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在美東時間 4 月 7 日發佈的股票策略報告中指出,“某些市場指標已顯示出巨大壓力,但我們擔心後續壓力會更大…… 繼續持有長期債券,做空股票,持有防禦性股票……”標準普爾 500 指數自 2 月高點以來已下跌 17%,恐慌指數 (VIX) 飆升至 45,年初極度自滿的市場態勢 (特朗普保護、樂觀情緒、放鬆監管等因素) 已明顯發生了重大調整。從歷史上看,在經濟未陷入衰退的情況下,VIX 指數大幅飆升後,85% 的時間裏股市會上漲 (見第 7 頁)。這裏,最後一點很關鍵,我們認為短期內情況仍不容樂觀。我們認為,貿易和財政方面的不利因素疊加,再加上企業可能在關税實施前提前增加訂單,以及較高的通脹預期會影響實際可支配收入,將持續削弱經濟增長勢頭。上週的 “關税調整日” 或許標誌着貿易不確定性的峯值,但肯定不是終結,尤其是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報復性措施。無論如何,為了讓企業讓步並最終將生產遷回美國,關税問題仍需持續受到關注。即使部分關税取消,最終對市場情緒的負面影響也可能不會改變。我們認為投資者應繼續對風險保持謹慎,因為上述情況可能會持續導致標準普爾 500 指數走弱、防禦性股票表現相對較好、債券收益率下降以及收益率曲線進一步趨平。要想持續買入股票,除了技術性反彈外,我們還需要看到貿易問題得到解決。這不僅需要財政政策發生轉變 (可能需要現任政府做出一些改變),還需要美聯儲放鬆貨幣政策,但這可能要在經濟衰退真正到來之後才會發生。最終,我們將迎來一個更具決定性的美聯儲支持階段,推動收益率曲線趨陡,股市表現回暖,但這種情況在 2025 年下半年之前不太可能出現。總體而言,今年年初我們就提出,當前市場與 2017 年的情況存在明顯差異。起始倉位過高、政策不利疊加、經濟增長背景疲弱等因素,與 2017 年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持續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是再通脹環境,而現在是滯脹環境。基於這些因素,我們在年初展望中認為,市場可能會先走弱,之後才有可能出現更好的表現。我們還堅持認為,美國科技股、“七大科技巨頭”(Mag - 7) 以及成長型股票,到夏末時不會像過去兩年那樣成為避風港。我們建議按照軟着陸風格進行板塊輪動,減持半導體。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中國科技股仍具吸引力。推動因素如下:(1) 軟性數據可能預示着未來硬性數據會令人失望,而且美國政府可能會進一步採取行動。我們認為關税問題肯定不會消失。(2) 美聯儲陷入困境,可能會在通脹預期上升的情況下按兵不動。(3) 第一季度財報季即將來臨,企業可能難有太多利好消息公佈。營收下降和貿易不確定性可能會引發廣泛的盈利預警。(4) 美國遠期市盈率為 19 倍,仍顯過高。國際市場估值更低,但不太可能與美國市場脱鈎。(5) 倉位和限制措施尚未充分收緊,尤其是在經濟衰退成為現實的情況下。機構投資者倉位仍高於 2016 年和 2022 年低點,總資產配置權重也處於創紀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