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税政策引發市場劇烈震盪的背景下,華爾街五大投行即將公佈的第一季度財報預計將呈現明顯分化:交易部門有望創下十年最佳業績,而投行業務則繼續在不確定性中掙扎。 據 Visible Alpha 數據,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預計將在第一季度共創造約 345 億美元的股票和固定收益交易收入,同比增長 10%,創下至少自 2014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然而,投資銀行業務卻面臨挑戰。儘管五大銀行第一季度投資銀行業務總收入預計將增長 3% 至約 76.5 億美元,但這些收入主要來自於已宣佈的併購交易費用,而自 1 月以來宣佈的新交易數量則創下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特朗普對華爾街大行是一把雙刃劍,其關税政策導致的市場波動,預計將推動本季度交易部門的交易量大增,同時抑制投行部門的併購和 IPO 收入。滙豐銀行銀行業分析師 Saul Martinez 表示: “市場波動對銷售和交易業務有利,但對投資銀行業務不利。” 市場波動下,投行業務遇冷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富國銀行將於 4 月 11 日率先公佈財報,高盛將於 4 月 14 日發佈業績,美國銀行和花旗將在次日跟進。市場估計顯示,這六家美國最大銀行的集體利潤預計將同比增長約 5%。 然而,特朗普的保護主義舉措嚴重打擊了華爾街對今年美國經濟健康增長和併購活動反彈的預期。第一季度是美國股市近三年來表現最糟糕的一個季度。 週一,大摩分析師將投資銀行業務恢復正常活動水平的預期推遲了兩年,至 2028 年,理由是市場極度波動。Oppenheimer 研究部門董事總經理 Chris Kotowski 表示: "這種情況(美股下挫)會持續多久誰也説不準,但它肯定足以影響今年投資銀行的收益。" 財報季即將來襲,信用卡壞賬成新隱憂 除了交易和投行業務表現外,投資者還將密切關注銀行貸款業務中的任何損失上升。在 2020 年期間及之後,美國消費者充斥着政府刺激資金,信用卡債務隨之上升。 "如今大銀行的大部分損失肯定是信用卡損失,"Kotowski 説: "2022 年秋季,信用卡貸款組合以 18% 的速度增長。每當你增長那麼快,之後就會有一連串的損失出現。" 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大型投資銀行的交易業務已經發生演變,從使用自有資本承擔風險的自營交易轉向為其他投資者提供交易便利和融資。 雖然 2025 年第一季度交易收入強勁,但人們擔心,如果當前經濟不確定性持續下去,客户最終可能會選擇觀望。Martinez 表示: "存在很多波動性,人們圍繞事件和市場走勢進行交易。這有所幫助。但如果糟糕的波動性導致投資者規避風險,那對未來的交易就不利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