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大幅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央妈在担心什么?
人民币汇率应声下跌
自从 “放弃汇率目标” 的声音出现后,关于汇率的讨论日益激烈,伴随着的是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从 5 月下旬至月末,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从 6.43 一路升至 6.36,创下 3 年新高。
但是,这种强劲的升值势头引起了央行的担忧。
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21 年 6 月 15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 5% 提高到 7%。
字少事大。消息公布 24 小时之内,人民币汇率走势几乎立刻转向,从 6.3674 跌至 6.3719,离岸汇率从 6.3585 跌至 6.3711。
1、如何影响市场?
熟悉外汇的投资者可能比较熟悉,去年 10 月人民币单边快速升值的时候,央行也出台了政策,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 20% 下调为 0,缓解汇率的剧烈波动。
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如出一辙,要求商业银行多存点外汇,通过收紧美元供给,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打破单边升值预期。
在央行的政策工具中,准备金率一向被认为是 “猛药”,它能从根本上决改变银行货币投放的乘数效应,同时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心理预期也有很大的影响,威力巨大,因此并非央行日常调控的工具。
央妈最近一次动用该工具还是 2007 年,当时经历次贷危机的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叠加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人民币汇率 “破 8” 后一路逼近 “7” 的关口。于是央行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 4% 上调至 5%,此后一直保持不动,直到现在。
不过这个工具的作用也同样明显:一方面锁定银行持有的外汇规模,避免向央行结汇进而导致外汇占款的被动投放,央行数据显示,4 月末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33.2% 至 10045.20 亿美元,理论上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个百分点意味着冻结商业银行资金在 200 亿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可以回收银行体系的外汇流动性,抑制外汇贷款的规模扩张,通过减少外币供应量进而抑制人民币升值。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存款派生效应起作用,减少商业银行外汇存款总量,影响的规模远大于前者。
2、央妈在担心什么?
当前的外汇市场,伴随着汇率快速升值的同时,还存在着较强的升值预期,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寻求主动升值进行抵御的声音并不在少数。
但是此前央行的态度十分明确——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翻译过来就是,升值不是不行,但波动太剧烈是绝对不合适中国大环境的。这不是美国所谓的 “汇率操纵”,而是市场、经济社会稳定的前提,现行的牙买加体系下根据各国经济实力、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因素进行 “灵活管理” 是被允许的。
央行想要的是适度的双向波动,有涨有跌,然后保持在一个对利益各方都没有太大影响的理想状态。
但是,从过去一段时间来看,上层通过多重渠道各种 “提示”,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5 月 23 日,中国人民银行刘国强副行长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答记者问中提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继续取决于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5 月 27 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提示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5 月 30 日,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提示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
就影响来说,升值过快容易引发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尤其是会刺激投机行为,日前原央行官员盛松成观点称当前人民币过快升值有可能已经出现投机性超调,未来不可持续。
近期外资大量流入 A 股,就是影响之一。上周前四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流入 473.31 亿元,占了今年以来净流入的 23.25%。历史经验,投机资本的高速流入长期看对内地市场的稳定会产生较的冲击,这是需要防范的。
此外,升值过快对出口也会造成不小的压力。中国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较以前有较大的下降,2019 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下降到 31.8%,和次贷危机前最高 65% 的程度相比已经腰斩,但仍是收入来源的一大主力,过去两个月内人民币升值了 4%,贸易顺差为 791 亿美元,其中产生的价差相当可观。
3、结语
人民币未来会如何走?
从基本逻辑来看,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持续走弱,美国通胀日益高企,经济增速方面的相差暂无数据支撑,但是中美利差正在缩窄,从上周的 152 点降至 147 点,短期内人民币的上行动力有所削弱。长期来看,升值是大势所趋。
对投机者而言,有套利空间就有炒作的动力,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在上行通道中可以起到抑制的作用,但很难影响大势。不过,就影响短期汇率,央行的工具库相当丰富,过去使用过的就有逆周期因子、调节境内企业境外投资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加大 QDII 审批额度、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放宽居民个人购汇限制等等。因此,政策的指导意味要多过市场化调节工具的作用,重点还是在改变市场的心理预期。
对 A 股来说,如果央行的态度已然明确,此前预期升值而流入的外资会顺势流出,一部分资金将抽离股市债市,引起价格下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应对汇率升值从本币和外币两方面下手都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央行此次针对的是外币,而非通过提高人民币供应量寻求主动贬值,意味着未来的主基调中不会考虑 “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