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充滿故事的米線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TAM JAI INTL(02217.HK)

「畜牲勿演懶肉走九三小。」

上面的說話絕對不是任何大有侮辱性或是粗俗的語言,這個應該是大部份香港人都明白的另類火星語言:沒有錯,這個就是傳說中的譚仔話。

截至 2021 年,譚仔國際有限公司於全港一共有 144 間分店,包括譚仔雲南米線以及譚仔三哥米線的所有分店,而每一間分店平均每一日會賣出 631 碗米線,即每一天譚仔集團一共賣出 90,000 碗米線於香港人。換句話說,每一天每 80 個香港人,便有 1 個光顧了譚仔。這個數字是相當驚人的,因此譚仔國際可以說是近年來香港飲食界最成功以及傳奇的故事。

在這個飲食集團背後,卻是充滿了血汗、淚水、辛酸、家族分裂等等只有在劇集中才能看到的傳奇故事。

公司背景

譚仔米線的背景源自於譚仔家族,家族一共有六兄弟姊妹,大哥不幸地早夭,二哥及三哥於 1960 年跟隨譚父來港之後,其後四姐、五哥以及六哥就在香港出生。而其中,三哥,亦即譚仔米線的最早創辦人對烹飪充滿興趣, 1995 年與六哥一起在荃灣福來邨開設首間餐廳,名為譚仔記茶餐廳,但創業的故事從來都不是這麼簡單的,茶餐廳數個月後就已經結業。

但是,他們對於創業非常有熱情,即使在 1995 年面對嚴重的失敗,在 1996 年就開立了第一間譚仔雲南米線,地址在長沙灣永隆街 1 號。而最重要的是,當年全香港只有大約一至兩間米線店舖。六哥認為米線將來必然會成為香港粉麵的主流,因此需要把握時機開店。與此同時,三哥首創將麻辣以及雲南的米線合二為一。原本整個股東集團就只有三哥六哥、四姐夫以及兩位朋友,但後來五哥購買另外兩位朋友的股份,變相整個譚仔米線正式成為家族的生意。食家蔡瀾先生以及著名導演谷德昭先生因為推介譚仔雲南米線,之後客人便冒名而來,每天店舖車水馬龍,家族各人即使工作至下午四五時仍然未能吃飯,因此成功賺取第一次開業的資金。於 2003 年,他們正式成立同心飲食有限公司,每人各佔 25% 股份。

可惜的是,同心並未能令到各家族真正的同心, 2008 年,由於經營理念的分歧,12 間分店需要平均分拆,四姐夫及五哥繼承原有品牌譚仔雲南米線,三哥以及六哥另創譚仔三哥米線,兩者擁有共同秘方及商標。在當年,這個拆夥的事件可算是熱爆全城,亦引發多年來網民不斷談論究竟譚仔米線還是譚仔三哥米線的味道更好。

(譚仔雲南米線)

(譚仔三哥米線)

可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循環在歷史上不斷重演。因為 2017 年,日本丸龜製麵的母公司東利道控股有限公司,分別 10 億港元以及 11 億港元收購譚仔雲南米線及譚仔三哥米線的 100% 股權。之後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譚仔國際於 2021 年 10 月 6 日正式上市,籌集的款項 10 億港元,比起當初的收購價大約有 50% 左右,但上市市值高達 45 億港元,帳面計算東利道公司當初投入的本金已經番了一番。

 

公司基本面

在香港經營任何店舖裏的生意業務,要看重的便是毛利率以及淨利率。眾所周知,香港店舖租金幾乎冠絕全球,而且工資亦是非常高昂。與此同時,食材的價格並不算便宜,因此在香港上市的相關食店,很多時皆錄得虧損情況。譚仔的基本面相當不錯,毛利率三年來皆在 75% 以上,屬於非常高,因為般食材佔 30% 的成本以上。而淨利率居然也有改善,由 2019 年的 12.7%,升至 2021 年的 16.04%,在經營的成本控制方面做不錯。但原來,部份收益來自於政府的一次性補貼,因此實際經營率於 2021 只是 12.4% 而不是 16.04%,實際上不增反減。

營業收入方面, 2019 年全年營收 15.56 億,2021 年全年營收 17.95 億,三年來一共增長 15%。15% 的營業增長也證明了公司上市時業務已經幾近飽和的趨勢。每股營收方面,於 2021 年增長高達 50.79%,增幅非常誇張,主要由於影運餐廳數目增加以及因為餐廳收益已恢復疫情前的水平。與此同時,

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仍然良好,負債比率只有大約 61%,沒有債台高築。流動資產方面交流動負債少,不過兩者相差不大,而且公司現今超過 3 億元,財務上狀況健康。

公司技術面

公司股價明確跌穿重要支持位置 2.85,同一時間亦低於 IPO 上市價的 3.33 元,整個走勢發展出向下趨勢。暫時下一個支持位置在 2.5,若此水平失守,則股價大機會要一直尋底。

結語

公司於上市前已經完成了最輝煌以及瘋狂的增長階段,因此接下來能夠催化公司股價向上的催化劑就只有海外分店。

有研究顯示,星加坡及深圳米線的售價比起香港的售價還要高,但同一時間在兩地開設分店的成本則較便宜。因此,未來海外分店的開店情況,以及能否受到海外客戶的歡迎,可否複製香港的成功故事,會是令到公司股價成敗的關鍵。但個人並不看好海外開店情況,因為始終海外客戶的口味與香港客戶的口味不盡相同,而且當地有其他非常強勁的餐飲業競爭者,相信對於公司的未來增長發展存在一定的挑戰。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