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引爆衰退擔憂,美股正在經歷一場 “驚心動魄” 的市場重估。隔夜美股暴跌,納指重挫 4%,創 2022 年 9 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 500 指數收跌 2.69%,創 2024 年 12 月 18 日以來最差單日表現;道指收跌 2.08%。與特朗普 1.0 相比,特朗普 2.0 正在上演一場完全相反的劇本。市場開始意識到,讓美國衰退,這是特朗普必須要做的。野村分析指出,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人為製造的衰退,問題在於第一階段(即貝森特所説的 “戒斷期”,或者特朗普所説 “過渡期”)所需的 “痛苦” 與第二階段(大規模去監管、減税、降低利率/美聯儲降息)為市場帶來的 “好處” 之間存在時間滯後。為了重新獲得市場對未來的信心,特朗普政府需要找到一種方法來縮短時間線,並將第二階段的 “好處” 提前,將消極情緒從當前的困難轉向私營部門需要的支持,幫助應對這些挑戰。但要做到這一點,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爭取足夠支持通過繼續決議法案(確保政府運作)以及後續完成預算調解方面,這將是一場艱鉅的鬥爭。一場艱鉅的鬥爭野村證券策略師 Charlie McElligott 指出,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個明顯的 “階段性轉變”(Phase Shift),這一變化將帶來巨大痛苦。他認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路徑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財政緊縮,而是一種刻意推動的 “工程式衰退”(Engineered Recession),即主動製造經濟下行,以清除市場中過度依賴政府刺激的因素,並重新調整政策框架。McElligott 強調,這一戰略的關鍵在於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期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的講話中所透露的政策方向,其中包括:從政府驅動增長向私營部門刺激轉變。特朗普政府希望減少政府在經濟中的直接干預,通過削減政府支出、降低税收和放鬆監管,促使私人資本承擔更多經濟增長的責任。加速國際貿易格局的 “重置”。政府正在推動全球貿易的重新平衡,目標是削弱全球化帶來的結構性依賴,恢復美國本土製造業的競爭力。這一過程中,關税政策將是主要工具,儘管可能會帶來短期通脹壓力。通過 “財政收縮” 削弱市場泡沫。特朗普政府計劃通過減少政府赤字支出來降低市場的過度刺激,並利用 “財富效應衰退”(Negative Wealth Effect),即讓資產價格下跌,從而抑制投機行為和過度消費。McElligott 進一步指出,這種刻意製造的增長拖累和負財富效應,即所謂的 “人為製造衰退” 理論,將成為一個通縮衝擊,隨後進入 “階段性轉變” 第二階段:由於通脹壓力減弱,美聯儲將有空間降息,降低資金成本,進而刺激私人部門。隨後,税收削減和大規模放鬆監管將接踵而至。但野村指出,問題在於第一階段所需的 “痛苦” 與第二階段對市場有利的 “好處”(大規模放松管制、減税、降低利率/美聯儲降息)之間存在滯後時間:在當前這個債務問題嚴重的時代,由於政府和央行長期依賴赤字支出,他們已經陷入了 “道德風險” 的困境,也就是過度依賴這種方式來推動經濟,而社會對痛苦的耐受力越來越低。因此,問題在於:選民、政客和央行能否承受這場經過精心策劃的 “經濟再平衡” 過程帶來的後果,還是他們會在更大規模的經濟痛苦面前妥協,最終回到那種不可持續的赤字支出模式?最終的結果取決於特朗普政府是否能夠通過 “有控制地拆解”(Controlled Demolition)所帶來的雙重打擊——即減緩經濟增長和造成負財富效應——快速引發通縮衝擊,這樣才能為未來的經濟刺激措施創造條件。如果這個過程不夠快速,市場可能會自行調整,找到一個 “清算水平”,屆時所謂的 “特朗普看跌期權” 將變得毫無價值。金融博客 ZeroHedge 指出,當前的經濟形勢表明他們一個月前的判斷是正確的。雖然特朗普及貝森特可能不會主動推動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他們並不排斥這種情況,尤其是考慮到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他們仍有時間將經濟下滑歸咎於拜登政府及其龐大的債務累積,而這些債務正是此前支撐經濟的關鍵因素。此外,ZeroHedge 認為,一旦經濟和市場經歷調整,國會可能不得不通過大規模財政刺激來應對衰退。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和市場將隨之回升,並持續向好,直到 2026 年 11 月的中期選舉。這種趨勢將有助於鞏固共和黨的政治優勢,儘管短期內可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經濟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