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志斌
2024.09.30 15:17

小米经营换节奏:AI 手机显进攻性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在此前的系列追踪研究中,我们对小米手机业务形成了以下结论:

1)该业务受大环境与竞争格局影响巨大,某种程度上行业高景气度成就了此前的高端化策略,而近两年其在经营方面相对保守,以实现保利润优先的经营目的,在相当长时期内,小米的库存管理是非常审慎的;

2)目前手机业务仍然是小米的利润和现金之源(尽管造车业务更有 “星相”),该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关乎集团的可持续经营。

近期行业发生了一些新的情况,如根据 Canalys 报告,2024 年 Q2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售同比增长 6%,这是自 2021 年 Q2 以来最高的同比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又陡然上升(包括但不限于华为 Mate XT 高调问世),既然手机是小米的最基石业务,那么其景气度的兴衰起伏就关乎集团经营的稳定性。

 

在新时期内小米手机业务大概要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呢,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小米手机切换经营风格,由保守转向进攻,前者保利润,后者侧重市占率;

其二,手机定价相对克制,ASP 短期内上涨空间较小;

其三,AI 手机是机会,同时也是挑战,原材料成本短期的飙升会影响毛利率;

其四,市占率应该是对小米手机业务的主要观测指标。

小米手机显进攻性

ASP(单部手机平均售价)和毛利率是观测该业务景气度的重要指标,我们不妨以此展开分析。

从大的方向看,ASP 和小米手机毛利率呈正相关性:售价越高,产品溢价能力越强,毛利率也就越高,这也是市场分析人士尤其关注 ASP 的主要原因。

2021 年之后,行业景气度急转直下,加之彼时全球供应链紊乱带来原材料成本的飙升,此时小米采取了下调 ASP,以加速去库存保现金流的经营策略,上图中此时两条折线双双下行,企业所承受的压力足可见一斑。

2023 年之后,ASP 整体表现趋于稳定,但毛利率却有了质的变化(反弹更为迅猛),不明真相群众看到此多会积极判定为 “小米已走出低估”,若结合历史和行业背景,我们则不难发现另有他因:

上游原材料成本的快速下降(行业 PPI 在 2023 年 Q4 触底),小米被动收获毛利,如 2023 年 Q3 彼时 ASP 创下了近年新低,但在核心零部件价格下降,存货减值拨备减少双重因素作用下,毛利率反创了新高。

2024 年市场则又完全不同,此时 ASP 大致稳定(2024 年 Q2 环比虽少有下滑,但仍在可控区间),毛利率却表现出了更大的下挫幅度。

原因也非常简单:原材料成本飙升,雷军也曾表示 “今年存储价格涨超 85%”。

这也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感:

乐观派:

虽同属上游原材料上涨导致的毛利率下行,但此次较之以往是有本质区别的。2022-2023 年小米采取了收缩的经营策略,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市场份额,以尽量减少冲击,保证利润底线是此时产品定价主线。

2024 年之后,小米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创下近年新高(Canalys 数据 2024 年 Q2 为 14.6%),此时小米定价策略开始转向积极:尤其在海外市场,以低价 “卷” 出了新的高市占率,这是明显的进攻策略。

悲观派:

一般来说,强势品牌企业应该具有较强的市场定价能力,以此可以将上游原材料成本转嫁至消费者处,如无论行业原材料如何波动,苹果毛利率表现乃是非常稳定。

小米在已经具有此等规模之后,其盈利性仍然受上游原材料的风吹草动而波动,尚不具有成本转嫁能力,仍然处于价格战厮杀阶段。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观点,其背后拥趸也各有拥趸,我们又该如何分辨呢?

库存变化是观察企业经营信心的重要窗口指标:当企业预期增加,会主动增加库存,若企业预期下降,则会主动去库存来降低经营风险 (2021 年之后小米事实上进入了漫长的去库存周期)。

2023 年 Q3 之后,小米库存抖升,这一方面固然与造车业务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联系到前文小米控制 ASP 以争夺全球市占率这一动机,我们也不难得知小米内部对未来的判断在悄然改变,重新回到市占率优先的道路上,为达此目的不惜牺牲部分盈利性。

如今行业的 “内卷化” 仍然十分严峻,不仅小米未能完全实现品牌溢价,当前主流厂商也多是在压低终端价格以争夺市占率,主要逻辑为:

毛利=销量 * 毛利率=市占率 * 市场总量 * 毛利率。

在一个产品同质化仍然比较严重的赛道内,产品层面竞争仍然要依托于价格战时,适当下调毛利率,换回高市占率,最终在市场总量中可以攫取更大的利益。

结合小米手机所处局面和自身情况,此时其经营策略是可以理解的:

1)企业情绪整体上偏乐观,开始表现出进攻性;

2)价格战是获得高市占率的必要手段,尤其在海外市场,ASP 定价基本遵循此原则。

AI 手机迎 “军备竞赛”:原材料暴涨

在结束上述分析之后,许多朋友仍然会非常关心小米手机毛利率的走势,毕竟在国内市场,AI 手机正逢大热,小米也乐于展示其中高端手机的发展情况。

近期市场之所以对行业预期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除众所周知的消费的抬头这一要素外,亦有:

1)大波换机潮汹涌而至,2016 年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高峰,以此推算换机潮的高峰期已是非常接近;

2)AI 手机创新刺激需求。

两大要素结合,可以产生更强烈的化学变化。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新的周期内也会让厂商陷入新一轮的 “军备竞赛”,用户对手机性能将有更高的要求。

在 AI 手机的技术路线选择中,考虑到成本,延时性以及因素等原因,当前主流手机厂商将边缘 AI 作为主要路径。

所谓边缘 AI,乃是其计算发生在靠近用户和数据的网络边缘,而不是集中在云计算设施或者私人数据中心,在算力方面具有高性价比 (省去调用云端算力成本)和效率的优势(低延时),显然这将会提高手机终端的硬件要求。

如手机 SoC 架构已发生明显变化,除传统 CPU+GPU 外,均增加了负责 AI 计算的神经网络模块 NPU,形成了 CPU+GPU+NPU 的三重算力,以适应不同场景的算力需求。

又考虑到未来 AI 手机离线大模型需要大量数据作为底层支撑,以及流畅运行 AI 应 用所需的内存性能,预计未来 AI 手机的逐步兴起将带动手机 DRAM 和 NAND 在性能和容量方面的全方面升级。

以 DRAM 为例,随着手机厂商开始在手机产品中融入基于生成式 AI 的功能,手机单机 DRAM 搭载容量将逐步提升,根据 Yole 预测数据,2023 年高端智能手机的平均 DRAM 容量为 9GB,预计到 2024 年高端智能手机的平均 DRAM 容量将接近 10GB。另外,搭载 16GB 内存的高端智能手机 (足以满足 70 亿参数 LLM 运行需求) 市场份额有望从 2023 年的 8% 增长到 2024 年的 11%(摘自平安证券报告)。

于是就形成了 “AI 手机提高算力需求——引发 SoC 和内存的全面升级——内存和芯片需求激增,价格上涨——手机厂商承受盈利压力”。

对于小米,AI 手机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机会,不仅可以提高出货量,优化财务状况,也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品牌溢价,这是一条非常光明的道路,但短期内就需要承担上游原材料涨价的成本,且为争夺市占率,成本无法完全转嫁至消费者,一部分就需要企业自行承担。

考虑到 AI 手机仍方兴未艾,原材料总需求仍然相当旺盛,终端市场份额的争夺亦是如火如荼,基于此,我们判断:

1)小米手机的毛利率仍有继续下行的压力(未来 1-2 个极端毛利率的压力仍较大);

2)短期内对小米手机的观测点不应该是盈利性,而是市占率,企业要靠规模效应跑赢行业,而非单部手机盈利。

小米集团发迹于智能手机,如今经营业态已经相当丰富,尤其 SU7 首战告捷之后,市场中许多人将其视为 “汽车公司”。只是无论业务怎样繁杂,短期内手机作为小米的基石业务的不会改变的,对该业务也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

甚至于,AI 换机潮的成效对其市值的影响一点不逊于造车。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