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streetcn
2021.03.04 12:5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20 年前还有一家 “ARK 基金”,在互联网泡沫中被捧上了天

规模狂翻 100 倍,跻身全美第五大基金…20 年前 Janus 基金的火爆,可能是 ARK 基金的一面镜子。

当 21 世纪 20 年代的 “新股民” 们对过去一年 Catherine Wood(下文称 “木头姐”)麾下的 ARK 基金的高光表现津津乐道时,20 多年前有一只相似的基金被人们从尘封的历史中挖出,提醒着人们:历史都会重演!

与过去一年多的科技狂潮相似,上世纪末的美国也有着一场互联网科技的狂欢。PC 和互联网时代的大潮席卷了硅谷,也把众多互联网企业的股价炒上了天。

在上世纪 90 年代,有一家名为 Janus 20 的共同基金,由于在时代的潮流下大举重仓互联网科技股等成长股,在 10 年内翻了 5 倍以上,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明星基金。

听起来是不是和当今的 ARK 基金很像?没错,在那个年代这只基金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当今的 ARK Innovation ETF。

两面神 Janus

说到 Janus 20 基金,就不得不提资产管理公司 Janus。与其命运一样,Janus 名字的由来源于罗马神话,意为 “两面神”。

在当年,Janus 的火爆程度不亚于 ARK 方舟投资,而 Janus 创始人、主席兼 CEO 汤姆·拜雷,其知名程度不亚于木头姐。而 Janus 20 之所以火爆,都是因为这家基金 “太能赚钱了”。

在成立后的十年间,Janus 管理的基金规模从 30 亿美元扩张到 3000 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五大基金公司。在 2000 年的股市高峰期,Janus 基金的新增募资额占到了全美所有共同基金新增募资额的 30%!

就连美国总统克林顿本人,都把自己的个人账户亲自托付给 Janus 管理。

细看 Janus 旗下的各只基金,在 1999 年,其所管理的 14 支股票类基金中,有 11 支回报率至少超过 50%,4 支超过 100%。

但正如 Janus 的名字一样,作为一个 “两面神”,Janus 也拥有另一面,而且是可怕的一面。

2000 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重仓互联网和科技等成长股的 Janus 基金也随之崩盘,且基金净值的下跌速度比大盘要快许多,创下了 Janus 基金有史以来的最差表现——跌去了 40%。

果然,因为什么上涨,就会因什么下跌。而资本市场也是残酷的,之前的高光也不能掩盖最终灰飞烟灭的事实。

青睐科技、小盘股

暴涨暴跌,背后映射的是一家基金公司在研究及风控上的功力。

如果想探究为何 Janus 被捧上神坛,又在高空掉落,就需要透视其背后的持仓和投资风格。

Janus 喜欢在绩优股上下重注。对比其他基金经理的仔细调研和深入研究,并对一家公司的长期确定性增长产生质疑,Janus 的基金经理一般很少细致调研,只要在财务上确认公司的未来前景,Janus 就会重拳出击。

在分散性上,Janus 也不怎么上心。比如 2000 年 9 月 30 日,富达基金把 6083 亿美元分散到 6800 多家企业,而 Janus 只把 2201 亿美元投入到 514 只股票中。

这是不是看起来很像 ARK 集中买入的几十家科技股?

除此之外,Janus 还对小盘股情有独钟。在当时的美国,很少有投资公司像 Janus 那样在小公司中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Janus 认为,持有小企业一定比例的股权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企业管理层,掌控企业经营。

小盘股每天的交易量一般只有几十万股,而 Janus 手中却往往持有几百万股。当然,Janus 并不一定会抛售这些股份,但一旦急需套现,市场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消化,这些股票的价格肯定一落千丈。

这是不是看起来很像目前 ARK 大举买入的小盘生物医药股?

在当时,Janus 就像一名赌徒:赌对了,眼光独到;赌错了,满盘皆输。

其实,Janus 此前的并不是一直这样的投资风格。在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公司曾称 “市盈率高于 30 的股票绝对不碰”。

但后来,新上任的明星基金经理克莱格改变初衷,率领 Janus 一头扎进科技股,并获得巨额回报。在当时,这是正确的战略,并带来 1999 年的高额回报,但同时也种下了 2000 年业绩大幅滑落的祸根。

无论怎样,我们可能无法把所有责任全部推卸到投资风格和行业选择上,毕竟,在资产管理行业,所有人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敌人——规模。

回顾过去,那些历史上曾经出现的种种事件,都是目前可借鉴的经验和警钟。毕竟在只有一百多年的资本市场里,许多历史已经重新上演过很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