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锂电池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与欧美车企之间,没有几十年的技术底蕴差距。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没有丧失先机,大家的技术沉淀都差不多。相反,中国的新能源车行业在政策的扶持之下,研发精力更加集中,发展更加迅速,早在 2015 年,中国就以年销 33 万辆的绝对优势登上了全球汽车销售榜的榜首。而随着 “双碳” 目标的提出,交通领域的低碳减排迫在眉睫,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或将助力中国实现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
01 新能源汽车销量连创新高,锂电池安全问题备受重视
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汽协发布的 9 月汽车产销数据,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再创历史新高,渗透率进一步提升。9 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75.5 万辆和 70.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1 倍和 93.9%,市场占有率达到 27.1%。1-9 月累计完成产销 471.7 万辆和 456.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 倍和 1.1 倍,市场占有率达到 23.5%。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新能源车代表了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成长具有高确定性。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为新能源全车动力电池自燃、爆炸造成的事故层出不穷。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一季度,国内接报的新能源汽车火灾共有 640 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 8.8% 的同比增长,平均到每一天约有 7 例的新能源火灾事故发生。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 “心脏”,而电池最关键的电芯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组成,正极材料主要有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和钴酸锂。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区分不同的锂电池,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两分天下。两种电池各有优缺点,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所以续航里程更长,但是成本较高,稳定性较差,电池循环寿命短。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较低,所以续航里程相对较短,但成本低,安全稳定性好。特斯拉新能源车的电池主要以三元锂为主,而比亚迪则主要搭配磷酸铁锂电池。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由于三元材料的稳定性较差,耐高温的程度低于 300℃,因此更容易出现 “热失控” 现象,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自燃甚至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电池在发生热失控之后,分解反应和化学反应会迅速发生,例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电池隔膜融化等,这些现象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反应后,进一步蔓延至电池组中的其他电池单体,造成链式反应。因此电池热失控一旦触发,新能源汽车的事故难以避免。当电池包发生故障,如何提升电池包的防火安全性能,是保证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重中之重。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包是由多个电芯模组构成,而每个模组由几个到十几个不等的电芯构成。为了实现电池包的热防护,每个电芯和每个模组之间都有绝缘阻燃组件。当电池发生 “热失控” 时,绝缘阻燃组件能够隔离热源,避免模组内部的高温蔓延,因此绝缘阻燃组件性能的优劣对新能源电池包的安全至关重要。
02 云母阻燃组件有效提高隔热性,极大提升电池安全
塑料材料的阻燃组件是当前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PP、PA、PU、PC、ABS 等材质,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各种改良或复合材料。塑料料类的阻燃板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但在阻燃方面的性能其实并不尽如人意。动力电池的阻燃材料依旧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中。
其中,云母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绝缘隔热防护材料。云母是一种岩矿物,具有非常好的绝缘、耐高温、耐高压、抗碱等性能,同时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被广泛用作电子、电气工业上的绝缘材料。用云母作为基材制作的云母绝缘阻燃组件,用作新能源汽车电池中的安全防护材料,电绝缘性能和阻燃性大幅度改善,性能远超市场上常用的塑料类阻燃板,能极大提升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安全,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国内也有相关厂商在云母阻燃组件的研发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据悉,全球最大的合成云母生产商环球新材国际(06616.HK)研发的合成云母新能源电池绝缘阻燃组件产品近期已经开始供货,此前其产品的耐高温测试指标达到 1,150℃,耐高压击穿指标达到 20KV/mm,性能远超当前市场上常用的塑料类阻燃板。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始终是阻碍行业进一步向前的主要障碍,以云母作为基材的动力电池缘阻燃组件,具有出色的绝缘、耐高温、阻燃性能,对于提升锂电池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合成云母或将成为新能源电池绝佳的绝缘隔热材料,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特斯拉(TSLA.US) $宁德时代(300750.SZ) $蔚来-SW(09866.HK)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organization.
The views expressed herein are solely those of the author and do not reflect the stance of the platform. 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vestment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and shall not be considered as investment advice.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cont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