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SW2023 财年业绩前瞻:新春后 GMV 持续反弹 料财报至少符合预期
综合 6 家券商预测,阿里巴巴 2023 财年净利润有望达 470.99-573.23 亿元;中位数 526.22 亿元,同比升 11.8%。
智通财经 APP 获悉,5 月 18 日,截至发稿,阿里巴巴-SW(09988) 涨超 3%。该公司将于今日公布截至今年 3 月底止全年度 (2023 财年) 业绩,受疫情及今年初复苏不及预期影响,综合 10 家券商预测,截至今年 3 月底止 2023 财年的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或达 1312.8-1391.17 亿元;中位数为 1357.61 亿元,同比跌 0.5%。
机构预计阿里巴巴业绩至少会符合预期
综合 6 家券商预测,阿里巴巴 2023 财年净利润有望达 470.99-573.23 亿元;中位数 526.22 亿元,同比升 11.8%。富瑞、星展、花旗及高盛等多家大行均给予 “买入” 评级,投资者关注阿里巴巴管理层给予行业复苏、分享同业竞争情况及最新营运策略指引,就集团 3 月底公布大型重组后未来分拆业务及提升股东回报的指引。
Truist Securities 和巴克莱的分析师预计,阿里巴巴公布的业绩至少会符合预期,其竞争对手京东营收高于预估说明执行力有所改善且经济更广泛复苏。
此外大摩预测该公司可能会在未来 6 至 12 个月内 “大幅增加” 股息、股份回购和股权投资分配,受核心电子商务稳定、重组释放的自由现金流以及非核心业务潜在货币化推动,未来三年可用于分配的现金总额可能达到 2000 亿美元,予目标价 150 美元及 “增持” 评级。该行表示,除了目前 600 亿美元的现金余额外,重组还可以释放 40% 或 900 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但假设将 “5+N” 的 30% 货币化和股权投资将可筹集 500 亿美元的增量现金。
天风证券表示,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该行认为公司将延续降本增效战略,预计 FY23Q4 公司经调整 EBITA 224 亿元,Non-GAAP 净利润 290 亿元,同比增长 35.4%。
此外,展望 FY24Q1,疫情高峰过后物流快速恢复。同时,淘宝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电商激烈竞争,例如百亿补贴下调佣金费率。天风证券预期 23 年经济复苏叠加公司战略调整,伴随可能的消费刺激政策或带来阿里零售的增速提升。
新春后 GMV 持续反弹
德银预计,阿里上季内地 CMR、国际商务、云及本地服务等业务正常复苏,然而盒马及健康产品则由于疫后需求正常化,增长速度或低于预期,但对利润影响有限。
德银指出,阿里中国电商 GMV(商品交易总额)在新春后持续反弹,尤其是服装等非必需品,而且订单取消率回顺,佣金率逐渐恢复,预测 3 月财季 GMV 及 CMR 同比下降 3% 及 5%,并预计 618 促销活动的推动下,6 月 GMV 复苏更强劲。
国际商务方面,德银料,阿里土耳其电商 Trendyol 或受地震影响,但全球速卖通 AliExpress 及 Lazada 业务持续改善,料分部上季收入同比增 16%。
阿里云收入持续放慢,德银估计,阿里上季云收入仍疲软,料同比增长 4%,公共云同比增长两位数,然而此前阿里失去某互联网客户,混合云分部拖累部分升幅,随着影响逐渐消退,预计 6 月季度同比增长将会加速。
TikTok 移出影响消退
巴克莱同样表示,阿里上季 GMV 同比下降低个位数,CMR 则跌 3%。巴克莱指出,去年内地疫情防控带动消费者囤积杂货,故预计阿里线下零售表现略有下滑,然而全球速卖通及 Lazada 业务持续稳定下,估计阿里国际商务取得进展。
巴克莱称,过去两年阿里云面临一个主要挑战是,由于 TikTok 运营所在地区的监管要求,TikTok 不得不移出阿里云,巴克莱料,漫长迁移过程似乎接近尾声,预计一旦 TikTok 完全退出系统,阿里云增长最快将今季开始加速。
阿里此前宣布重组一拆六,巴克莱指出,市场关注相关最新进展,随着六间业务集团各自努力为股东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日后最好是由子公司决定应该优先考虑增长还是利润,因此,集团层面所设定实现利润目标或不容易执行,但料问题不大,归根结底,投资者希望通过更高业务价值获得更好股价水平。
旨在建立一个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在四月推出了类似 ChatGPT 的智能机器人,将与阿里巴巴的云服务相结合。虽然这只是一个开始,但阿里巴巴表示,未来计划将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应用程序(包括电子商务、搜索、导航和娱乐)都由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的技术驱动。也就是说,尽管进行去中心化转型,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规模来更好的把握未来的人工智能市场。
然而,这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
首先是同业竞争。阿里巴巴和百度 (09888) 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两家领先企业。作为拥有 6.65 亿月活跃用户的中国版 Google,百度领先于阿里巴巴在三月份推出了其 AI 机器人 “Ernie”。
另一个挑战是更加严格的监管。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CAC) 新建议的规定,企业在向公众提供基于生成式 AI 产品的服务之前,必须向政府提交安全评估。此外,由 AI 工具生成的内容也会受到严格监管。显然,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认为这种新的技术趋势更多是一个崛起的风险。因此,这种快速的 AI 发展趋势是否会招致另一轮监管审查,这将是另一个重要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