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暴动,加息不远了?

Gelonghui
2021.05.10 13:3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一波大宗商品的超级行情的火热程度,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在周末,某券商大宗/贵金属电话会议有高达 4390 人参与并挤爆问答环节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投资圈。

然后,今天一开盘,期货股市的有色大宗商品果然被直接干爆了!


1

大宗商品又疯狂了


今天一大早,国内的铁矿石期货接近涨停开盘吹响冲锋号,10% 的涨幅,叠加大概 7 倍的杠杆,那就是 70% 的投资涨幅!巨大的赚钱效应让其他有色商品也跟着一呼啦飙升上去。截止收盘,铁矿、焦煤、玻璃、螺纹钢、型材等工业材料全线飙涨超 5%。

在 2020 年就涨了一大波的背景下,这些大宗商品年初至今的飙涨节奏几乎没有停过。47 个成交额居前的品种中有 45 个在上涨,其中国际原油、玻璃、螺纹钢涨超 40%,大半涨超 20%。

股市里,虽然 A 股市场整体表现弱不禁风,但涨幅榜单几乎被能源有色板块占据,煤炭有色板块贡献了今天涨停股总量相当一部分。

无论是期货还是股市,这里面都有两大 “领头” 深刻影响了盘面走势,一个是国际油价,一个是矿石材料。两者的价格都是不但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还在供应危机炒作下涨出新高度,然后带动一众同产业链条材料价格持续飙升。

真正下跌明显的大宗商品,只有与居民消费直接相关的猪肉和苹果。

这两位仁兄之所以逆势下跌,其实都是前两年价格炒太凶,尤其是猪产业,先是被过度投机吹上天,最后沦为一地鸡毛。

现在很多有色大宗的行情表现上与 2019 年那一波猪周期大行情非常相像,但内在逻辑又有所不一样。


2

印度疫情仅是导火索


本轮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行情,涨幅最大的基本都是工业材料领域。

这背后,是有几个主要逻辑影响的。

首先,全球疫情发展到现在虽然有了疫苗的防治,但除了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外,还很多国家还远没有出现改善的样子。

印度疫情现在每日确诊还在以超 40 万的速度在飙升,虽然累计官方确诊 2260 万左右,但之前有说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到 3.5 亿了。就算实际只有一半也就是大概 1.8 亿,这已是目前全球累计的确诊规模了。

可笑的是,虽然印度被称为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但其本国的疫情却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作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第二大钢铁生产国,第三大制药国、同时低端制造业在飞速发展的印度,2019 年其对全球 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 13.5%,仅次于中美。现在还有很多中低端的资源小国也同样面临着类似印度被疫情冲击经济带来的困扰,很多原有的产业比如农业、矿业、制造业工厂等被冲击后就再也没能有效修复回来。

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因为疫情彻底陷入崩溃,那么带来的连锁反应很可能会超出大家的想象。

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中低端产业领域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一方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购买方或需求方,一方是负责生产和加工资源与消费品的供应方,这其中就包括中印在内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一直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只需要通过不断印钱输出资本力,就可以购买供应方生产的海量产品,或者印钱去对方家里投资赚取更多资本。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天量放水,但通胀一直没有明显增长,反而是资本输入型小国经常面临通胀危机。

但如今因为疫情的冲击,供应端出现问题,这个模式路径就被一下卡住了。比如智利的铜,澳大利亚的铁矿就老出问题,也是引爆这轮大宗商品行情的主要 “祸首”。

然而欧美国家的购买需求还在,之前海量印的钱也不会一下子消失,现在供应国无法承接它们的需求,也只能转移回国内,包括海量的低息资金,于是带动了国内产业经济的一下子过热。

所以拜登也是这个时候适时了推出基建计划,然后可以看到这段时间美国的就业和通胀数据一直强劲回升,以及现在的各种工业品原料价格开始不断飙升。

回过来看,印度疫情失控仅仅是这波大宗商品超级行情的导火索,根本原因其实是欧美国家的货币政策失控。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全球在推行的 “碳中和” 政策。对国内来说,意味着我国除了也要搞 “绿色新政、绿色基建” 外,此前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要面临长期的更大力度供给侧改革。

尤其钢铁有色煤炭这些产业,是改革目标的重中之重。

今年前 4 月份国内粗钢同比增产超过 4000 万吨,但很快国家政策供给侧改革指导意见出炉,新上产能要置换掉落后产能,全年目标粗钢减产 2000 万吨,这意味着如果要实现减产目标,后 8 个月要同比减产超 6000 万吨。

同时还有近两月来不断加严的环保严查也导致了铝、煤、焦炭、部分能化等材料近一两个月的产量由大增迅速转入下降,现在据说很多的焦炭厂开工率已经下降到过去 5 年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作为全球第一的工业大国,中国对原料的需求波动会第一时间影响到全球市场任何一个角落。

所以大家这段时间对各种工业品又提价的新闻都已经看到麻木了。但减产预期从来都是被爆炒的热门逻辑,反应到资本市场上,就是不断被攀升的资产价格。

此外,上周国家发改委正式官宣决定即日起无限期暂停与澳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这事情的意味以及实际影响都非常大。

2020 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 11.7 亿吨,其中澳大利亚 7 吨,自己生产只有 1 吨。如果一下子全部断了澳大利亚的铁矿进口,国内可能至少一半的钢厂要面临停产,钢材的价格翻番都可能。虽然现在国家也在寻求巴西非洲等地区替代,但起码目前市场是强烈预期铁矿供应问题短时间很难解决的。

其实澳大利亚也是全球第二大的铜矿资源国,在去年的铜价飙涨行情的背后除了智利供应危机外,也是与中国减少进口澳铜有关。


3

何以解忧,唯有加息?


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的背后,是经济过热以及流动性泛滥,最后都需要依靠加息来消热,这是全球都在面临的问题。

一定范围内,经济过热是对经济修复初期是有好处,但目前的涨势明显超出合理的节奏。

现在除了巴西、土耳其、俄罗斯这些扛不住的国家被迫进入加息周期外,中美也同样面临要不要收紧流动性的考虑,只是中国相对来说无疑更加从容自信。

现在的美国骑虎难下,资源供应国出了岔子并且一时还不会有好转,以及放出的海量货币怎么去消化?不加息,经济过热和通胀会控制不住最终也会出问题;加息,一直在加杠杆的股市肯定扛不住到时候更糟糕。

其实美股市场现状对于美国是否会加息也是草木皆兵,5 月 4 日,耶伦讲话只是说了一下加息的预期就直接把美股砸了个大坑,要不是白宫及时补位,真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往下砸。

但时间并不站在美国这边,美国加息的步伐都只会提前,不会推后。

对于国内来说,除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上游供给侧改革影响外,还有好几个因素助推了这波大宗商品的超级行情。

一是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预期。虽然国家现在一直极力监管炒房,但地产投融资的热度并没有下降多少,从今年各头部房企的业绩数据看得出来,地产销售和地产投资依然增长强势。

2020 年末,我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 21.53 万亿元,同比增长 24.2%,大约新增 5 万亿,并且今年银行依然被要求普惠贷款增长 20% 以上,这是几倍于 GDP 的增速了。所以投资这块的增量是极大的,最终导致的就是原料的需求激增,物价上升。

一般来说,每一次的通胀过程中,通常都是工业品先涨,然后传导到下游的消费品,再到农业农产品,最终会拉高 CPI。

但这一轮工业品价格的飙涨背后不是周期驱动,而是因为海外的疫情拖累国际分工,以及国际政治因素导致原料贸易障碍所共同作用。所以即使是 PPI 上去了,CPI 也可能不会明显跟随上调,也就是说,工业品物价上涨可能会脱离 CPI 单向持续走强一段时间。

不过持续高涨的原料价格肯定不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引导政策初衷,因此国家肯定会有相关的新措施引导,比如通过更大的企业减税和遏制大宗商品恶意炒作行为。


4

结语


长期看,无论海外还是国内,只要这些工业品的供应端未能解决,其价格就很可能一直是易涨难跌的状态。

现在国内外的大佬对未来铜价的预期就像竞拍式喊价,8 千美金起步,到现在喊到明年要 1.3 万。美国银行上周更是喊出了 2025 年铜价可能达到 2 万美元/吨的新高度,离现在还有翻倍的空间。

但别看这一波眉飞色舞涨疯疯狂,事实上历史多次证明,经济生态作为一个整体,只有某个链条节点强势的状态不可能持续,再强大的顺周期行情也会有被回落的时候,这一波行情很可能只是时间跨度和上涨周期比较大的波动而已。

至于投资方面,除了部分上游有原料的或者中游话语权较大的企业会享受到这波的红利外,下游的下半年可能会是比较难的。因为上游的涨价成本很难完全转移到下游的消费端,更别说要提价。毕竟宏观放的放水并没有多大实质性增加消费者的收入。

然后购买需求会比较难起来,最终反过来会遏制上游,但这个传导进程可能会比较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