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onghui
2021.06.03 13:3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华为鸿蒙:生态定生死

万里长征后半段

千呼万唤的华为鸿蒙系统,终于来了。

这个首次由中国人研发的,背负着解决 “卡脖子” 重任,覆盖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以及众多 IoT 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正向着 “万物互联” 的星辰大海迈去。

按照华为的规划,今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将达到 3 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 2 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 1 亿台。

全球搭载苹果 IOS 操作系统的智能设备在 10 亿台左右,搭载安卓操作系统的则接近 30 亿,如果鸿蒙在第一年便可以搭载 3 亿台终端设备,那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未来真能如我们所愿吗?

最关键因素,还是得看鸿蒙在应用生态上的拓展。


1

生态为何如此重要?


很多人会将美国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归结于资本、人才、基础研究,但这些都是研发层面的东西,属于做不做得出来的问题,而操作系统的最终价值在应用,没有一个完善的应用生态,操作系统就没有价值。

先做个简单的类比。

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不仅包括公路、桥梁、交通、房子、通信等基础设施,还应该包括行政、卫生、教育、商业等各类应用场景,应用场景怎么来,关键还是 “人” 在上面做各种 “应用”。

公务员在城市里处理行政事物,行政生态就来了;商人在城市里做生意,那商业生态就来了;医生在城市里治病救人,卫生生态就来了;老师在城市里教书育人,教育生态就来了。林林种种的 “人”,林林种种的 “人” 的行为,最终衍生出了完整的城市生态。

操作系统的研发和推出,更像是完成了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万里长征的前半段,但要顺利走完下半段,形成完善的生态,还得不断有 “人”,这个 “人”,可以是各类硬件厂商,各类应用程序的开发公司、运营公司,当然也包括最终的用户。

为什么你愿意来到一个新城市,并在此经商、就业和生活?

不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这,都离不开一个最现实的因素:赚钱,操作系统生态的养成逻辑也是一样的。

用户愿意购买搭载一个操作系统的终端,除了硬件因素,还因为这个操作系统运行流畅、操作简便,有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可以满足众多的需求,创造效益;无数的开发者愿意在一个操作系统上开发应用程序,是因为这些系统的基础架构完善、用户基数大、开发成本低收益高;硬件厂商愿意搭载一个操作系统,是因为这种操作系统容易适配、成本低、销量好。

苹果 IOS 生态圈

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良性的互动和正反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生态,甚至走向垄断。

最主要的,是这个系统让生态里的各方都赚到了 “钱”。

反过来,想要开发者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开发软件,那么平台就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用户基数多、收益好等等,硬件厂商也一样,而要吸引用户,除了运行流畅,最重要的还要有各类应用程序。

阿里巴巴曾经开发过一个名为 YunOS 的操作系统,基于 Linux 平台,主要面向手机以及智能设备,开始时阿里通过补贴,笼络了不少中低端机型,但补贴这条路很难一直走下去,如果内生造血功能差,等到补贴力度减少的时候,手机厂也走了。

究其原因,在于 YunOS 只是一个简单的安卓 “套壳”,也在于生态无法养成,始终解决不了成本和收益问题。


2

万里长征的后半段,非坦途


说回鸿蒙。

从昨晚发布会的介绍来看,不管是用户界面、功能,还是操作流畅度、体验感,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颜值,看上去很友好,也足够酷炫,甚至比起苹果 IOS 和安卓,也不差。

不同于当年阿里的 Yun OS,鸿蒙并非简单的安卓 “套壳”,虽然它和安卓一样,都是用 Linux 内核,但这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且,以华为的资本实力、研发实力和战略定力,经过将近 10 年的摸爬滚打,真正开发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也并非不可能。

所以,不必过于纠结鸿蒙是不是抄袭安卓,鸿蒙的 “质量” 行不行,即使和 IOS、安卓有差距,只要足够时间进化,鸿蒙接近甚至达到 IOS 和安卓的水准,也是很有可能的。要知道,IOS 和安卓有今天的地位,也是经过 10 多年的进化。

如果说 “发布” 是万里长征的前半段,相信华为已经走完,但在后半段 -- 生态养成,鸿蒙的隐忧是不少的。

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硬件厂商,华为终端算一个,魅族手机也表态会使用,其他的知名公司,像美的、科大讯飞、苏泊尔等,也都表示会加入鸿蒙生态,这样的厂家据说已经有 300 多家,华为说今年会有 1 亿台终端接入鸿蒙,相信也是长时间和厂家进行过沟通,并得到一定的承诺,并非拍脑袋,这是令人鼓舞的一面。

不过,这些硬件厂家还是以国内为主,国外的也会有,像高通骁龙芯片已经和华为平板适配,但相信数量仍然有限,一方面是商业竞争关系,另一面则是中美关系的坚冰尚未融化,拜登又祭出 “合纵连横” 对付中国的招数,不单单是美国,其他消费电子大国,像日本、韩国、德国,都是美国的盟友,这些国家即使对中国市场流口水,但在美国压力下,也犯不着为了一个新的、成本和收益尚有风险的操作系统,去得罪自己的老大哥,所以他们对待鸿蒙的态度会更加谨小慎微。

不仅硬件厂商,应用程序开发者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还同时面临成本太贵、研发风险的问题,开发者是操作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安卓的代码有 1.1 亿行左右,但只有 1500 万行是谷歌写的,换言之,将近 90% 的代码是开源社区里的开发者写的。

鸿蒙宣布已经聚集了 45 万的开发者,但也只有苹果中国区开发者的 1/10,如果鸿蒙不能在开发成本和收益上给开发者一个好的答案,那开发者也很难继续聚集到鸿蒙下面,单靠撒钱补贴已经被 Yun OS 证明是一条不归路,所以关键还是要鸿蒙系统产生内生的造血功能。

另外,在操作系统搭载的重中之中 -- 智能手机,厂商们对鸿蒙的态度还很模糊,甚至传出了 “OPPO 员工 diss 鸿蒙” 之类的新闻,虽然很快被公关摁下去,但也隐晦地表达出厂商们对于鸿蒙的微妙态度。

这些厂商跟华为本质上是竞争对手,如果使用了鸿蒙系统,那跟华为的关系又是什么?是对手,还是客户?中间涉及到的竞争关系、利益分配,又该如何处理?

目前大家已经接受版本只有两个,IOS 只给自家手机用,不关其他厂商什么事,安卓则是开源给所有厂商使用,自己不做手机,相安无事。现在,华为既做手机、电脑、手表、电视,又做操作系统,这又是怎么一个新版本?不知道厂商们有答案了没?

如果只做国内市场,鸿蒙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开发成本高,鸿蒙对开发者吸引力业有限;如果处理不好和厂商们的竞争关系,愿意鸿蒙的终端数量也会受影响。最终影响的,一定是用户体验。

鸿蒙万里长征的后半段,一定不是坦途。


3

鸿蒙会不会胜利会师 “延安”?


任正非经常说:“人的一生太顺利也许是灾难,如果你回过头来注意看,就会发现你受的挫折,往往是福不是祸。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里爬出的是圣人。”

华为从被美国盯上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经历灾难。

现在,历经 10 年磨剑的鸿蒙系统,终于揭开了面纱,它最终能不能凤凰涅槃,还得拭目以待,但至少,时代的风口是在的。

过去 40 年,相继经历了电脑时代、智能手机时代,现在,万物互联的 IoT 时代正徐徐拉开帷幕,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孕育着全新的机会。

正是对时代的深刻洞察,鸿蒙从来不止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正正是瞄准了 IoT 这个赛道,这个赛道的坡有多长,雪有多厚?

用一个数据可以解释,有知名的研究机构做出预计,2025 年,人均持有的智能终端设备数量将超过 9 台,而现在,绝不多数人持有的,只是 1 台手机。

IT 领域的高壁垒特性,决定了要想颠覆 “前任”,新赛道就是绝佳的机会,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苹果能够颠覆诺基亚,有赖于智能手机时代的出现,安卓能够颠覆微软的操作系统帝国,同样有赖于智能手机时代的出现。

尽管生态方面才刚起步,但华为已经展示出极大的诚意。

今天,华为宣布已经把鸿蒙最核心的基础架构部分,全部捐赠给了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各个公司、各个开发者可以平等地从该机构获得相关代码,根据自己业务的需求来做产品;鸿蒙同时具备兼容安卓 APP 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开发者重复开发,减小开发成本和风险。

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在发布会接近尾声说了一段话:

“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无论经历多大的困难,华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开发者共同繁荣鸿蒙生态,为全球消费者供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鸿蒙” 两字,寓意开天辟地,而华为鸿蒙所干的,正是为中国软件行业开天辟地。

现在,鸿蒙的后半段长征已经启程,不管走得咋样,都将是华为未来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将是中国自主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一步。

我们期待着,鸿蒙能胜利会师 “延安” 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