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二把手:降通胀坚持到底,要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利率,可能有望软着陆
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承认通胀有放缓迹象,但认为通胀仍处高位,需要时间、需要决心让它回到目标 2%,“我们决心坚持到底”,货币政策需要一段时间内保持足够的限制性。她认为,遏制通胀可能不会导致大量失业;俄乌冲突和疫情还可能造成通胀冲击;今年紧缩会更加拖累经济,因有滞后性,紧缩的时间和幅度并不确定;通胀不会出现 1970 年代式的工资 - 价格螺旋上升。
尽管承认很多迹象显示美国经济在降温、通胀在放缓增长,美联储二把手、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仍重申货币紧缩的立场,并认为,支持美国经济 “软着陆"的迹象看来在增加,暗示可能成功实现软着陆。
美东时间 1 月 19 日周四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发表的讲话中,布雷纳德一开头就明确表示,通胀仍处于高位,美联储坚决要让通胀回落到联储的目标 2%,而降至这一水平需要时间。她说:
“近几个月,通胀已经下滑,这对美国家庭、企业和消费者都很重要。通胀处于高水平,将需要时间、需要决心让它回到 2%。我们决心坚持到底。”
在演讲稿的末尾,布雷纳德又强调通胀仍处高位,需要保持对经济有足够限制性的高利率水平。她说:
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 FOMC“迅速将(货币)政策转入限制性区域,而后在最近一次会议降低了上调利率目标区间的速度。这会让我们能在将政策利率更接近足够严格限制性的水平时评估更多的数据,同时将我们双重任务目标(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相关的风险考虑在内。与此同时,资产负债表缩减(缩表)仍在继续。尽管近期有所放缓,通胀仍居高不下,政策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足够的限制性,以确保通胀持续回到 2%。”
被问及缩表的影响时,布雷纳德估计,缩表可能相当于加息 50 到 75 个基点。
布雷纳德并未明确表示她青睐美联储下次会议加息多少基点,也未透露她预期今年的利率峰值达到什么水平。
同在周四,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称,她预计联储会进一步加息,但可能幅度更加放缓。这要视未来的数据而定。她认为,在暂停加息以前,需要让利率略超过 5%。
遏制通胀可能不会导致大量失业 俄乌冲突和疫情还可能造成通胀冲击
布雷纳德认为,最近几个月,通胀率已经跌落此前非常高的水平,这种通胀减速增长体现了俄乌冲突相关的能源业冲击、以及核心商品通胀的缓和。相比之前的大涨,能源与核心商品的通胀下行成为逆转,并料将温和增长。
同时布雷纳德指出,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相关的一系列需求和供应冲击导致商品与服务长时间高通胀,这种更长时间的高通胀可能让通胀预期升高,从而令美联储降低通胀的难度明显加大。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货币政策要捍卫通胀预期、避免通胀预期失控就很重要。现在从市场指标到基于调查的指标都显示,长期通胀预期控制得很好。未来一年的通胀指标最近下滑,但仍处高位。
布雷纳德提到,数据可能符合未来实现软着陆的情形,也就是说,通胀下降不会导致失业大增。她总结道:
“总需求持续放缓增长仍可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供应紧张持续缓和,并在不造成大量失业的情况下降低通胀。
不过,她警告,不确定性依然很高。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未来可能带来新的冲击。欧洲的经济活动和通胀前景已经有所改善,而中国的防疫调整对全球需求和通胀的影响还不确定,特别是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2023 年紧缩会更加拖累经济 因有滞后性 紧缩的时间和幅度并不确定
对于经济增长,布雷纳德提到,目前普遍的预期是,2022 年和 2023 年,美国的增长都将低于潜在水平,这反映出,在全球大范围紧缩的环境下,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显著收紧。
其中,新冠疫情期间的财政刺激到期在 2022 年明显拖累了美国的实际 GDP 增长,财政政策料将在未来几年对经济做出适度贡献,和长期平均水平一致。而 “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拖累将在 2023 年增加”,因为美联储 2022 年从宽松迅速转向紧缩的影响滞后。
她指出,虽然金融环境能立即调整,反映货币政策的预期和实际变化,但产出、就业和通胀的全面调整会滞后。考虑到货币政策立场转变的速度和幅度,此前货币宽松的滞后影响可能抵消 2022 年期间紧缩的一些初步影响,而且,正在酝酿的累积紧缩政策可能未来才会全面影响需求、就业和通胀。也就是说,紧缩的时间和幅度存在不确定性。
通胀不会出现 1970 年代式的工资 - 价格螺旋上升
布雷纳德承认,最近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长、临时帮助服务业就业、月度薪资增长数据显示,劳动力需求有降温的临时迹象。同时认为,劳动力供应可能看来仍受限制,但薪资看来并不会推动通胀演变为 20 世纪 70 年代的那种工资 - 价格螺旋上升。
布雷纳德援引经济学家 David Autor 2022 年 12 月的言论指出,在实际工资分配被大范围压缩的背景下,低收入劳动者上涨的薪资都被中高收入劳动者的实际下降抵消。她说,总体而言,过去两年,劳动收入所占的份额有所下降,看来已经处于或低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而企业的利润在 GDP 中所占的份额仍接近二战后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