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streetcn
2024.05.27 07:08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最严减持新规落地,对市场有何影响?

最严减持新规落地,短期可能带来回调压力,但政策渐次落地为市场留够消化空间;长期有助于培育耐心资本。根据华泰证券观点,银行、证券和保险板块受减持规则影响较大。银行领域受益于 LPR 按兵不动和政策优势,推荐低估值国有大行、地产链股份行和优质中小行。证券领域受益于政策驱动的结构性机会,推荐优质央企券商和特色区域券商。保险板块在连续上涨后回调,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属于市场正常反映,建议配置优质龙头。

本周观点:

5 月 LPR 按兵不动,减持规则落地,银行>证券>保险。5 月 LPR 按兵不动有助于呵护银行息差,四部门通知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证监会发布减持相关规则,严格规范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实控人减持,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助于培育耐心资本。上周 A/H 市场回落,保险股亦普遍下跌,这是保险板块连续 5 周上涨后的首次回调,H 股回调幅度大于 A 股。

子行业观点

1)银行:5 月 LPR 按兵不动有助于呵护银行息差,《关于做好 2024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政策预期向好 + 股息优势突出,把握银行加配机遇。2)证券:证监会发布减持相关规则,严格规范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实控人减持,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助于培育耐心资本。把握来自政策驱动下的板块结构性机会。3)保险:上周 A/H 市场回落,保险股亦普遍下跌,这是保险板块连续 5 周上涨后的首次回调,H 股回调幅度大于 A 股。连续上涨后,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属于市场正常反映。

重点公司及动态

1)银行:推荐低估值国有大行,地产链股份行,优质中小行,如南京,以及招行。2)证券:推荐优质央企券商中国银河,及特色区域券商。3)保险:上市险企负债端复苏趋势显著,目前估值仍有修复空间,建议配置优质龙头。

正文

本周观点:减持规则落地,LPR 按兵不动

5 月 LPR 按兵不动,减持规则落地,银行>证券>保险。5 月 LPR 按兵不动有助于呵护银行息差,《关于做好 2024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稳地产政策供需两侧政策共振 + 政策预期向好 + 股息优势突出,把握银行加配机遇。证监会发布减持相关规则,严格规范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实控人减持,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助于培育耐心资本。上周 A/H 市场回落,保险股亦普遍下跌,这是保险板块连续 5 周上涨后的首次回调,H 股回调幅度大于 A 股。

银行:LPR 按兵不动,呵护银行息差

上周银行指数-0.67%,较沪深 300 指数 +1.41pct,其中大行、股份行、区域性银行分别-0.21%、-1.45%、+0.08%,渝农商行、江阴银行、浦发银行分别 +3.70%、+3.51%、+3.43%,为走势最好的三家。截至 5 月 24 日,银行板块 PB(lf)估值 0.58 倍,2010 年以来 PB 估值分位数为 11.64%,处于较低水平。5 月 20 日,5 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 年期 LPR 为 3.45%,5 年期以上 LPR 为 3.95%,均保持不变。5 月 MLF 实现 “等量平价”,5 月 LPR 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有助于呵护银行息差。四部门 23 日对外发布《关于做好 2024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地产政策供需两侧持续共振,提振市场信心,有望促进银行板块估值修复。央行进一步优化首付和房贷利率政策,有助于继续释放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缓解房企回款压力,改善银行开发贷资产质量预期,撬动银行涉房贷款投放。24Q1 银行板块偏股型基金持仓占比较 23Q4 提升 0.52pct,仍处 2010 年以来低位。政策预期向好 + 股息优势突出,把握银行加配机遇。个股推荐:1)资产质量稳健的高股息标的建行(AH)、农行(AH);2)受益于地产链修复的股份行,如招行(AH)、兴业;3)优质区域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常熟银行。

1、5 月 LPR 按兵不动,呵护银行息差

5 月 20 日,5 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 年期 LPR 为 3.45%,5 年期以上 LPR 为 3.95%,均保持不变。5 月 15 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 1250 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维持 2.5% 不变。5 月 MLF 实现 “等量平价”
续做,使得本月 LPR 调降的概率大幅降低,本次 5 月 LPR 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有助于呵护银行息差。近期监管稳地产组合拳出台,多项个人住房贷款降成本举措落地,一定程度缓解了 LPR 下调的紧迫性。但另一方面,4 月以来,银行端通过叫停 “手工补息”、停止发售智能通知存款,以及部分银行在额度限制下暂停发售长期限存单等方式,隐性实行了存款降息,减轻对公存款成本持续偏高以及存款定期化带来的负债端压力,或为后续 LPR 打开了一定下行空间。

2、《关于做好 2024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解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 23 日对外发布《关于做好 2024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 2024 年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将重点落实好 7 个方面 22 项任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聚焦以下五点:(1)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3)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4)持续优化金融服务;(5)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通知》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方面,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方面,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发挥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继续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开展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优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制度,完善小微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3、美联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跟踪——存款有所流入,信贷规模扩张

美国银行业存款呈现流入态势。2024 年 5 月 8 日-2024 年 5 月 15 日,美国所有商业银行存款流入 347 亿美元,大型银行存款流入 215 亿美元,小型银行流入 13 亿美元,外国机构流入 119 亿美元。2024 年 5 月 8 日-2024 年 5 月 15 日,货币市场基金流入 171 亿美元。

美国银行业信贷呈现上升趋势。2024 年 5 月 8 日-2024 年 5 月 15 日,美国银行业贷款和租赁贷款增加 124 亿美元,其中大型银行贷款增加 95 亿美元,小型银行贷款增加 39 亿美元,外国机构贷款减少 11 亿美元。分贷款类型看,2024 年 5 月 8 日-2024 年 5 月 15 日,工商业贷款减少 29 亿美元,住房按揭贷款增加 54 亿美元,消费贷款减少 17 亿美元,商业地产贷款减少 29 亿美元。

4、上周北向、南向资金持仓数据分析

从南向资金持股银行股个股变动来看,上周北上资金主要增持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分别增持 7.32 亿元、2.65 亿元、2.17 亿元,主要减持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分别减持 2.93 亿元、0.65 亿元、0.52 亿元。上周南向资金主要增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分别增持 48.39 亿港币、22.47 亿港币、13.27 亿港币,主要减持汇丰控股、青岛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分别减持 2.22 亿港币、0.11 亿港币、0.05 亿港币。

从南北向资金持股银行股个股来看,截至 2024 年 5 月 24 日,北上资金主要持仓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分别持有 440.15 亿元、161.46 亿元、148.61 亿元;南向资金主要持仓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汇丰控股,分别持有 1254.23 亿港币、1146.12 亿港币、1125.77 亿港币。

证券:减持规则落地,规范投价报告

证监会制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并修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严格规范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坚决防范各类绕道减持。短期看,减持规则落地可能带来一定的回调压力,但政策渐次落地为市场留够消化空间。长期看,加强股东减持限制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助于培育耐心资本。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行为指引》,进一步规范投价报告的形成过程,防范利益冲突,强化分析师执业独立性,有利于推动提升投价报告质量,充分发挥投价报告在发行定价中重要参考作用。

把握来自政策驱动下的板块结构性机会,主要逻辑:1)新 “国九条” 明确资本市场发展基调和蓝图,突出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三条主线,有望重塑资本市场生态。2)政策鼓励优质券商通过并购做优做强,有望促进证券行业持续向头部集中。3)板块估值、23Q4 基金持仓回落低位。建议关注以下券商,如:a)轻重并举的行业龙头中金公司(H);b)优质央企券商中国银河;c)特色区域券商东吴证券。

1、证监会正式发布股东减持相关规则

5 月 24 日,证监会在《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的基础上起草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管理办法》),并修订《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以下简称《持股变动规则》)。《减持管理办法》总体保持了《减持规定》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将原有的规范性文件上升为规章,并针对市场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

本次规则进一步完善减持规则体系,细化违规责任条款,强化大股东、董事会秘书的责任。证监会落实 “国九条” 要求,以规章的形式发布《减持管理办法》,明确对违规减持可以采取 “责令购回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 的措施;增加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措施;细化应予处罚的具体情形,加大对违规减持的打击追责力度。同时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规范、理性、有序实施减持,充分关注上市公司及其中小股东的利益;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定期检查大股东减持本公司股票的情况,发现违法违规的及时报告。

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防范绕道减持,更好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本次规则重点规范大股东减持,明确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等情形下不得通过集中竞价或者大宗交易减持,但减持集中竞价买入的股份或者因不存在相关情形已经披露减持计划的除外;增加大股东大宗交易减持前的预披露义务;要求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与大股东共同遵守减持要求;优化大股东禁止减持的情形等。同时有效防范绕道减持,明确因离婚、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终止、公司分立等原因减持股份后,相关方应当持续共同遵守减持限制;禁止大股东融券卖出或者参与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限售股股东融券卖出等。

短期看,减持规则落地可能带来一定的回调压力,但政策渐次落地为市场留够消化空间。减持规则对多重减持情景作出限制,包括限制强制平仓减持、限制离婚减持、限制融券卖出借道减持等。短期来看,相关规则的进一步收紧可能对市场带来一定的负债端冲击,但将推动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进一步发挥,促进投机资本逐步沉淀为耐心资本。且监管政策落地节奏平稳,分批次的政策改革为市场留下足够的消化空间,为资本市场长期生态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长期看,加强股东减持限制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有助于培育耐心资本。本轮资本市场的改革重视公平性,限制股东部分减持行为正体现了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有助于激发中小投资者的交投活跃度。且不合理的套利情形被限制,也有助于对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培育与发展。因此从长期来看,减持规则的正式落地将不断推动市场生态优化,更好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2、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行为指引》

5 月 24 日,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行为指引》,进一步规范投价报告的形成过程,防范利益冲突,强化分析师执业独立性,推动提升投价报告质量,充分发挥投价报告在发行定价中重要参考作用。

规范投价报告形成过程,防范利益冲突。指引明确证券公司提供投价报告应当遵守独立、客观、专业、审慎、公平、诚信的基本原则;若委托母公司或子公司,或者委托其他承销团成员撰写投价报告的,应当与受托方签订专门的委托协议;采用承销团承销的项目,担任保荐人的主承销商之外承销团其他成员如需撰写投价报告,应独立决定,不得受利益相关方影响或干扰,撰写投价报告的证券公司应各自独立完成投价报告制作,在向网下投资者提供之前,禁止讨论盈利预测与估值等投资分析内容。

强化分析师执业独立性,推动提升投价报告质量。指引要求证券公司指定至少一名证券分析师参与撰写投价报告相关工作,且须事先履行跨墙审批手续,参与跨墙的证券分析师一经确认,不得随意调整。证券发行与承销部门应在证券分析师履行跨墙审批手续之后,方可向证券分析师提供发行人招股意向书草稿等资料,并可安排证券分析师对发行人进行调研。为保障执业独立性,证券分析师调研时,投资银行业务部门人员不得同时在场。此外,第八条 撰写投价报告相关工作过程中,禁止证券分析师与投资银行业务部门人员、证券发行与承销部门人员、发行人通过单独或者共同组织见面会、讨论会等各种线下及线上会议等方式,讨论投价报告的盈利预测与估值等投资分析内容以及发行定价范围。

指引有望推动投价报告充分发挥在发行定价中的重要参考作用。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实施,投价报告在股票发行承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网下投资者对发行人投资价值判断的重要参考材料。但过去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投价报告质量不高,部分投价报告预测偏离度较大,分析师执业独立性不够等问题,亟需进行规范。本次指引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有望推动提升投价报告质量,充分发挥投价报告在发行定价中重要参考作用。

保险:估值处于低位,建议配置优质龙头

上周 A/H 市场回落,保险股亦普遍下跌,这是保险板块连续 5 周上涨后的首次回调,H 股回调幅度大于 A 股。连续上涨后,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属于市场正常反映,我们认为对基本面和β的交易仍未结束。我们仍对寿险持谨慎乐观看法,基本面和β有望继续推动估值修复,后续关键仍然是利率是否能继续企稳。建议关注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友邦保险。

1、新华保险中期分红解析

5 月 24 日晚,新华保险发布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4 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相关安排的议案》,拟定 2024 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相关安排:根据经审阅的 2024 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合理考虑当期业绩、资金状况及风控指标要求,在公司 2024 年半年度具有可供分配利润的条件下,实施 2024 年度中期分红派息。年中股息总额占公司 2024 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不高于 30%。后续制定 2024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将考虑已派发的中期利润分配因素。公司将根据股东大会决议制定 2024 年度中期利润分配具体方案,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实施。

新华保险为新 “国九条” 发布以来,首家披露跟进中期分红的上市保险机构。4 月 12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 “国九条”),提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要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新华保险 2024 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一贯重视、听取投资者的建议,重视给予投资者合理投资回报,同时兼顾公司的长远利益、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将进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综合考虑股东回报、公司偿付能力、业务发展等因素确定分红水平。公司增加分红频次,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无疑是积极信号,有利于与投资者共享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果,切实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于华泰证券沈娟(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4040002)、李健(执业证书编号:S0570521010001)、汪煜(执业证书编号:S0570523010003)5 月 26 日发布的报告《减持规则落地,LPR 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