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streetcn
2024.05.14 03:0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大行放贷、小行买债” -- 银行 “资产荒” 由来

银行面临 “资产荒” 压力,由于金融体系的负债成本变化慢,导致负债成本高。存贷差走阔,票据利率低位。大行在 “资产荒” 中配债受影响有限,城农商行逢高买入信用。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缺资产状况会传递到整个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的负债成本变化慢,造成资产收益越来越难以满足负债对收益要求。这一点在银行体系体现尤其明显,如2023 年,虽然央行采取了降低存款利率等行为,但是由于银行存款结构定期化等问题,导致多数银行的实际负债成本是上行的。与此同时,2023 年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下行幅度达到 32.5bp ,股份制银行下行幅度也达到了 25.3bp 。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上行,银行的息差被压缩。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主体,其面临的缺资产状况,会传递到整个金融市场。

1.为什么会有 “资产荒”?

金融体系的负债成本变化慢造成的负债成本高是主要原因。

按照贷款派生存款的逻辑,金融体系的资产和负债应该是一一对应的。但随着经济的运转、财富的积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生变化,逐步形成了当前国内银行体系贷款略少于存款的局面。目前,银行的负债结构中,存款占比在 59%-75% 之间,是银行最主要的负债来源。而资产中,主要是贷款、金融投资等。

2023 年,虽然央行采取了降低存款利率等行为,但是由于银行存款结构定期化等问题,导致多数银行的实际负债成本是上行的。6 大行中,只有中国银行(本币口径)、邮储银行的存款付息率下降,其他几家大行的存款付息率均有所上升。

但同时,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却在持续下行。2023 年,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下行幅度达到 32.5bp,股份制银行下行幅度也达到了 25.3bp。

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上行,银行的息差被进一步压缩。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主体,其缺资产的状态会传递到整个金融市场,进而呈现出市场 “资产荒” 的状态。

2.哪些资产能缓解 “资产荒”?

首先,我们统计了银行的存款平均付息成本,作为第一条参考线。2023 年,6 家国有大行的算数平均存款成本为 1.855%,而有公开数据披露的股份制银行的算数平均存款付息率为 2.2%。如果满足以上两条线,理论上来说,就达到了基础要求。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各家银行实际上的业务及管理成本,大概在 80bp 左右。我们统计了 2023 年有公开数据的银行,统计了其业务及管理费/生息资产。受近几年银行净息差持续压缩影响,银行也在逐步压缩业务管理费支出,2023 年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生息资产分别下降至 86bp、79bp、76bp、88bp。

将存款付息率与业务及管理费/生息资产简单相加可知,对于国有行、股份行需要分别达到 2.716%、3.03% 的收益率才可以满足收益要求。另一种计算方法是用银行的计息负债收益率统计,国有行和股份行需要达到 2.89% 和 3.12%。

截止 2024/5/11,30 年国债收益率为 2.61%,实际略低于方法一计算得到的银行的收益要求 2.716%(国有行)。但考虑国债投资不占用资本、业务费用支出较少,且业务及管理费率大概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对于收益的要求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因而,当前 30 年国债实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 “资产荒” 现状。

我们以 30 年国债收益率作为一条线,能够观察到,债券市场的主流资产都难以满足银行的收益要求。能够满足收益要求的,主要集中在低等级信用债(AA-)。

当然,信用债市场中有大量非银机构,如公募基金,理论上几乎没有负债成本,主要以相对业绩排名为主。但考虑到非金机构的资金部分仍然来自银行,因而实际或多或少还是受银行类似的负债成本影响,我们仍然可以将银行的收益要求作一个参考。

3.如何从银行角度理解 “资产荒”?

银行在 “资产荒” 压力下,最直接的结果是净息差将被大幅压缩。在历史上几次比较典型的 “资产荒” 阶段中,实际上,都伴随着银行净息差的压缩,如 2016Q1-2017Q1/2020Q1/2022-2023。

息差收窄是结果,而诱因最主要是银行的资产无处可去。我们观察银行的存贷比,2023 年下半年以来,大行在持续降低,反而是中小行在持续提高。当然,小行存贷比提高主要是和存款增速低直接相关。

从绝对数额来看,大行更加缺资产,目前存贷差已经达到历史峰值。而中小行存贷差目前压力不算大。

更高频数据观察来自银行的票据利率,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反应银行实际缺资产。

4.面对 “资产荒”,银行会做什么?

国股行存贷差走势、利率走势与利率债净买入相关性更强。2022Q4 理财赎回、债市调整背景下,大行利率债净买入量较高,2023 年利率债净买入与大行缺资产情况正相关,2024 年 3 月以来,大行利率债净买入明显减少。股份行净买入量与利率走势同步略领先。

大行缺资产与信用债买入量相关性偏弱。由于大行对信用风险把控更严格,因而在信用债投资上,受缺资产情况影响更弱。

城农商行逢高买入信用债,2024 年以来整体呈现净卖出。

5.小结

为什么会有 “资产荒”?

金融体系的负债成本变化慢,造成资产收益越来越难以满足负债对收益要求。这一点在银行体系体现尤其明显,如 2023 年,虽然央行采取了降低存款利率等行为,但是由于银行存款结构定期化等问题,导致多数银行的实际负债成本是上行的。与此同时,2023 年国有大型银行的贷款利率平均下行幅度达到 32.5bp,股份制银行下行幅度也达到了 25.3bp。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上行,银行的息差被压缩。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主体,其面临的缺资产状况,会传递到整个金融市场。

当然,从更宏观来说,是货币供给充足,而社会融资需求不足,一般是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或尚未/不能完成传导的阶段。

哪些资产能缓解 “资产荒”?

6 家国有大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为 1.855%,而有公开数据的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为 2.2%,再考虑各家银行的业务管理成本大概为生息资产的 0.8%。因而匡算下来,国有行需要的资产收益率低点在 2.7% 左右、股份行在 3.0% 左右。对于债券投资,尤其是利率债,几乎不占用资本,管理费用也较低,因而实际上可以接受更低的收益。

30 年国债当前 2.6% 的收益,满足基础的收益要求。而目前债券市场的大部分信用资产都难以满足银行的收益要求。能够满足收益要求的,主要集中在低等级信用债(AA-)。

银行角度的 “资产荒” 与银行做什么?

银行在 “资产荒” 压力下,最直接的结果是净息差将被大幅压缩。体现在银行难以找到合适的资产,存贷差走阔,票据利率处于低位。

大行在 “资产荒” 中配债行为受影响有限,城农商行逢高买入信用债,一定程度上呈现出 “大行放贷、小行买债” 的情况。

社会融资需求不足,银行 “资产荒” 愈演愈烈,银行仍承受较大息差压力,这一点短期内或难以改变。超长久期利率债能满足大行的收益要求,能适当缓解 “资产荒”,但难以改变缺资产的大趋势,低等级信用债可能还将是市场的博弈关注点。

本文作者:孙彬彬、孟万林 ,来源:固收彬法,原文标题:《银行视角再谈 “资产荒”》

孙彬彬 S1110516090003

孟万林 S11105210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