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onghui
2021.05.14 07:5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恒生科技指数一路狂泻 31%,跌出上车机会了吗?

全球步入去泡沫阶段

美股结束三连跌,A 股三大指数翻红,只有恒生科技还在挨揍。

14 日,恒生科技指数继续下跌,盘中一度跌超 2%,成分股中权重靠前的个股几乎集体下跌。截止目前,跌 0.48%,成交额 409.51 亿港元。华虹半导体跌超 8%,新东方、阿里巴巴跌超 4%,京东、京东健康、美团等个股均跌超 3%。

从节后的这波高点下来,恒生科技指数跌幅已经超过 31%,近日已跌破年线,被视为进入技术性熊市。


1、集体下杀,港股科技股持续低迷


这一波恒科指的连续大跌,主要是部分权重股出现大幅的调整,不少个股的回调程度历史少见。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 60 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有 5 只回撤幅度超过 40%,其中新东方在线跌幅高达 52%。此外,众安在线、万国数据、华虹半导体、金蝶国际等 10 股跌超 30%,权重前 10 的个股跌幅在 10%~45% 不等。

这一波股价的集体下杀,导致众多科技公司的市值大量蒸发,数据显示,节后至今腾讯累计蒸发 166542 亿港元,阿里巴巴、美团均跌去超过万亿港元。

这些公司股价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商业环境、公司逻辑发生变化;二、杀估值。

第一种原因涉及的公司不多,有些是受到政策面上的影响,比如反垄断的大刀一砍,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上会被削弱,并且这种影响将会是长期的。还有就是商业层面上,比如芯片短缺叠加印度疫情的恶化,导致短期内各大手机厂商的出货量大幅下降,市场甚至有消息称小米已将今年全年出货目标由 2.4 亿台下调至 1.9 亿台,下调幅度约为 25%。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短期的或者长期的,但结果上都使得投资者的态度发生转变。

第二种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股价太贵了。去年全球大放水催生了金融资产的繁荣,股市整体处于估值较高的水平,科技股更是市场的宠儿,恒生科技指数自去年公布就一路单边上涨,涨幅一度高达 60%。众多公司凭借优质的成长潜力享受高估值,比如最近在风头上的美团,目前的 PE 仍然高达 264 倍。

实际上,不止是港股科技股,全球范围内的科技股都面临杀估值的风险。


2、多空博弈,全球步入去泡沫阶段


疫情下全球的货币环境都处于极度宽松的状态,科技股受到强烈追捧,机构和散户疯狂涌入形成阶段性超买,累积了巨大的涨幅,尤其是 “科技圣地” 纳斯达克,一年之内指数完成了翻倍。

其中,头部大型科技公司的估值有不小的提升,但其盈利增速与股票价格涨幅也趋于同步,整体上定价并不算特别离谱,比如苹果的估值虽然是 10 年来的顶峰水平,但 PE 最疯狂的时候也不到 40 被,当然特斯拉是个例外。反倒是众多的二三线科技股,估值泡沫风险迅速膨胀,市盈率上千的并不在少数。

过去,科技股、成长股是市场最具赚钱效应的品种,因此受到资金的追逐,但是科技股们享受的条件优势正在被挑战。

最大的问题是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升温,美国 4 月份的 CPI 数据达到 4.2%,是美国近 13 年来的最高水平,通胀情况超出预期,市场对于超宽松货币政策能够持续多久抱有疑问,因此享受着美联储零利率的科技股也开始步入快速挤泡沫的阶段,甚至提前进入估值回归。

另一方面,通胀的来临刺激了资金的分流,市场投资风格有所变化,再通胀交易兴起,周期股、价值股顺势上位成为机构的心头好。

纳指当前已经在高位震荡的状态,多空方的博弈变得更加平衡。此外,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指数也在下跌,韩国 KOSDAQ 指数 4 月份见顶之后,也出现大幅的调整,台湾 FETE 指数也在 5 月初开始由震荡转跌。

价格的波动离不开资金的影响,就像之前 A 股的抱团股,一旦投资者的共识出现分歧,涨势就难以为继,在利率决策暂不清晰的情况下,科技股或许继抱团股后进入一段低迷期。


3、结语


虽然短期科技股股价跌幅巨大,但是仍有不少的投资者依然钟情于科技股,资金在持续净流入,恒生科技 ETF 的基金份额从春节后增长了约 66%。

科技股之所以长期以来能够享受投资者给予的高估值,正是由于那句 “科技改变生活”,这种逻辑下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具备巨大的潜力。这一波估值的下杀,主要是股价上的去泡沫,科技巨头的底层逻辑以及商业模式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好公司如果还是好公司,那么剩下的就是等待一个适合参与的好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