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Meat 再添对手,“人造肉” 新巨头拟上市

Gelonghui
2021.04.16 00:2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人造肉比真肉贵。

生活在同一地球村,所有人都需要去思考,世界上的资源是无限吗?如果不是,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节约?

人造肉或许是一种选择。

2019 年 5 月,美国公司 Beyond Meat 上市正式成为 “人造肉第一股” 后,资本市场开始用时间投票表达了对人造肉未来的态度。

彼时 Beyond Meat 首发价格仅为 46 美元,上市三个月不到一度冲到最高 239 美元,涨幅达到惊人的 400%。随后出现回落,截至当地时间 4 月 14 日收盘价 135.18 美元,两年时间股价依然上涨了 200%。

如今,另一巨头 Impossible Foods 也蠢蠢欲动。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人造肉巨头 Impossible Foods 计划在未来 12 个月通过 IPO 或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上市。在获得至少 100 亿美元的估值要约后,Impossible Foods 公司现在已经聘请财务顾问帮助其洽谈上市事宜。

自 2011 年成立以来,Impossible Foods 获得融资总金额超过 15 亿美元。让人眼前一亮的,投资者包括世界顶级投资机构淡马锡、世界首富与中国首富比尔·盖茨和李嘉诚。而最近一轮融资于去年 8 月完成,为 Coatue 牵头,淡马锡、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 、XN 参投的 2 亿美元融资。


1

人造肉颠覆了什么?


众所周知,新技术的发展是革命传统行业的最佳方式。比如新能源车的发展改造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结构,取得了全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也给了众多电动车企业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

现在,动物蛋白,一个与人体健康、环境影响、动物环保息息相关的一个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颠覆式的改变。

蛋白质是人类细胞生命中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包含人类健康必需的全部九个氨基酸的完整蛋白质通常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俗称动物蛋白。但动物蛋白的来源畜牧业,却长期存在着耗能大污染高,动物抗生素,高胆固醇的影响。比如,畜牧业产生了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 排放,其中牛放的屁在其中占了大部分。

另一方面,伴随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肉类供需缺口、畜牧业对环境的超负荷运载、以及肉制品引发的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使得获取动物蛋白与发展畜牧业之间的主要矛盾日益凸显。基于此,人们逐渐意识到植物蛋白等替代蛋白的益处:减少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且具有零胆固醇、低脂肪等健康优势、减少肉制品带来的患病风险等等。

从动物蛋白到替代蛋白,也就是人造肉的横空出世,即是对人类获取蛋白质方式的变革。

但 “革命” 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看重的肯定是背后的大生意。

人造肉主要分为用植物特定蛋白合成的 “植物肉” 和用动物干细胞培养成的 “细胞肉” 两大类。目前,细胞肉受限于成本高昂发展难度大,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是植物肉,其行业前景不容小觑,发展最为可观。

2019 年,全球植物蛋白肉的市场规模约 121 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 15.0% 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 2025 年将达到 279 亿美元。如果人造肉市场规模参照目前植物奶与乳制奶的比例(2.3%),那么全球人造肉市场未来将达到 217 亿美元,对标较为成熟的美国植物奶市场,植物奶渗透率已达 13%,全球植物肉类市场模糊测算可达 1229 亿美元。

早在 2009 年,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帕特里克•布朗就认为集约化畜牧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境问题,并决定通过提供自由市场竞争产品减少动物农业。

随后在 2011 年,以植物为原料制造肉类产品的 Impossible Foods 成立,主要通过超市销售无肉汉堡和酱汁,后与汉堡王和迪士尼等大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20 年,Impossible Foods 汉堡销售点的数量从 150 家增加到了 2 万多家。

Impossible Foods 的人造肉核心技术突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产品,然后从植物中选择特定的蛋白质和营养素,以再现特定肉类产品的体验和营养。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酵母生产豆血红蛋白,使得产品的口味和形态与真肉更加相似,再现了动物肌肉中的关键特征 - 脂肪、结缔组织,使产品在外观和口感上尽量做到以假乱真。

直白理解就是,Impossible Foods 通过血红蛋白不仅做到了人造肉好看,而且好吃有 “肉味”。

但是,发现血红蛋白只是解决了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如何在商业上进行量产才是重中之重的。

这时候,就该合成生物学登场了。Impossible Foods 选择并优化了毕赤酵母,用以作为量产豆血红蛋白的生产菌株。之后,组装构建可控的豆血红蛋白生物合成通路。最后,将合成通路转导进入酵母细胞之中,豆血红蛋白便能通过酵母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

2019 年,Impossible Foods 与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 Quantis 合作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估,结果表明:与同样规格、最环保的牛肉产品相比,Impossible Burger 的供应链能减少 87%的用水、96%的土地使用以及 89% 的温室气体排放。

就这样,长久以来从传统畜牧业获取蛋白质的方式被人造肉颠覆了,地球村的有限资源也因此得以节约。从这个角度讲,虽然人造肉和新能源汽车看似千差万别,实则发展路径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不过正如十年之前的消费者对 “矮穷挫 “的新能源汽车不屑一顾,如今的消费者会对食品界的 “新能源” 买单吗?


2

人造肉能取代真肉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却很骨感。哪怕人造肉技术比较成熟、发展有看似新能源般光明的未来,对于行业来说,首先亏损是一直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

以人造肉第一股 Beyond Meat 为例,从 2016-2020 年,虽然其营业收入得益于市场的快速增长从 1618 万美元一路跃升到 2020 年的 4 亿,但亏损也是如影随形。

很显然,Beyond Meat 的收入还无法覆盖其较高的成本支出导致持续亏损,反映在产品的价格上就必须面对一个现实:人造肉比真肉贵。

根据 Nielsen 的调研,植物肉产品的售价仍然偏高,例如 Beyond Meat 的牛肉产品零售价仍然比真肉高出 125%,甚至比有机肉类高出 40%,而有机肉类在全肉类的市场中,仅占 2%。Impossible Food 的植物基碎牛肉的溢价也高达 185% 和 75%。

尽管今年年初以来,Impossible Foods 已经宣布两次降价,同时公司也要求餐饮分销商也相应地降低对餐厅和消费者的零售价,但 Impossible Foods 的分销商获得的人造肉饼最低价格为每磅 6.80 美元,仍高于低脂和非有机品种的碎牛肉价格。

人造肉的价格为什么比真肉贵?成本上大概无外乎两个原因,还是以上市的 Beyond Meat 为例。

一个市场推广费用是大头。根据 Beyond Meat2020 年报显示,其市场、销售以及管理费用达到 1.34 亿美元,占据去年 4 亿美元收入的 30% 以上。无论是 Beyond meat 亦或是 Impossible Food,所针对的都是大众市场。这一目标决定了人造肉公司的销售策略,既要走成为消费品牌的 to C 路线,也要走大型餐饮品牌背后的供应链公司的 to B 路线。

两条路线都要抓,两手牌都要硬,那么只增不减的渠道推广费用必然会推升成本负担。

另一个小头则是 Beyond Meat 的研发费用,2020 年报显示研发支出为 3153 万美元,占据收入的 10% 左右。从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实现盈利之路的路径上,市场的推广以及技术水平不断改进都是必然要去做的。

人造肉能取代真肉吗?至少从行业亏损格局下人造肉比真肉的价格现实看,显然目前还不能。

从技术路径的实现上,其实也存在一定瓶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李东巧发文称,尽管人造肉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仍有诸多问题与挑战亟待解决。例如,与传统肉相比,植物蛋白肉在感官性能与营养价值等方面仍有待改善,细胞培养肉在高纯度干细胞的来源提取、培养基改良、规模化生产工艺和快速细胞培养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瓶颈。

涉及到食品还有公众最为关切的安全。Impossible Food 的产品在形态上最接近真肉,是因为其通过转基因酵母去做血红蛋白,模仿肉类的血液元素,让肉很红且有血腥味。但在生产过程中,是通过给毕式酵母转基因了一个片段,把血红蛋白的 DNA 植入进去,所以是有转基因的成分,因此暂时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有待审批。

此外,相比于美国人造肉成熟市场较高的渗透率以及接受度,国内市场基本处于发展的萌芽起步阶段,大众对其理解还停留在佛教素食的阶段。但无论是从国人喜好蹄、爪、排骨等肉类而对肉排、香肠以及汉堡等人造肉接受度低以外,纵观国内的素食主义也并不盛行,总体上国内的人造肉市场还处于消费者教育期,需要市场有一个心理接受的过程。


3

小结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句名言:存在即为合理,但他所说的合理并不是字面理解的意思,而是存在的东西有着一定的现实性和原因。结合当下人造肉公司或为 “第二股” Impossible Food 的上市,人造肉一定迎合了某种现实需求,创造了某些价值,说是节约了资源也好,颠覆了传统蛋白质获取方式也罢。

只是对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任何产品的性价比是首先需要靠量的。如果人造肉比真肉口感一般或是稍差,且价格还贵,想要彻底征服市场难度依然不小。不过人造肉是将传统畜牧业获取的动物蛋白进化到了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变革,而工业生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改进不断降低成本,这就是未来人造肉行业必须要去走的路。

至于国内人造肉市场在 Impossible Food 等先行企业的引领下,还有消费者和市场观念需要打开和培养,这条路注定更难更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