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onghui
2021.08.25 13:4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又苦又累还 “不赚钱”,京东还有看头吗?

供应链的配套服务有望成为京东的核心业务。

近期,大厂财报相继出炉。但今时不同往日,寻求产业共振及反哺社会成为纷纷强调的新主题。

8 月 23 日美股盘前,京东 (JD.US/9618.HK) 也公布了 2021 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京东第二季度营收 2,538 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上升 26.2%;Non-GAAP 归母净利润为 46.27 亿元,同比下降 22%。关乎利润缩窄,据京东集团透露,主要源于集团扩大员工规模以及薪酬福利、并加大对技术研发及基础设施的投入所导致。

近半年来,资本市场风起云涌,政策靴子频落地,市场恐慌情绪不断被放大,中概股动荡不安,一向坚挺的大厂也是跌跌不休,这不仅关乎到地缘政治关系及监管等博弈因素,背后更反映出海外资金对我国当前发展逻辑认知的重塑。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互联网行业在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后,持续掀起出海及下沉热潮并加快向产业及供应链渗透,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找寻新蓝海的同时,也发挥着产业降本增效 “促进器” 的关键角色。

一些趋势在加剧,一些变化也在潜滋暗长:一方面,大厂们纷纷深入实体产业,“融合”、“开放”、“赋能” 等为高频关键词,边界变得愈发模糊;另一方面,受地缘政治博弈影响,出海之路充满挑战,尤其是大厂开始上演 “绝地求生” 的曲折剧情。

而疫情作为短暂的 “休止符”,对经济产生一定抑制的同时,也加速了融合的趋势,并进一步放大了技术杠杆的价值,同时也加剧了地缘政治博弈。在此背景下,国家陆续提出 “双循环” 经济格局、“双碳” 目标以及 “共同富裕” 的新主张。

政策基调转向、行业发展换挡、市场深度回调···这都不难看出新的商业文明和秩序正在建立。可以这样说,如今中国企业面对世界,与中国面对世界的问题是一致的,即在旧秩序的崩塌和新秩序的建立中。而大厂纷纷转向,也正是这一过程加速到来的印证。

而在此新形势下,又该如何审视京东?不妨藉其最新财报来看看

1

进可攻,退可守

整体来看,本季京东财报亮点不少,其中营收及用户增长均创历史新高。

1)基本盘稳固,业务结构优化

报告期内,京东收入为 2,538 亿(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上涨 26%,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商品(核心零售)收入 2197 亿元,同比增长 23%,占收入比 86.6%;服务收入 341 亿元,同比上升 49%,占总收入 13.4%,业务结构有所优化。

具体分析来看,核心零售业务板块收入增速稳定,过往两年维持着 28% 的年复合增速。虽然在高基数的影响下,GMV 增速相比上个季度有所放缓,但仍然跑赢大盘,可见京东基本盘逆周期成长的能力。

进一步从品类来看,家电 3C 品类依然是绝对主力,贡献超过一半的收入,但收入增速有所放缓。随着京东推进向全品类零售布局,其他品类商品收入在过去几年的年复合增速均超过家电 3C 类商品。预计未来日用百货商品将继续推动线上商品销售业务的增长,尤其是商超和医疗保健品类。此外,考虑到京东在供应链中有较强话语权,3C 品类在全球缺芯背景下影响也将有限。

服务板块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物流与新业务(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强劲驱动。数据显示,二季度物流收入 260.6 亿元,同比增长 45.7%,期内出现亏损,主要对于过往一年加大对于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建设;新业务增长更为迅速,收入 69.6 亿元,同比增长 60.3%;在过去几年保持着高达 49% 的年复合增速,但由于该业务仍处于初始投入阶段,期内经营亏损 30.2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据管理层透露,京喜拼拼日销售额和销量环比增幅均超 300%,未来将继续寻找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平衡新业务增长与投资的关系。

未来随着较高毛利率的服务及其他收入的增长,京东的收入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盈利有望继续增长。

2)活跃买家数及净增量创新高,全用户 LTV 有所提升

过去一年期间,京东的活跃购买用户增至 5.319 亿,同比增长 27.4%,环比净增 3210 万,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超过 70% 的活跃用户增量来自于下沉市场。

与此同时,据管理层透露,包括老用户在内的全部用户 ARPU 值也在持续增长,这说明京东下沉市场的增长策略,并没有摊低其单用户价值,反而推动 LTV 的提升。

3)保持低利润率运营,运营能力全面提升

再从盈利来看,京东零售的毛利率同比上升 30%,这主要由于在去年第二季度获得的少量资源、市场营销活动以及社会保障福利,利润率保持在 2.6%。

京东方面表示,因对扩大就业规模、员工薪酬福利、技术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让利于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京东一直保持低利润率运营。

具体来看,一方面,上半年,京东物流为 26 万一线员工支付的月平均工资支出超过 1.1 万元。此外,京东还为员工提供诸如"安居计划"、特殊环境补贴、及新冠疫情险等一系列福利。

另一方面,伴随着新业务的展开,京东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上半年末,京东物流运营约 1,200 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 2300 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京东的运营效率指标均有全面提升。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存货周转天数同比下降 11% 至 31 天,稳居业内顶尖水平,进一步带动产业链效率提升;同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减少 7% 至 2.6 天。这对于京东这样一家重资产、大规模的公司来说,如此幅度的运营能力提升实属难得。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亦同比下降 0.2 天至 2.6 天,反映出让利于合作伙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啻于向实体经济发糖。

总之,京东这份业绩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 “进可出击,退可固守”:其零售基本盘依旧稳固,且持续贡献现金流与利润,其中盈利下滑可以说是公司主动给消费者、产业合作伙伴及员工发糖,履行社会责任导致,并非经营不善,且创新业务发展迅速,尚处于投入周期,而稳定的核心电商业务,也为其新业务创造更大空间。这或许也就解释了在京东业绩公布后,为何其港美股股价均大涨 15% 左右。

长期来看,京东的盈利能力有望随着基建完善、技术成熟之后,在规模效益下得到大幅提升,而短期内营收结构的变化以及用户数、合作伙伴等业务数据的增量将是关注重点。

2

京东不同于主流平台型电商的认知差

想必当前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京东与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基本无异。但实际上,彼此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

从发展路线来看,不同于平台型电商走的是流量扩张,赚取交易佣金和广告变现的相对轻资产的路线,而京东起于 3C 自营,精于供应链,后与腾讯深度绑定,并逐步走上开放平台及下沉市场,走的是典型的重资产路线,这尤其体现在创立早期就开始建立起来的京东物流板块,这其实就决定了京东内在固有的实体基因。

也就是说,京东的实体基因主要体现在其自营及大量线下门店、自建物流仓储以及聘请了数十万员工,如此的重资产运营模式无疑是其作为一家实体企业最有力的佐证。

据财报数据显示,目前京东在全国运营和管理着超过 2300 万平米的仓库,900 多万 SKU 的自营商品,布局了京东家电专卖店、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京东大药房、机械超市、京东便利店、京东金车会等数以万计的线下门店,并通过全渠道模式和供应链能力连接着近百万的线下门店。

与此同时,京东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物流仓储的建设。过往 12 个月,京东仓库新增 450 个,相当于 2007-2017 年所建仓库总和。截至报告期,京东物流运营约 1,200 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仓储总面积约 2,300 万平方米。

其实不止是在物流领域,京东十多年来在零售、技术等供应链基础设施领域投入和布局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京东为何能在重供应链的家电大垂类中持续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京东一开始就不止是停留在营销流通环节,更多是沿供应链上下游不断延伸其服务链的成长路径,也决定了其相比主流的平台型电商来说,在带动产业发展、消费促进及社会价值创造方面显然也不可等同视之。

3

从实体经济再看京东的本质及路线

在本次财报会议上,京东管理层也特别提出了 “新型实体企业” 的定位,即兼具实体企业与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企业,重新阐述了其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以及在乡村振兴、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三条清晰的 “助实” 路线。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代表,京东以供应链为基础延伸的技术服务为核心,从产业链的角度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京东自创立以来,不断发展、优化其零售运营模式,并于 2007 年起自建物流基础设施。在累积十数载的运营经验的背景下,以供应链基础建设为核心,打造了高效数智化的社会供应链,加之京东长期累积的创新技术服务能力,为许多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以及乡村振兴都做了很多 “以实助实” 的实践。

具体来说,在助力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京东发挥供应链与技术服务能力,满足汽车、能源、机械、家电等众多实体产业数字化升级需求,做 “数字大脑” 力促提质、降本、增效。

以汽车业为例,京东围绕研、产、供、销、服的全链条为北汽集团提供数智化供应链服务。在机械行业,京东科技为中联重科打造 “泵送机械 AI 专家诊断系统”,每年为售后团队节省故障排查时间 4200 小时、为研发团队节省电话支持时间 2000 小时,单次设备维修时间缩短了 20% 以上。

在中小企业 “降本增效” 方面,京东通过打造 C2M 反向供应链,助力超过 1000 家制造企业,从消费者的需求差异性出发,按需求驱动生产,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保证了新品开发能力。在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未来,这样助力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转型。

在乡村振兴方面,京东去年十月推出了 “奔富计划”,即以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为基础,从打造新基建、发展数智化农业和物流、建设数字化乡村等方面入手,构建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促进高品质农产品的正向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有望在未来以高质量的农产品带动乡村的高收益,再由收益的提高带动乡村进入消费升级的阶段,实现更多农民的共同富裕。

京东在自身发展同时,不断优化其技术能力及供应链基础建设,并逐步对外开放,推动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和进步,助力各方合作伙伴进行转型、升级,实现多赢局面。伴随京东逐步开放其技术及供应链基础服务能力,所衍生出的新增长曲线也备受市场看好。其中,京东物流作为京东集团的核心护城河,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报告期内,京东物流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 265 亿元,同比增长 109.6%,占其总体收入的 54.7%。

4

尾声

京东作为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显然是在其优秀的商业模式驱动,及对于技术和供应链基础设施持续投入的结果。

过去十几年,京东的供应链基础建设是公司提升运营效率的一大助力,并得到许多品牌认可,成为了品牌代理商,从而降低了进货成本。在强运营能力叠加低进货成本的优势下,京东成长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随着京东供应链的覆盖,越来越多外部企业选择其供应链配套服务,如反向供应链平台。该平台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产业链优化方案,实现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等愿景,京东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促进着全产业链的进步。未来,供应链的配套服务有望成为京东的核心业务。

而与其他电商平台不同,京东起初便选择负 “重” 前行,但最终不负 “重” 望。京东最初以零售商的定位,来把控商品品质,并大力建设物流体系,来保障履约效率,建立并保障 “品质 + 效率” 的双重口碑。当然,这显然也是个累活苦活。

在素有科技股 “巴菲特” 之称的 BG 看来,“长期投资于最具竞争力、创新性和成长效率的极少数优质企业,并取得超额回报”。

投资一家公司,择时与辨别公司的质地好坏一样重要。在严格的行业监管下叠加后疫情时代行业变局,许多不确定性导致互联网公司股价遭受重挫,这让很多优质的公司价格落到了 “击球区”,京东或许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