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證券: 以恒生指數為例,年初至今指數上漲 19.4%,同期市盈率 (TTM) 抬升 20.1%;實際 EPS 年初至今下滑 0.56%,實際 ROE 年初至今下滑 0.14%。 而估值的波動隱含對未來景氣趨勢的交易。如果將實際 EPS 替換成預測 EPS,則其對市場的解釋能力將明顯提升。預測 EPS 與恒生指數走勢的相關係數為 0.72。今年以來,市場對未來 12 個月的盈利預測上調了 4.13%,相較去年低點約抬升了 10.82%,這也是港股得以走出熊市邏輯的主要支撐。 規律上,預測 EPS 走勢領先於實際 EPS,但存在預測謬誤的情況。當盈利預測見底,往往會帶動估值修復和市場表現回暖。後續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情形,如果盈利修復證實,如 2016 年 Q1,則抬估值行情之後——估值高位波動,實際盈利推動市場主升浪,且上行行情幅度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回撤更小。 第二種情形,如果盈利修復證偽,如 2020 年 Q4、2022 年 Q4,則估值抬升行情之後——市場見頂調整,並大幅殺估值。 回到當前,較為明確的是 2024 年年中以來港股市場逐步爬出本輪盈利底部。2024Q1 盈利預測見底之後,得到了實際盈利數據的驗證,使得 2024 年下半年起,港股表現開始具備進攻性。但也要看到,年初以來的估值抬升已經較充分地計提了年內進一步的盈利修復預期。在年報窗口期,如果沒有超預期的盈利表現,估值抬升行情有降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