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市值冲向 4 万亿

Wallstreetcn
2024.05.21 08:4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股王” 能够上演大象起舞,意味着投资者对于腾讯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转变。在业绩、千亿回购计划以及港股行情大涨等因素共同驱动下,腾讯正在 “王者归来”,带着压抑了许久的港股发起冲锋。

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作为中国互联网带头大哥,腾讯在港股中一直是 “定海神针” 般的存在,巅峰时市值超七万亿港币。然而过去三年,这位曾经的 “股王” 在资本市场上黯然失色,最多时跌去近 7 成。

一切仿佛突然发生了变化。从四月底开始,腾讯在港股表现气势如虹,一举突破多个压力关口。尤其是在 5 月 15 日一季报发布后,腾讯跳空高开,一度涨至市值 401 港元/股,离回到四万亿也仅差临门一脚。今年以来,腾讯累计涨幅已超 31%。

“股王” 能够上演大象起舞,意味着投资者对于腾讯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转变。在业绩、千亿回购计划以及港股行情大涨等因素共同驱动下,腾讯正在 “王者归来”,带着压抑了许久的港股发起冲锋。

当然,腾讯已经走过营收规模高速增长的时期,要想重回巅峰时期,甚至突破 7 万亿港元,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只有潜力无限的 AI 才能做到。

马化腾也希望抓住 AI 的浪潮,希望它能成为腾讯业务发展的倍增器 。虽然腾讯对 AI 大模型的探索还在起步阶段,但腾讯已经率先尝到了甜头,其 “新芽” 业务已在 AI 主推下加速成长。

如今,包括微软、谷歌、字节、百度等在内,全球科技巨头都在 AI 赛道上战得火热。腾讯包括游戏在内的业务不能再 “躺在功劳簿上”,它要加速狂奔,为自己打下一片新天地。

动能

腾讯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如此剧烈的股价波动了。不到半年时间,腾讯股价上涨了超 9000 亿港元。

过去两年里,腾讯股价基本徘徊在 3 万亿港元左右,每次有一波大幅上涨,却又很快跌落,让不少投资者黯然神伤。

这次上涨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 “提气”。有机构投资者向华尔街见闻分析,腾讯此轮上涨一方面与关注新兴国家市场的基金经理调仓,看好中国经济恢复情况相关;另一方面,也是腾讯的基本面出现了一些不错的改善迹象。

自 2022 年下半年以来,腾讯已经连续 6 个季度实现利润增速大于营收增速的新增长势头。

5 月 14 日晚,腾讯发布 2024 年第一季度财报,单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6% 至 1595 亿元,Non-IFRS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54% 至 502.65 亿元,远超 430 亿元这一市场预期的同时,创过去十年历史新高。

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腾讯毛利增速连续 4 个季度保持 20% 以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腾讯的毛利同比增长 23% 达 838.7 亿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 45% 提升至 53%,达到 18 年以来新高。

毛利水平攀升的背后,是腾讯收入结构不断优化。简单来理解,就是放弃无效收入增长,聚焦高利润率业务增长。

毛利增长主要是高毛利率收入来源的快速增长,包括微信视频号及搜一搜广告收入、小游戏平台服务费、理财服务收入及视频号商家技术服务费等。

腾讯管理层指出,公司已经识别了业务中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其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使增长驱动力更加明显和清晰。

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是腾讯目前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一季度,在游戏等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微降时,腾讯来自网络广告的收入同比增长 26% 至 265 亿元,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7% 至 523 亿元。

腾讯广告收入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 20% 以上的增长,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等带动的广告收入增加,另一个就是 AI 驱动广告效率的提升。前者是微信 “老树” 发的新芽,后者是 AI 开始为腾讯业务赋能。

一季度,腾讯升级了广告技术平台,不仅为所有广告主提供以腾讯混元大模型为基底的一站式人工智能广告创意平台,也显著提升了腾讯广告业务的推荐精准度和投放效率,为广告主提供满意的 ROI(投放回报)。

腾讯指出,由于视频浏览量和点击率的提高,被视作 “全公司希望” 的视频号方面的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100%。

显然,AI 已成为推进腾讯 “新芽” 业务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催化剂。

变局

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是绝对的赢家,凭借着社交和游戏这两大护城河业务,牢牢坐着中国 “科技股之王” 的位置;如今大模型推动着 AI 时代加速到来,腾讯也有了危机感。

正如腾讯 CEO 马化腾所言,AI 大模型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面对这样一个大机遇,无论是腾讯、阿里、百度、360 等互联网老大哥,还是近些年崛起的新贵如字节跳动等,都加入这一激烈竞争的新战场。

去年以来,含 “AI” 量已然成为资本市场评估一家科技公司的重要指标,这不仅关乎着它能否用 AI 重塑业务,更影响着它未来的市场前景。

相较于其它科技巨头在 AI 大模型赛道上疾行,腾讯显得相对谨慎,不仅是 BAT 中最晚将自家大模型摆上桌的玩家,也是至今尚未正式推出独立大模型 APP 的互联网大厂。

在 AI 大模型底层技术仍在不断迭代,C 端商业化路径尚不明朗的背景下,腾讯选择了一条更注重实用性的道路,先服务腾讯自身业务,再通过腾讯云对产业开放大模型能力,C 端则放慢脚步。

有券商分析师对华尔街见闻表示,AI 本质是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因此首先将大模型能力应用在自身业务场景中,是风险比较低且容易看到成效的一条 AI 商业化路径。

对广告收入的驱动,只是 AI 技术对腾讯赋能的第一个明显经济效益成果,未来将会有更大想象空间。

广发证券分析师指出,过去腾讯聚焦三个领域的投资,即短视频、海外游戏和 SaaS,已经开始初见成效,“新芽” 茁壮成长,贡献高质量的利润和来源。未来持续投入 AI 技术,以夯实长期竞争壁垒。

据腾讯最新披露,目前,混元大模型已经在 600 多个腾讯内部业务和场景中落地测试,并在腾讯丰富的生态中持续迭代能力。

对于外界最关注的腾讯支柱业务——游戏,腾讯管理层透露,混元大模型将从多个方面协助游戏业务,但目前最大的贡献在客服,未来随着混元升级到多模态能力,可以用来制作高品质视频时,将对游戏内容创造等很有帮助。

当然,全行业都对杀手级应用有更高的期待,毕竟这能为一家企业带来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或许掌握新的庞大流量入口。对于腾讯而言,这也是其未来是能重回高增长轨道的一个机会。

腾讯也没有让自己在独立的 C 端应用上缺席太久,5 月 17 日,腾讯宣布基于混元大模型打造的 C 端助手 App 腾讯元宝将于 5 月 30 号发布。

显然,腾讯认为自己的通用大模型已经具备足够能力,可以在经过内部充分实验后,开始向外拓展。接下来向 C 端开放,也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今众多 AI 应用同台竞技,要跑出来并不容易,但坐拥海量用户的腾讯似乎能有更大的优势。当然,这也束缚着腾讯,让它在大模型的路上,走得非常谨慎。在给出让用户感到足够惊艳的产品之前,腾讯对 C 端的产品也多会是 “试水” 的心态。

AI 的机遇,吸引了全球的科技巨头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如微信、抖音等全民级应用也可能被全新的 AI 应用所颠覆。面对这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没有人想要掉队。科技巨头们也不希望,在 “iPhone 时刻” 来临之时,自己会被淘汰的那一家。

这注定一个见证历史的关键时刻。腾讯也有望借此,革新自己,在 AI 时代再次创造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