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 APP 獲悉,在 3 月的首個交易周,一系列重磅大事件與重要經濟數據來襲,全球投資者們的目光聚焦於中國與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關於中美兩國政策與經濟數據層面的任何動向都將對中國與美國股市,乃至全球股市走向帶來重大影響。有華爾街分析師期待中國兩會將帶來需求側推動層面的重磅信號,為 2 月以來 DeepDeek 所引領的中國科技股投資狂潮 “添一把超級大火”,帶動科技股與 “大消費” 其升,延續近期的股票市場 “東昇西降” 趨勢。而特朗普最新講話、美國經濟數據與大型零售公司財報將決定所謂 “滯脹” 預期升温還是降温,對於今年疲軟的美股有重要影響。在本週,全球投資者們將迎來至關重要的中國兩會、美國總統特朗普自 1 月正式上任後的首次向議員們發表的關於經濟、政策以及美國民生等熱門問題的講話、美國非農就業報告與一系列關鍵的美國大型零售公司財報。為何這些零售公司數據如此重要,主要的邏輯在於這些數據或將為自今年以來顯著弱於預期的美國經濟動向與顯露疲態的消費者支出現狀提供關鍵線索——究竟是加劇市場對於所謂美國經濟 “滯脹” 的擔憂還是緩和市場焦慮。隨着中國本土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DeepSeek 全面崛起,並且引領以 “低成本” 和 “高能效” 為核心的全新 “AI 大模型算力範式”,DeepSeek 開始與醫療、金融和教育等各行各業,以及與消費電子等 AI 應用終端深度融合帶來的 AI 創新產品/服務,有望帶動中國半導體、SaaS 軟件、雲計算乃至所有行業的銷售額和營業利潤步入新的增長範式,推動全球投資者們對於中國股票的看漲熱情。尤其是對於大幅受益推理端算力需求的巨頭們——即具備強大雲端 AI 算力體系的阿里巴巴和騰訊,包括國內三大運營商等科技巨頭的看漲情緒自 2 月以來進一步加劇。若 3 月將開啓的兩會釋放關於需求側的重要催化劑,在政策提振下的國內消費升級浪潮有望推動 AI+SaaS 軟件、雲端 AI 算力資源體系,乃至 AI 智能手機、AIPC 以及 AI+AR 智能眼鏡等端側科技領域銷售額預期大增,更重要的是低迷已久中國消費巨頭也非常有望在提振需求側的重磅經濟政策催化劑之下大幅反彈,而不是 2 月以來 “中國科技十雄” 主導之下的科技股獨舞帶動股指上漲。屆時資金有望繼續從低迷的美股市場流入科技與消費崛起之下的中國股市 (港股與 A 股),實現 “科技 + 大消費” 齊升的長期牛市行情。特朗普政府主導的美國經濟政策層面,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新關税將於 3 月 4 日正式生效,而不是像此前市場預期的那樣進行貿易談判來推動美國政府叫停加徵關税,因此特朗普宣佈關税將到來的消息之後,包括美股在內的全球股市可謂集體大跌。尤其是針對中國商品的新關税加劇了全球兩大經濟體貿易戰升級,乃至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擔憂,也引發了金融市場對於美國經濟陷入 “衰退” 或者 “滯脹” 擔憂加劇的邏輯,畢竟近期經濟數據與消費者通脹預期顯示通脹捲土重來,以及美國消費者信心下滑程度遠超預期。特朗普將於本週二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發表的講話至關重要,將攸關美國關税政策會否進一步升級,馬斯克領導下的 DOGE(美國政府效率部門) 會不會有關於削減政府預算層面的新動作,以及對美國國內減税等促增長的經濟政策何時到來。此外,白宮將於 3 月 7 日舉辦首次加密貨幣峯會,特朗普將主持會議,這場會議對於近期持續暴跌的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而言至關重要。在上週,特朗普官宣將對中國與加、墨加徵關税,此舉可謂大幅提升美國消費者通脹預期同時重創消費信心。因此在上週五,全球股市在特朗普引發的 “關税風暴” 之下大跌,美債與美元則在避險之下大漲。在上週,美國主要股指表現分化:道指勉強實現周度上漲,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週跌幅近 4%,年內漲幅全部蒸發,轉為下跌 2%。標普 500 指數在觸及年內最低點後,進入 3 月時年內漲幅僅勉強維持正值。“AI 芯片霸主” 英偉達 (NVDA.US) 上週公佈的財報顯示人工智能投資依然強勁,但由於股價近兩年大幅攀升疊加市場預期高企,以及美國 AI 貨幣化路徑仍未清晰,導致 DeepSeek 橫空出世推動的 “美國算力過剩預期” 未明顯緩解,該股當週最終收跌超 9%。週五將公佈的美國 2 月非農就業報告預計將顯示上月新增就業温和增長,失業率維持在 4% 不變。疊加塔吉特 (TGT.US)、開市客 (COST.US)、克羅格 (KR.US) 與 Abercrombie & Fitch(ANF.US) 等零售企業的財報,將為美國經濟前景惡化預期以及美國消費者狀況提供更多解讀視角。這些市場動態為 3 月交易拉開序幕,美股投資者們當前面臨多重不確定性:關税最後期限迫近、美聯儲利率決議臨近、以及市場對於美國陷入低谷的擔憂,有可能推動更多獲利了結資金湧向中國與歐洲股市。亞特蘭大聯儲的 GDPNow 模型週五更新數據,將美國 Q1 GDP 年化季率從增長 2.3% 大幅下調至-1.5%。圍繞 AI 的投資熱潮與 “大消費” 共振之下,中國股市有望繼續往上衝DeepSeek 重磅推出的具備劃時代意義的 “超低成本 AI 大模型”,已經成為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資產,尤其是評估中國股市 (包含港股與 A 股) 的前所未見 “牛市催化劑”,而這些投資者本來已經對美國科技股愈發高企的估值感到擔憂。DeepSeek 的橫空出世,可謂徹底引爆全球資金——包括槓桿型對沖基金以及傳統資管巨頭們,圍繞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史無前例投資狂潮。儘管在進口最先進芯片方面遭遇西方國家限制,但 DeepSeek 應用的開發成本遠低於美國競爭對手。這一發布使得 “AI 芯片霸主” 英偉達的市值蒸發單日超 5000 億美元。DeepSeek-R1 橫空出世,可謂向全球開源大模型領域重磅宣告隨着 AI 訓練/推理步入 “極致數據壓縮 + 高效強化訓練 + 專業數據優化 +AI 推理算力架構大幅簡化” 的極低成本範式。在不到 600 萬美元的極低投入成本和 2048 塊性能遠低於 H100 與 Blackwell 的 H800 芯片條件下,DeepSeek 團隊打造出性能堪比 OpenAI o1 的開源 AI 模型,相比之下 Anthropic 與 OpenAI 訓練成本高達 10 億美元,DeepSeek 的推理輸入與輸出 token 定價相比於 OpenAI 定價則可謂 “骨折級” 促銷。DeepSeek 每百萬輸出 token 僅需 2.19 美元,而 OpenAI 的 GPT-4 高達 60 美元。展望 AI 應用趨勢,隨着 DeepSeek 全面引領的 “極低成本 AI 訓練/推理” 新範式大幅精簡 AI 大模型部署工作負載,未來覆蓋 B 端或者 C 端的各行各業殺手級生成式 AI 應用,以及極有可能大幅推高人類社會生產率的 “AI 代理” 大概率呈現井噴爆發之勢,這也是為什麼全球資金近期湧向軟件股,尤其是具備顯著估值優勢的中國軟件巨頭們,以及 “芯片國產替代” 大背景之下的中國 AI 基礎設施供應商們。關於兩會可能帶來的股市利好層面,來自華爾街大行高盛的分析團隊預計,即將召開的 “兩會” 將重申擴張性財政政策立場,並提供更多的需求側提振層面具體實施細節,這可能推動 A 股回報超過香港股市 H 股,主要因為 A 股對政策聲明的敏感性更高,且行業分佈更廣泛。在資金流動方面,高盛預計隨着全球基金進一步增加在中國股市的配置規模,“科技十雄” 主導下之下香港股市可能繼續受到全球青睞,如果會議帶來的積極展望推動國內零售投資者更多地參與,A 股可能將得到更大規模支持。全球矚目的 2025 年兩會將於 3 月 4 日在北京召開。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 2025 年 3 月 4 日在北京召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 2025 年 3 月 5 日在北京召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 2025 年 3 月 4 日 (星期二) 12 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由大會發言人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DeepSeek-R1 橫空出世以來,涵蓋英偉達、微軟以及谷歌等科技公司的 “七巨頭” 領漲美股的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質的變化,投資者們開始強烈質疑美國科技巨頭們對於人工智能堪稱狂熱的 AI 燒錢計劃是否合理。除了 Meta,其他巨頭的股價表現都大幅跑輸標普 500 指數,成為拖累整個美股上漲的最核心負面催化劑。“科技十雄”(Ternific 10) 即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小米、比亞迪、京東、網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國際,2 月以來在 DeepSeek 帶來的國內 AI 大模型部署狂潮推動之下,市場普遍認為這十大中國巨頭將是全球 AI 熱潮的最核心受益羣體,推動 2 月以來股價表現遠超自 2023 年以來帶領美股一舉步入長期牛市 “七巨頭”——即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以及 Meta Platforms,它們乃標普 500 指數以及納指屢創新高的核心推動力。WisdomTree Asset Management 股票策略主管 Jeff Weniger在一份推文中直言 “(美股) 七巨頭正在給中國 ‘十巨頭’ 讓位。若兩會釋放關於需求側的重磅利好帶動科技股與大消費共同上漲,高盛所預期的中國股市長期牛市行情有望徐徐展開。華爾街大行高盛在經歷 “DeepSeek 衝擊波” 重創美股科技巨頭之後,展現出該機構對於中國股市的看漲熱情。高盛研究部的中國股票研究團隊預計,未來十年 AI 的廣泛普及有望推動中國股票整體盈利每年提高 2.5%,高盛還將 MSCI 中國指數以及滬深 300 指數目標點位分別上調至 85 點及 4700 點。MSCI 中國指數已經步入 “技術性牛市”,該基準指數涵蓋阿里巴巴、騰訊、貴州茅台以及長江電力等中國核心資產,當前徘徊於 72 點附近。滬深 300 指數則徘徊在 3890 點附近,根據高盛的上漲預期,這兩大指數潛在上漲空間均接近 20%。在 DeepSeek 所引領的 “低成本 + 高性能” AI 大模型為整個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賦予更多希望的同時,高盛團隊也指出強有力的政策刺激同樣將是推動股市持續上漲、跨越宏觀環境挑戰不可或缺的動能,這也是為何高盛認為兩會釋放的重要信號對於中國股市牛市軌跡而言至關重要。在華爾街,看漲中國股市的不止高盛這一家頂級機構。另一華爾街大行美國銀行表示,美國科技股相對於中國科技股而言,估值過高且持有量過大,該行預計,市場將出現從 16 萬億美元市值的美國 “七巨頭” 到 1 萬億美元市值的中國 “BATX”(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 的大規模輪動,並且該行還認為如果中國零售銷售加速,股市上漲動力或將從科技板塊擴展到消費板塊。全球最大規模對沖基金之一英仕曼集團 (Man Group) 近日表示,該機構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前景十分樂觀。該集團的股票配置負責人 Edward Cole 表示,中國股票是今年最確信的交易之一,預計中國人工智能創新帶來的新升值將推動投資回升。Cole 還表示,中國政府的刺激措施以及投資者們遠離估值愈發昂貴的美國科技股都為中國股市提供了強力支持。國際大行瑞銀 (UBS) 強調,中國股市的軟件股將是 “DeepSeek 融萬物” 大趨勢的核心受益羣體,特別是在企業工作流自動化、知識管理和垂直數字化解決方案等方面。瑞銀預測中國股市的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市場漲勢可能還未過半,尤其是阿里巴巴等軟件股票,未來估值提升空間非常大。瑞銀分析團隊表示,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通常會推動相關股票的估值大幅抬升。在過去的 4G、5G 和雲計算時代,相關股票的表現都優於整體市場 50% 到 100%,且這種反彈通常會持續 1 到 2 年。特朗普講話與非農就業數據來襲,“滯脹” 擔憂能否緩解?美股將踏入深淵還是強力反彈?最新關於美股,乃至全球股市的動盪源於特朗普本人正式宣佈將對中國加徵新關税,並計劃下週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税。針對中國商品的新關税加劇了全球兩大經濟體貿易戰升級,乃至引發新一輪全球貿易戰的擔憂,經濟學家們紛紛美國警告對中國、加墨關税可能將其推入經濟衰退,這也是金融市場對於美國經濟陷入 “衰退” 或者 “滯脹” 擔憂加劇的邏輯,畢竟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與消費者通脹預期均顯示通脹捲土重來,以及美國消費者信心和服務業 PMI 的下滑程度遠超市場預期。此外,由於特朗普未能像市場所預期的那樣叫停對於全球貿易大國的關税,市場開始擔憂所謂的全球 “對等關税”,以及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對於鋼鐵、芯片以及藥物類產品的關税也將按照此前計劃實施。美東時間 3 月 4 日,特朗普將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發表講話,經濟學家們普遍預計特朗普的演講將圍繞其政策重點——比如關税、未來經濟計劃和外交事務議程展開,如果特朗普釋放出超出市場預期的關税政策信號,對於美股以及全球股市來説可能又將是一大利空。多年來,美國經濟始終面臨衰退,乃至滯脹預言,但是勞動力市場持續成為推遲這些擔憂的核心力量。因此,如果非農強勁,“滯脹” 或 “衰退” 擔憂情緒可能降温。雖然最新公佈的 PCE 報告顯示所謂的 “核心 PCE”(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項目) 創下 2021 年初以來的最小年度漲幅,但是報告顯示消費者支出降幅超出預期,引發人們對美國經濟韌性的擔憂。隨着近期公佈的經濟數據整體顯示出通脹粘性十足,同時消費支出疲軟、商業活動大幅降温以及消費者信心異常萎靡之後,市場熱議美國經濟陷入 “滯脹” 的可能性,而滯脹可謂是對於美聯儲來説是最頭疼的經濟難題,在 “滯脹” 背景之下降息空間將被嚴重製約。因此特朗普即將發表的演講以及非農對於市場洞察美國經濟前景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若非農大幅低於預期,“滯脹” 預期或將大幅升温,屆時美股可能進一步下跌。華爾街經濟學家們普遍預計上月新增非農就業崗位 14.3 萬,失業率維持在 4%。但勞動力市場疲軟跡象已持續顯現數月:初請失業金人數升至年內高位,持續領取失業金人數持續攀升。職位空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報告 (JOLTS) 顯示職位空缺數持續下降,空缺職位與失業人數比值正快速逼近 1:1。華盛頓的政策動向也為就業前景增添變數:由馬斯克主導的 DOGE 推行的聯邦僱員規模收縮政策,將在未來數月持續影響就業數據。凱投宏觀經濟學家 Bradley Saunders 指出:“儘管輿論關注度較高,但特朗普政府與馬斯克近期對聯邦僱員的三重打擊——招聘凍結、自願離職補償與試用期員工大規模裁員——對 2 月非農數據影響微乎其微。”但長期來看形勢可能更為嚴峻。美國銀行經濟學家 Aditya Bhave 指出:“考慮到政府進一步縮減聯邦僱員規模的計劃,裁員規模可能隨時間推移持續擴大。我們估計政策直接影響可能導致本財年末聯邦僱員減少超 20 萬人 (注:美國財年截至 9 月 30 日)。” 該經濟學家同時警告,聯邦承包商可能因國會預算削減調整招聘計劃,而失業聯邦僱員的消費收縮也將拖累整體經濟活動。美銀總結稱:“簡言之,聯邦僱員規模縮減措施是我們對年末失業率 4.2% 預測值的上行風險。”每家美國零售企業的財報都在講述兩個故事:企業自身敍事與美國經濟整體圖景。本週即將公佈業績的三大零售商——開市客、Abercrombie & Fitch 與塔吉特——將提供雙重註解。開市客是數十年來的市場贏家,然而該公司管理層在 12 月業績電話會上表示 “會員對消費決策愈發審慎”,近期公佈美國經濟數據暗示這一趨勢仍在延續。密歇根大學最新公佈的 2 月份通脹預期顯示,美國消費者們 5 年期-10 年期的通脹預期終值 3.5%,創 2021 年 5 月份以來最大環比升幅並創 1995 年以來新高,美國消費者們愈發擔心特朗普上調關税將導致物價上漲,甚至擔憂企業因通脹與美聯儲高利率重壓而大幅裁員,進而導致他們預計有可能大幅削減消費支出,而消費支出乃美國經濟自 2022 年美聯儲激進加息週期以來持續強勁的核心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