动车和智能移动领域开展合作。

本田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产是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两家公司每年在全球销售大约 765 万辆汽车。

没有永远的敌人,在汽车业史无前例的激烈竞争中,两大巨头签署了一份关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行性研究的谅解备忘录,以应对中美在电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

两家公司的掌门人都认为,他们领导的企业需要跳出固有思维。

“我们能生存下来吗?这就是问题所在。” 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在谈到行业面临的百年变革时说,“新兴企业的崛起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强,无法应对变化的公司将被淘汰,到 2030 年,我们必须成为领跑者,能够与顶尖选手竞争。”

“新兴品牌凭借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正在颠覆市场,试图利用压倒性和令人惊叹的价格优势来获得主导地位。” 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认为,“如果我们仍然被传统的思维和方法束缚,公司将无法在这场竞争中生存。”

美国和中国车企在电动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让日本巨头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已经袭来的低成本浪潮更是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本田和日产希望通过合作降低成本,合作的范围包括采购零部件、电动汽车相关核心部件的开发,汽车智能技术和软件开发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表示:“加速电气化,加速意味着投资,这需要规模化。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合作伙伴,提高供应商的基础效率。”

两家公司均表示,目前不考虑资本层面的合作,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所有讨论将从现在开始进行,” 内田诚说,“没有时间坐下来喝茶了。”

困难比办法多,合作能成吗?

曾经的电动化先驱日产陷入正在转型困境。2010 年,日产就推出过电动车 Leaf。14 年过去了,日产的电动化阵容也仅有三款电动车:Leaf、Ariya 和 Sakura 微型车。

本田是唯一一家承诺全面淘汰内燃机的日本制造商,计划到 2030 年在全球推出 30 款电动车,到 2040 年只销售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车。今年 1 月,本田宣布推出名为 Honda 0 系列的纯电车系。

这两家公司以不同的企业文化闻名,尤其是在处理供应商关系方面。本田被认为与供应商合作密切,日产则更具对抗性。由于与雷诺的长期联盟,日产更习惯于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本田更倾向于单打独斗。

内田诚和三部敏宏承认存在文化差异,但两家企业可以求同存异。“当然,这是一家不一样的公司,会有不同的文化,” 三部敏宏说,“我们可以克服障碍。”

两大 CEO 信心满满,但由于该协议仅以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形式达成,这引发了分析师的质疑。

SBI 证券股票研究主管 Koji Endo 表示:“与本田的合作证明,日产与其联盟伙伴雷诺和三菱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这似乎是一种绝望之举,目前还不清楚日产的工程师是否能够与本田的工程师愉快合作。”

此前,两大巨头就曾有过合作的意向。日本政府曾试图在 2019 年底让日产和本田进行合并谈判,因为担心电动化转型引发更激烈的竞争,日本庞大的汽车制造业失去优势。

双方拒绝了这个想法,合作被扼杀在了萌芽中。一位知情人士当时表示,本田高管的反应尤其激烈,他们抓住日产与雷诺联盟内部复杂的资本结构不放。日产同样反对政府的拉郎配,他们有自己的联盟。

今天,在中美电动车的压力下,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日本汽车分析师克里斯·雷德尔 (Chris Redl) 表示:“两家公司的规模都不够大,无法创造足够的利润率……他们都面临着寻找合作伙伴的压力。尽管曾经是非常激烈的竞争对手,但对于日产来说,与本田这样的日本公司合作,比雷诺更有意义。”

两大巨头可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本田在北美市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日产在欧洲拥有生产基地,他们也许能够在全球战略中互补,第二和第三大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亦有可能引发行业重组。

近来,为应对中国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国际巨头间之间兴起了一股合纵连横的风潮。大众汽车不久前确认正在与法国雷诺进行谈判,以集中资源开发低成本电动汽车。两家企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决定,是否继续开发一款可在欧洲制造且售价低于 2.5 万欧元的汽车。

日产和本田的联盟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作者:温莎,文章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原文标题:《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车企抱团取暖》。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