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本文研究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以可支配收入為起點,構建了居民收支傳導簡明圖譜,分析了八大類消費、商品消費、服務消費的最新變化。 五個領銜升級的居民消費領域將異軍突起:一是科技耐用品,以 AI+ 置換更新為代表,有百萬億規模需求空間;二是文化和旅遊,是目前主要消費領域增速最高的分項;三是銀髮經濟和醫療,新老人口較快增加,消費能力強、潛力大;四是房地產升級,造好房子和城市更新,有百億平米的老舊住房改造需求;五是稀缺的黃金,是其他商品的重要組成,正在經歷全球央行增持潮,居民購金消費保值兩相宜。 在新質生產力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後,消費升級的潛力大、後勁足等。 內容要點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的到來,至少有兩個原因: 一是在經過近 80 年的建設後,我國的生產能力歷史性增長,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規律正在推動需求側共同轉型升級,以實現經濟結構和增長動能的新均衡。 二是由於 MAGA 逆全球化擾動短期難以消除,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持續承壓,我國經濟的外需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也要求內需作為穩經濟循環的壓艙石,發揮更大的作用。 未來,我國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的展望,潛力大、後勁足: 從短期看,居民消費的提振主要是消費信心的提振,包括增強消費能力、擴大服務消費、優化消費環境和完善社會保障等。 從中長期看,當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的要素重組,實現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提升,經濟的供給邊界大幅擴張,在此條件下的消費擴張,潛力大,後勁足,消費升級將免於成本、通脹等因素的掣肘,實現迭代產業升級和經濟動能的正循環。 正文 一、前言: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 本文研究我國的居民消費,分析其當前和下一階段的轉型升級,將會實現國民經濟的供需新平衡,也將帶來資本市場的投資新機遇。居民消費是需求的重要部分,也是近期政策持續關注和加力的方向。 我國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的到來,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在經過近 80 年的建設後,我國的生產能力歷史性增長,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規律正在推動需求側共同轉型升級,以實現經濟結構和增長動能的新均衡。二是由於 MAGA 逆全球化擾動短期難以消除,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持續承壓,我國經濟的外需環境面臨諸多不確定,也要求內需作為穩經濟循環的壓艙石,發揮更大的作用。 如圖表 1-圖表 3,我國以持續超 20 年的高投資、高資本形成,形成了現代化產業由點、到鏈、及面的全方位體系突破,當前,居民最終消費約佔 GDP 的 39.6%,整體正在處於探底、企穩、回升的轉型升級初期。 二、我國居民消費:現狀和未來 2.1 簡明圖譜:我國居民收支傳導 本文以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分析居民消費的起點,兼顧邏輯清晰、數據可得,構建了簡明的我國居民收支傳導圖譜,如圖表 4: 1)2024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314 元,視為 100% 份額,傳導圖中的其餘各項指標,數字為當年的全國居民人均數值,單位是人民幣元,百分比是對可支配收入的佔比,需要註明,在傳導鏈之外的佔比僅表示數值的比例關係,不一定表示其是收入的組成部分。 2)可支配收入的左側,是其收入的四項來源構成,分別是工資收入、經營收入、財產收入和轉移收入,其中,經營收入又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 3)可支配收入的右側,第一和第二層是消費、儲蓄和投資的分佈,第三和第四次層是消費的八大分項和其子項,以及進一步的對商品消費、服務消費的穿透匯總。 4)可支配收入的下方,是信貸和金融體系的情況,主要從人均淨新增貸款開始,右下方是進一步的簡明房地產金融體系,通過購房首付等環節,直接影響商品房銷售規模,同時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居民的投資、儲蓄和消費的分佈。 當綜合比較 2024 年和 2019 年的前後五年情況變化,如圖表 4-圖表 5,可以發現: 1)近期居民的儲蓄傾向較為明顯,消費有潛力,但需要激活。 例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五年間累計增長 34.4% 左右,年化複合增速約 6.1%,快於人均消費支出的累計約 30.1% 和年化複合 5.5% 水平;傳導鏈右側下游的新增定期存款佔比顯著上行,從 2019 年的 16.0% 增加至 2024 年的 20.5% 等。 2)服務消費增速快於商品消費,佔比低於商品消費,有更大的擴張空間。例如,服務消費在五年間累計增長約 31.6%,年化複合增速約 5.7%,快速商品消費的累計約 30.3% 和年化複合 5.4% 水平 3)商品住宅的銷售額萎縮,房地產金融體系收縮較明顯,但繼續收縮的空間有限。例如,2024 年新增人均房貸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僅為 3.9%,較 2019 年的 12.6% 顯著下行了 8.7 個百分點,收縮超過 2/3。 4)新增居民消費信貸亦已收縮至較低水平,後續如收入預期回升,消費擴張的部分領域可能將迎來收入和信貸的回升雙擊。例如,2024 年新增人均消費信貸僅佔可支配收入的月 0.8%。 接下來,本文將聚焦我國居民的消費支出,即圖譜的右上方部分,進一步拆解分析其結構變化,闡釋正在我國發生的消費轉型升級。 2.2 消費升級:結構變化庖丁解牛 2.2.1 八大類消費新變化 對消費升級的結構拆解分析,首先按我國統計局的八大類消費劃分框架展開,本文測算了我國 2024 年全國居民消費的總支出規模、一級和二級結構分佈、消費金額的規模增速、相應品類的 CPI 價格增速——我國的消費正在與供給側一道,在結構變化中,穩步呈現升級,如圖表 6: 1)八大類消費的增長和價格分佈,整體平穩,尤其是 CPI 價格不高,反映我國消費的供給側紮實,這是保證需求側升級和擴張的必要前提。 2)食品煙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即 “衣、食、住” 部分,整體呈 “低通脹、温和增長”,目前仍是消費的主要份額,但內部結構分項走勢有所分化,傳統的食品、衣着、居住的商品消費的增長有限,需要新的供給產品創新,外出餐飲、茶飲、房租等相對高增項,涉及服務消費領域。 3)交通和通信,即 “行” 的部分,整體呈 “高增長、零通脹”,是技術進步型消費擴張的經典特徵,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帶來質優價廉的更好產品後,市場消費端顯著擴張。 4)教育、文化、娛樂和旅遊,涉及商品和服務的複合消費,前期的消費規模佔比不大、增速不高,但擴張的彈性和潛力巨大,例如,旅遊消費是主要二級分類中唯一的 “較高增長、較高通脹” 類型,反映了潛在需求的旺盛、目前供給的不足,是服務類消費擴張彈性和潛力的典型表現。 5)醫療保健,整體保持 “價平、量增” 的態勢,即涉及商品、也涉及服務,目前在總消費規模中的佔比仍相對不高,未來隨着人口結構變化、醫療保健水平提升,有較高的潛在消費空間。 6)其他用品和其他服務,反映了新興商品和現代服務消費的新增長,主要是飾品消費、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等,整體穩中有增。 2.2.2 商品和服務共升級 對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穿透分析,是另一個重要視角。在供給側升級帶來商品升級之後,以新技術、新產品、更高全要素生產率為支撐,服務消費與商品消費共同升級、互相促進、共振上行,是應然、必然的經濟和市場機遇。如圖表 8-圖表 9,當以服務消費和商品消費劃分時,居民總消費中的服務消費佔比已升至 46.1%,正在呈現增速較高、彈性較大、趨勢上行的狀態。 當進一步穿透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主要分項,把統計局的八大類消費子項,重構為商品類、服務類,可以發現,如圖表 10:1)商品消費的組成,按規模、增長等,主要有食品、耐用品、易耗品、煙酒飲料、醫療和其他商品,其中,食品、耐用品和易耗品三大權重項,整體處於較平穩狀態,耐用品的近三年市場規模增長約 6952 億元,是商品消費的最大增量市場;2)服務消費的組成,按規模、增長等,主要有住房、餐飲、生活、交通、通信、教育、文旅、醫療和其他服務,其中,住房服務仍是最大分項,文化和旅遊服務的消費增速顯著高於其他分項,近三年的市場規模增長約 4717 億元,已經接近食品商品的市場增量。 2.3 空間廣闊:哪些消費領銜升級? 綜合看,未來哪些領域的消費將領銜升級,且空間廣闊?我們關注五個領域,包括科技耐用品、文化和旅遊、銀髮經濟和健康、房地產升級、稀缺的黃金。相關的政策部署,可參見前期報告《春雷響 萬物新——2025 年政府工作報告學習體會》,此處不再重複闡述。 2.3.1 商品升級:科技耐用品,百萬億換新需求 科技耐用品的消費升級,以 AI+ 人工智能的置換更新為代表,是下一階段消費轉型升級的直接方向,也是 “科技、生產、消費” 螺旋共振擴張的初心方向。在現代商品生產中,先進耐用品消費的科技含量高,對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提升大,在逆全球化擾動環境中,適度超前更替,又有利於儲備對不確定性的應對能力。隨着 AI 技術在應用終端的快速落地,我國僅居民家庭存量耐用品的 AI 換代更新升級,即有近百萬億級別的潛在消費空間,可供後續逐年按比率釋放更新需求。如圖表 11,按我國居民家庭的主要耐用品保有量(按統計局數據)、估測平均更新價格(按 Deepseek 估測普通中端產品市場均價,實際 AI 新產品有可能高於目前均價),可得相應品種的總潛在更新消費空間。 2.3.2 服務升級:文化和旅遊,千億年增彈性高 文化和旅遊的消費升級,是目前主要消費分項中增速最高、彈性最顯著的領域。尤其是 2024 年以來,“黑神話·悟空” 和 “哪吒 2” 等一系列現象級產品出圈,科技創新、文化自信和文旅消費共振,促進文旅消費潛力的持續釋放。如圖表 12,2024 年我國居民部門的文旅和旅遊消費支出規模,分別實現了 21% 和 36% 的兩位數年增,年市場增量規模在千億以上。 2.3.3 健康升級:銀髮經濟和醫療,新老人口潛力大 消費能力較強的新老人口快速增加,是我國人口結構正在發生的重要變化,相應的銀髮消費需求潛力巨大。未來 10 年,我國建國後的首批嬰兒潮人口將陸續步入老年,此次新老人口的整體受教育水平、財富儲備、消費意願相對較高,對醫療、康養、護理、旅遊等銀髮經濟的潛在需求巨大。如圖表 13-圖表 14,除疫情特殊時期外,我國居民的醫療保健消費穩定增長,年市場開支規模已達 3.5 萬億左右——國家衞健委預計到 2035 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 4 億左右,即在總人口中的佔比超過 30%,較當前人口接近翻倍,意味着即使不考慮新老人口的較高消費能力,假設人均消費水平保持不變,相應老年人口的消費市場規模也將接近翻倍。 2.3.4 地產升級:造好房子,百億平米城市更新 房地產消費的升級,主要來自於技術進步、建設 “好房子” 和城市更新改造等,我國存量商品房和老舊住房的改造需求在較快增長。住建部部長倪虹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表示,2000 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要納入改造範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建設 “好房子”,不僅給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提供了廣闊應用空間,還能釋放出擴內需、促消費的巨大潛能。 按統計局口徑數據,我們估測,目前我國存量老舊住房的更新改造潛在需求達 100 億平方米,且後續將逐年持續增加。如圖表 15,我國商品房市場在 1998 年房改後逐步成為住房供給主體,從 2018 年後逐步開始出現 20 年以上老房,目前規模約在 19 億平,同時,商品房市場建立之前的存量老舊住房、單位房,至今房齡至少在 30 年或以上,目前規模約在 91 億平——考慮我國住房的建築技術近 20-30 年提升較快,早期住房的居住標準較低,合計存量住房的改造升級需求空間已達百億平規模。 2.3.5 其他升級:稀缺的黃金,消費保值兩相宜 居民其他商品消費方面,近期價格和規模的擴張主要受黃金價格上行和黃金消費增加拉動,我們看到,不僅是居民部門,全球央行也在普遍增持黃金,考慮全球的複雜經貿環境仍在承壓,黃金以其稀缺屬性,成為消費保值兩相宜的品種。如圖表 16,當前全球央行和外匯儲備機構正在較顯著的增持黃金、減持美元資產,2024 年至今的 15 個月內,49 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已合計增持黃金儲備約 460 噸,約佔 2024 年全球黃金總供給的 9.2%,外匯儲備中的黃金佔比已從約 8.2% 增加至約 9.4%,黃金價格已歷史首次突破 3000 美元/盎司。 三、結論:改革創新加持,升級水到渠成 3.1 短期看:提振信心,居民消費有條件超預期 行至文末,如再次回顧本文開篇的我國居民收支簡明圖——2024 年我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41314 元;其中,消費支出 28227 元,僅佔 68.3%;儲蓄和投資 13093 元,佔 31.7%,進入定期存款 8468 元,佔 20.5%;而新增活期存款、消費貸款、購房貸款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佔比或比值,皆不超過 4%,較顯著的低於 2019 年的約 6%-17% 左右水平;意味着全年居民部門的名義收支結餘超過 18.4 萬億元——因此,從短期看,居民消費的提振主要是消費信心的提振,包括增強消費能力、擴大服務消費、優化消費環境和完善社會保障等。 如圖表 17-圖表 18,居民消費的收縮預期不一定準確,事實上,如我們在《2025 年或有五大預期差》報告中所述,在我國產業升級、政策行動的加持下,只要堅持貫徹落實兩會的各項政策部署,下一階段的內需擴張和消費提振是有條件超預期的,我國是目前全球少數的較高增長、較低通脹的經濟體,政策空間充足,經濟前景穩健。 3.2 中長期:TFP 提升後,消費的潛力大後勁足 從中長期看,當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的要素重組,實現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提升,經濟的供給邊界大幅擴張,在此條件下的消費擴張,潛力大,後勁足,消費升級將免於成本、通脹等因素的掣肘,實現迭代產業升級和經濟動能的正循環。如圖表 19-圖表 24,2024-2025 年,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正在發生,從中國製造 2025、到戰略新興產業、再到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的軟硬件產品持續突破,在資產市場上,新質生產力的生產和消費板塊亦全面成長。 本文作者:黃文濤,朱林寧,來源: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原文標題:《【中信建投黃文濤】錢向何處去:消費升級的五大領域——提振消費系列之一》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