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這羣華爾街的 “聰明錢”,通常被認為是駕馭市場動盪的專家。但最近他們卻遭遇了滑鐵盧,甚至加劇了市場的下跌。 過去一週,華爾街最頂尖的交易員們,管理着數十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卻像普通投資者一樣陷入困境。 數據顯示,週一標普指數下跌 2.7%,納斯達克指數下跌 4%。而週一、週二美股下跌最激烈的兩天,而對沖基金的拋售規模為過去四年中最大,並且在過去 15 年中也較為罕見。截至週四收盤,標普 500 指數較 2 月 19 日的歷史高點下跌 10%,僅僅用了 16 個交易日就進入了 “回調” 區間,這是 5 年來最快的速度,也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第 11 快的速度。 由於對沖基金紛紛退出,他們此前看好的股票承受了巨大的拋售壓力,富國銀行、英偉達等明星股紛紛大跌。擁擠交易也導致對沖基金產生鉅額虧損,Citadel、P72、千禧年 2 月罕見全線虧損,2 月份,Citadel 基金創下 2021 年 5 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千禧年、P72 等主要多策略對沖基金全部出現虧損。 多策略基金和傳統基金被 “暴揍” 傳統的選股對沖基金在今年蒙受了損失: Bill Ackman 的 Pershing Square 主要基金在 3 月份截至週二的虧損為 6.2%。 Pershing Square 在 2025 年前兩個月盈利 6% 之後,今年截至週二的跌幅為 0.6%。 Dan Loeb 的 Third Point 在 3 月份截至上週三的虧損為 3.6%,今年迄今的跌幅為 2.7%。 此外,高盛的一隻基金,覆蓋對沖基金所忠愛的熱門股票——包括亞馬遜、Meta、微軟和英偉達——在過去一個月截至週四下跌了 14%。與之相對的是,標普 500 指數下跌了 9.7%。 無獨有偶,作為對沖基金行業創新的典範,多策略基金也出現大幅度虧損。 作為多策略基金的代表 Millennium Management 在 2 月份下跌了 1.3%,這是該公司六年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截至 3 月 6 日,該公司本月又下跌了 1.4%。這種跌幅在 Millennium Management 幾乎聞所未聞。 多策略基金通常指僱傭數百個半自主的投資團隊來交易各種證券和衍生品,以產生穩定的回報。高盛表示,儘管到 2023 年,它們僅佔行業資產的 9% 左右,但它們卻佔對沖基金行業股票市場足跡的 30% 左右。這種規模使得它們的投資決策對更廣泛的市場產生了重要影響。截至 2024 年中期,管理的總資金額達到 3660 億美元。 多策略基金對於限制風險極其熱衷,當投資組合經理的損失達到一定閾值時,通常會削減其投資資金,甚至直接撤銷交易。這種風控機制在市場正常時是安全閥,但在市場動盪時,卻可能導致連鎖反應。當同一家公司的不同投資團隊或競爭公司持有類似的股票並同時試圖賣出時,原本設計為安全閥的機制可能會增加拋售壓力。 悲觀情緒蔓延,減倉與 “冷門股” 的逆襲 Point72 的創始人 Steve Cohen 今年早些時候轉而看跌。Steve Cohen 上個月在邁阿密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表示: 通脹持續高企、經濟增長放緩和政府緊縮政策並存。實際上,這是我最近以來第一次持相當悲觀的態度。 為了應對市場風險,對沖基金紛紛調整投資策略,降低風險敞口。 一方面,他們減持了此前看好的股票,以降低風險敞口,擁擠交易推動 “優質” 股票下跌; 另一方面,此前做空的股票因為平倉減持反而逆襲上漲。 高盛的經紀業務部門表示,對沖基金經常做空的股票(如西聯匯款)表現優異,而他們之前押注的幾乎所有公司(包括 Capital One Financial、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表現不佳。 這意味着,隨着對沖基金的平倉,那些曾經不受歡迎的股票反而獲得了上漲的機會。這種 “反向押注” 給市場帶來了新的變數,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關注冷門股的機會,但同時也增加了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