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初創企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增長,發展模式也正在被 AI 顛覆。 3 月 15 日,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本週在舊金山舉行了年度演示日,CNBC 在該會議上對 YC 首席執行官 Garry Tan 進行採訪。截止目前 YC 已經資助 5300 多家公司,總價值超過 8000 億美元。其中十多家已上市,一百多家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 Garry Tan 指出,新一批初創企業的增長速度和盈利能力都創下了 YC 的歷史記錄: Y Combinator 的這一批初創企業在過去九個月內的總增長率達到了每週 10%,而且這種增長並非個別公司的表現,而是整個羣體的共同進步,這在早期風險投資中是前所未有的。 Garry Tan 進一步指出: AI 使得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可以卸載或自動化更多重複性任務,甚至可以使用大型語言模型生成新代碼。他將此稱為 “氛圍編碼”,AI 能夠主導並生成軟件。在某些情況下,AI 甚至可以編寫整個應用程序。 YC 中大約有四分之一的初創企業,其 95% 的代碼是由 AI 編寫的。初創企業現在可以用不到 10 人的團隊實現高達 1000 萬美元的收入,而不再需要組建一個由 50 或 100 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這使得初創企業可以減少融資需求,延長資金的使用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週展示的 YC 公司中,約有 80% 專注於 AI,還有少數機器人和半導體初創公司。Tan 説與前幾代公司相比,這組公司已經能夠證明更早的商業用途。 這對工程師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Garry Tan 表示: 一方面,AI 降低了創建初創企業的門檻,科技界的頂尖人才不再僅僅需要通過去大型科技公司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現在他們可以選擇加入初創企業,甚至自己創業。 但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就業市場的焦慮,就業市場中很多人都很焦慮,尤其是年輕的軟件工程師。 也許那些在 Meta 或谷歌找不到工作的工程師可以與 10 名員工一起建立一家每年賺取 1000 萬美元或 1 億美元的獨立企業——這是軟件行業非常強大的時刻。 隨着 AI 的崛起,硅谷 “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 的模式正在逐漸 “消失”。在零利率時代,硅谷的投資人更傾向於燒錢來追求增長。現在這種思維模式已經 “消失”,盈利能力成為新的重點。這種轉變也影響到了大型科技公司。谷歌、Meta 和亞馬遜等公司經歷了多輪裁員,並減少了招聘。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