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2022 年美股重点关注的十大成长股(上)

摘要:2021 年已经过去了,回顾过去的一年,成长股惨不忍睹,一些成长股跌出了黄金坑。2021 年不得不说是投资很艰难的一年,如果你跑赢了大盘,那么恭喜你你跑赢了大部分投资者。但苹果、微软、英伟达、谷歌几大科技巨头却屡创新高,和成长股相比目前巨头的估值依然不高,2022 年拥抱科技巨头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大家可以关注我之前的文章《2022 年重点关注的十只成长股》。展望 2022 年,美股仍将面临疫情反复以及过快加息两大主要风险,在风险面前,成长股面临承压,但是一旦市场行情恢复,成长股终将价值回归。下面我列出 2022 年我看好的十大成长股,排名不分先后。由于本文篇幅过大,我将分为上中下,依次介绍。

怎么选择成长股?著名大师费雪在《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对于买入股票给出了最直接的三个 “标准”。他非常强调公司的管理,这点容易被市场忽略;他认为最佳买入点应该是在 “盈余即将大幅度改善,但盈余增加的展望还没有推升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时;由于市场的原因导致的股价大幅下跌,也是买进优质股的好时机。

Shopify

$Shopify .US 是全球领先的电商 SaaS 服务公司,服务商家 GMV 总规模北美仅次于亚马逊。作为一站式 SaaS 模式的电商服务平台,Shopify 为电商商家提供搭建网店的技术和模板,管理全渠道的营销、售卖、支付、物流等服务。目前,Shopify 服务商家总 GMV 规模已经超越 eBay、Walmart 等老牌电商头部公司,成为仅次于 Amazon 的北美电商。

2021 年三季度财报回顾

财报显示,Shopify 三季度营收为 11.24 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7.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5%;净利润 11.48 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1.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01%。基本每股收益为 9.18 美元,上年同期为 1.59 美元;

Shopify 有两个部门: 订阅解决方案(毛利率 80%,约占总 收入的 30%)和商家解决方案(毛利率为 40%,约占 总收入的 70%)。订阅解决方案营收为 3.36 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2.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1%;商业解决方案营收为 7.88 亿美元,上年同期为 5.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公司月经常性收入(MRR)为 9880 万美元,同比增长 33%;商品交易总额(GMV)为 4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总交易支付额(GPV)为 205 亿美元,占本季度 GMV 的 49%,上年同期为 140 亿美元,占比为 45%。

2022 年展望

未来五年,全球电子商务的平均增速预计将达到 47%,亚洲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水平,达到 51%,其次是欧洲市场 (42%) 和北美市场 (35%)。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电子商务的增长更是领先于亚洲其它地区,预计到 2025 年其销售额将增长到近 2 万亿美元。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将在未来数年成为电商增长的前沿市场。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互联网渗透率提高和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这些地区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潜能巨大。

增值服务丰富,合作生态持续拓展。Shopify 财报显示,2021Q3 公司商家解决方案收入为 7.9 亿美元,相比 2020Q3 增长 51%。商家解决方案即电商增值服务,主要涵盖了物流(Shopify Shipping)、支付(Shopify Payment)、金融(Shopify Capital)、硬件(Shopify POS)等四个方面。Shopify 正在加速生态生物建设,为后续营收的增长拓展更多的渠道。

Shopify 和社交媒体合作 Shopify 与 Instagram、Facebook 等传统社交媒体开展了深入地合作,在店铺宣传、推广方面具有庞大的受众基础。商家可以绑定各种社交账号,在 Instagram、Facebook 等平台发布的图片附带上产品的链接,用户点击图片即可转到产品页面。与 TikTok 合作,不断拓宽流量渠道。商户可以通过在 Shopify 创建和连接他们的 TikTok 的企业账号,进一步扩大自己商务社交能力和消费者基础。

全球拓展空间广阔。根据 Shopify 年报披露,美国市场份额占比大,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英国、加拿大、澳洲作为仅次于 Shopify 美国的三大市场,客户数量的占比结构仍然较低。亚太、南美市场份额和客户数量略有上升,市场开辟潜力大。Shopify 已推出 Shopify Markets,优化国际市场,充分挖掘全球跨境电商的潜力。Shopify 推出全球 ERP 计划,将合作伙伴直接集成到 Shopify 应用商店中。目前已经与包括微软 Dynamics 、Oracle 等企业巨头合作。

总结

SaaS 平台 GMV 爆发式增长,增速远超传统电商平台,对于商家具备吸引力。2021 年前三季度亚马逊的 GMV 为 3347 亿美元。作为电商 SaaS 平台的标杆,2020 年 Shopify 前三季度 shopify 的 GMV 为 1213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 GMV 增速为 40% 左右。但按照现有增长速度,Shopify GMV 有望在未来 5 年内超过 Amazon。另外 Shopify 作为电商 SaaS 服务行业龙头,在获取流量成本、入门门槛、个性化运营等各个层面具有优势,能够满足更大圈层的商家需求。Shopify 通过丰富的服务生态矩阵为商家在运营端增收创造更佳的条件,同时积极拓展各类渠道,向着全球化发展持续努力。

过去五年 shopify 五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43%,毛利率一直稳定在 50% 左右。shopify 可以一直维持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shopify 的双收入模式。其中订阅收入更加稳定,商家越多,收入越多,毛利率维持 80% 左右。商家解决方案长期增长更加迅速,商家越多,佣金就越多,毛利率维持在 40% 左右,随着商家数量增长和增值业务生态丰富性提升,积极拓展业务渠道单商家 GMV 稳步提升,盈利稳定, 规模效应稳步显现。尽管 2021 年很难实现像 2020 那样爆发式的增长,但是 shopify 营收依然维持接近 50% 增速,shopify 的股价受市场环境影响,从高位已经下跌了 40%,估值目前也到了比较安全的位置,2022 年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Sea

2009 年诞生于新加坡的冬海集团是东南亚地区集游戏、电商、数字支付业务于一体的互联网上市公司。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在线游戏品牌 Garena、电商平台 Shopee 以及数字金融服务网络 SeaMoney。

 

2021 年三季度财报回顾

$Sea.US 第三季度营收为 26.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1.8%。净亏损为 5.71 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 4.25 亿美元。营收成本为 16.80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8.05 亿美元;毛利润为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7.5%。Sea 主要有三个业务部门 Fintech(金融)、Garena(游戏)、 Shopee(电商) 。Sea 第三季度数字娱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93.2% 至 10.99 亿美元,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营收同比增长 167.6% 至 13.10 亿美元,商品销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81.9% 至 2.80 亿美元。

2022 年展望

东南亚互联网覆盖加速渗透,游戏成为稳定增长的摇钱树,2020 年东南亚移动游戏市场增速超 30%,未来也有望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一方面,东南亚游戏市场人口红利较为充足,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移动游戏用户规模虽然快速增长,但占总人口比重不足 30%。另一方面,东南亚经济水平的增长潜力也将带动付费能力增长,东南亚地区经济有望进一步发展,游戏用户付费能力也将有所增强。

东南亚电商渗透率仍极低,Shopee 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据报告,预计到 2025 年东南亚数字支付的交易总额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以上,2021 年将达 7070 亿美元。到 2025 年的 5 年内复合年增长率仍有望超过 12%。 Sea 的 Shopee 也正在进入拉丁美洲、印度和欧洲的新电子商务市场,创造了一 个国际扩张故事,早期迹象显示 Sea 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东南亚为数字钱包增长最快市场。 在 2020 年至 2025 年期间,东南亚六国移动钱包的使用量将增长 311%,移动钱包降低了数字支付的门槛,同时也为电子商务带来了数十亿新消费者。凭借游戏平台 Garena 和电商平台 Shopee 在东南亚的领先地位,SeaMoney 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成熟的潜在用户群。游戏和电商业务可为数字金融业务进行导流,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的获客成本,同时 SeaMoney 使用率的提升也能降低游戏及电商业务的支付渠道成本,实现业务间的有效协同。

总结

Sea 在我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过,投资 Sea 的主要有三大核心逻辑:①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受益于经济高增长、互联网渗透率 提升和人口结构年轻化等红利,孕育着比欧美、中国更具潜力的电商市场; ②核心业务游戏和电商模式已在中国得到验证,市场空间巨大;③ 核心业务游戏和电商带来横向区域扩张和纵向业务扩张,为未来提供新的增长点。 同时互联网行业的海外政策风险相对较小,预计公司收入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速 66%,保持强劲增长。2022 年我依然看好 Sea,尽管短期收到腾讯减持的影响,但是长期收到东南亚人口红利、经济高增长、互联网渗透率低、人口结构年轻化等利好,预计 2022 年 Sea 将会有不错的机会,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福特

$福特汽车.US  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股价在 2021 年飙升 136%,但福特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增长仍然很低。公司新型全电动皮卡 F150 的预订量很大,已累积近 20 万辆。由于对福特电动汽车系列的需求飙升,到 2023 财年,计划到 2023 年将全球电动汽车的产能增加到 60 万辆。2021 年第四季度福特销售了 508451 辆汽车,比第三季度增长了 26.8%,远远好于该时期行业约 3% 的下降幅度。12 月,福特在美国售出了 12,284 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 121%。

2021 年三季度财报回顾

福特汽车公布了 2021 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福特汽车第三季度营收为 357 亿美元,同比下降 5%;净利润为 18 亿美元,去年同期为 24 亿美元;净利润率为 5.1%,去年同期为 6.4%;摊薄后每股收益为 0.45 美元,去年同期为 0.6 美元。

据福特 2021 年 Q3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为 56.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2.08%;经营活动现金流金额为 122.56 亿美元,同比下滑 37.88%;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276.24 美元,同比增长 12.88%。

2022 年展望

美国皮卡市场需求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美国皮卡市场全年销量达到了 284 万辆,相比 2020 年 293 万辆的成绩同比下降了 3.14。2021 年上半年,美国皮卡市场销量同比增幅高达 14%,进入下半年后受到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双重打击,没能延续上半年的增长态势。福特 F 系列已经连续多年占据美国销量排行榜榜首位置,2021 年福特 F 系皮卡销量达到了 726003 辆,因为疫情、芯片短缺等问题较 2020 年同比下滑了 7.8%。福特仍维持皮卡销量龙头的地位。

计划到 2023 年将全球电动汽车的产能增加到 60 万辆。福特的野马 Mach-E 电动跨界车 2021 年的销量为 27,140 辆。该公司计划到 2023 年 Mach-E 交付量为 20 多万辆。福特 2021 年春季推出的 F-150 在 2021 年的总产能仅有 8 万辆,目前已累积近 20 万辆预订,预计 2022 年产能将达到 15 万辆,2023 年电动汽车年产 量达到 60 万辆。福特的全电动货车 2022 E-Transit 将于今年年初开始销售。该公司表示,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从 2020 年的 5.4% 增加到 2021 年的 10%,使其成为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马斯克称 Cybertruck 投产延迟到 2022 年末,特斯拉 Cybertruck 的延迟交付也将给福特提供不错的机会。

福特与韩国电池厂商 SKI 宣布,将联合投资新皮卡工厂。福特也在大力推进电动化转型。今年 9 月底,福特与韩国电池厂商 SKI 宣布,将联合投资 114 亿美元,在美国新建一座生产 F 系列电动皮卡的汽车组装厂和 3 座电池工厂。其中,福特出资 70 亿美元,这也是福特有史以来在电动汽车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相较于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有着显著优势。保证了其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一是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传统车企在研发、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完整体系,在转向新能源汽车时可以直接共享,无需重新搭建。二是资金实力雄厚。在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传统车企体量庞大,现金流健康,有雄厚的资金储备,可以保证研发投入不中断。三是品牌效应。传统车企在市场上经营多年,有良好的消费者基础,可以直接依托现有品牌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宣传,从而节约大笔宣传费用。

总结

福特今年表现强劲,是唯一一家在第四季度达到 50 万辆销量的美国汽车制造商,使福特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汽车制造商。凭借 Mustang Mach-E 的强劲成功,福特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跃居第二位销量仅次于特斯拉。据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报销售,特斯拉在美国纯电动车市场的销量份额,已经从 2020 年的 81% 下滑至 2021 年的 69%,而特斯拉丢失的市场份额几乎全数被福特野马 Mach-E 车型蚕食。

目前福特的市值刚突破一千亿美元,市值是特斯拉的十分之一,如果 2023 年实现 60w 的交付量,那么福特至少还有 3-4 倍的涨幅。不过福特同样面临风险,一方面芯片缺缺,导致的供应链短缺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占据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半壁江山,目前中国对电动皮卡并不感冒,而据数据显示,2021 年 1~10 月福特野马 Mach-E 在国内的销量不过 155 辆。2021 年特斯拉中国交付已经超过了过 32 万辆,福特如果想走的更远,中国市场必不可少。不过目前福特传统汽车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手握北美 20w 皮卡订单和 Mach-E 产能的爬升,相信 2022 年福特将会有不错的表现,值得重点关注。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current content only represents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osition of LongPort. The content is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LongPort, please contact: editorial@longbridge.global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