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偏低,申购冷谈,携程港股二次上市遇冷
业务模式几乎都已确定,新故事难讲,还要面对美团的 “乘胜追击”,时年 22 岁的携程给投资者留下了 “尚能饭否” 的疑问。
一度活在传言中的携程回港二次上市,终于靴子落地。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携程回港的上市指导价或比前市场预计的 333 港元/股更低,至 268 港元。
在打新阶段,携程与彼时快手、百度以及哔哩哔哩的火热认购形成强烈反差,超购约 4.96 倍的成绩成回港上市 13 家中概股中表现最差的一支。
业务模式几乎都已确定,新故事难讲,还要面对美团的 “乘胜追击",时年 22 岁的携程给投资者留下了 “尚能饭否” 的疑问。
打新遇冷
据路透社旗下媒体 IFR 4 月 13 日消息,携程香港上市价格指引在每股 268 港元,筹资 84.7 亿港元。
据此前消息,参考携程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存托股票(ADS)的价格,携程此次在香港上市公开发售的最高发行价为 333 港元/股,首发募资预计为 105 亿港元。
此次携程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一站式旅行服务、巩固携程行业领先地位以及一般公司用途三个方面。
为了得到满意的开局,在打新的时间点上携程有意选择错峰,以求避开投资者因打新其他巨头而导致的资金缺乏。
4 月 6 日,携程回港二次 IPO 通过港交所聆讯。4 月 8 日,携程就正式招股打新,成为近期通过聆讯后最快开启招股的港股上市公司,当前正值港股巨头 IPO 空档期。
可即便如此,现实还是给了这家在线旅行平台龙头一记沉重的打击。
4 月 12 日, 综合券商数据,携程最新录得 43.98 亿港元孖展,相当于超购约 4.96 倍,与彼时快手、百度以及哔哩哔哩等的火热认购形成强烈反差。
2021 年 1 月,快手科技赴港交所招股,当天的孖展总额达 2839 亿港元,超购达 269 倍;百度 3 月开始招股,首日孖展 340 亿港元,超购达 23.25 倍;稍后,哔哩哔哩启动招股,半个交易日的超购也达到了 5 倍。
自 2018 年港交所修改上市制度以来,已有 13 只中概股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时通过在港股二次上市方式实现回归,其中绝大多数都备受追捧。
对于携程的打新遇冷,一位港股打新的基金人士曾表示:
“核心业务不稳,持续遭受冲击,甫一回港上市公开筹措认购资金,又遭遇投资者冷待,携程上市后市场表现堪忧”。
都是老的错?
同样是互联网企业,为什么携程遭受了差别待遇?
众所周知,“讲故事” 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支撑估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而 1999 年成立,2003 年就在美国上市的携程在投资者眼中可能已毫无新意。
目前,携程的业务模式几乎都已确定, 其主要业务包括酒店预订(占比 38.94%)、交通票务(39.02%)、背包旅游(6.78%)、商旅旅行(4.79%)等。
面对瓶颈,携程也在寻找新的发力点,努力减缓下滑的业绩。比如 2020 年全年,携程通过在线直播平台推出超过 60000 种产品,携程直播 + 特卖频道实现商品交易总额超过 50 亿元。
另外,除了新故事难讲,携程还要面对来自美团的威胁。
2020 年第二季度,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营收超越携程,随后其优势越拉越大。
从 2020 年财务数据来看,美团点评在 “到店、酒店及旅游” 的总收入为 213 亿元,而携程总收入为 183 亿元。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团的数据不仅仅是旅游板块,还包含了到店业务,因此两者未必可比。
不过,即便如此,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在所属行业中,携程变成了头号输家。
2020 年,携程的交易总额、营收、利润均下滑。根据招股文件,携程 2020 年 183 亿元的总收入较 2019 年的 357 亿元同比减少 49%, 32.47 亿元的净亏损相较于 2019 年 70 亿净利润同比下滑 146%。
美团表示,2020 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的 “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 的恢复逐步步入正轨,但尚未完全回复到正常水平,收入同比减少 4.6% 至 2020 年的 213 亿元。经营利润率则由 37.7% 升至 38.5%。
机构看法
对于携程后市,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作为专业投资机构的券商投行,同样对于携程的二次上市后走势并不看好。
国泰君安研报重申 “减持” 评级,预计新冠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控制,国内旅游市场将持续复苏,但中国大陆以外地区,预计在 2021 年剩余时间里,旅行限制和跨境旅游禁令将持续。携程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有重要业务,预计将继续拖累今年的盈利能力。
致富集团研究部对携程的推荐度也只打出了 3 星(满分 5 星),其研报认为,自 2020 年 1 月以来,客户大量取消和提出退款请求,且国际、国内旅行及住宿新订单有所减少,国内交通运输和国际机票供应亦大幅下降。携程 2020 年净亏损 33 亿元,尽管已采用成本控制措施应对疫情,但日后经营开支仍可能增加,影响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