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政策環境的逐步明朗,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崛起,外資對中國互聯網巨頭的興趣正在重新升温。 瑞銀最新發布的研報顯示,歐洲和新興市場的長期基金已轉向輕微超配中國互聯網板塊,而對沖基金也積極參與其中。其中,阿里巴巴成為最受關注的標的。 三大因素支撐外資信心 瑞銀的 Kenneth Fong 分析師團隊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外資對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態度正在變得更加積極,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國內政策近期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態度顯著。瑞銀特別提到,近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為市場注入了極大信心。 其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為互聯網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瑞銀在與 60 多位投資者的交流中發現,絕大多數投資者關注的是 AI 的長期潛力,而非短期的宏觀經濟波動。投資者認為,這一輪互聯網板塊的反彈更具結構性,而非依賴刺激政策的週期性反彈。 最後,中國互聯網板塊的估值也極具吸引力。瑞銀預計,2025 年中國互聯網板塊的市盈率(P/E)為 14 倍,而同期美國科技巨頭(除特斯拉外的 Mag 7)的市盈率高達 24 倍。相比之下,中國互聯網板塊的估值更具性價比。 瑞銀的報告還揭示了外資在互聯網板塊的資金配置變化。歐洲和新興市場的長期基金已從之前的低配或中性轉向輕微超配,顯示出對中國互聯網板塊的重新青睞。與此同時,對沖基金也在積極參與,尤其關注大市值公司。 然而,全球基金對中國互聯網板塊的興趣仍然較低,這或許意味着未來仍有較大的上行空間。瑞銀認為,隨着市場情緒的進一步改善,全球基金可能會逐步增加對中國互聯網板塊的配置。 阿里——最便宜 AI 巨頭 在個股層面,瑞銀的報告顯示,阿里巴巴是投資者最關注的標的,佔據了約 50% 的討論時間。投資者主要關注三個問題:客户管理收入(CMR)增長的可持續性、雲業務的增長與資本支出,以及估值上行空間。 瑞銀預計,阿里巴巴的 CMR 增長將在未來幾個季度維持在 7-8% 的水平,主要得益於服務費的上調和新營銷工具的推出。與此同時,阿里雲的收入增速有望加速至 20-25%,但由於 AI 產能建設與需求之間的時間差,EBITA 利潤率可能面臨壓力。 在估值方面,瑞銀認為阿里巴巴仍然是全球最便宜的 AI 概念巨頭之一,隨着雲業務的加速擴張,阿里巴巴美股股價在最佳情境下可能達到 185 美元,較隔夜收盤價高出 30% 以上。 除了阿里巴巴,騰訊也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瑞銀認為,騰訊憑藉其強大的遊戲業務、微信小程序商店的電商潛力,以及 AI 變現能力,具備較大的上行空間。然而,美國投資限制的風險仍然是長期投資者的主要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