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遭遇产能魔咒
关键的产品换代年,理想陷入了产能迷局。
理想于 9 月 26 日公告,将此前对三季度 2.7 万辆-2.9 万辆的交付预期,下调至约 2.55 万辆。
理想方面在回应华尔街见闻时表示,下调交付指引,主因是因为供应链在配合理想 L9 快速爬坡过程中,没办法满足足够的产量。接下来理想汽车将会继续与供应链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以解决供应问题加速生产。
相比二季度财报会上抛出低于预期销售指引的 “大雷”,这份进一步下调交付预期的公告,暴露出理想在供应链上的短板,让投资者们只感觉雷声阵阵。
在公告出炉后,理想美股股价盘前直线跳水,至目前跌幅达 2%。
对造车新势力们来说,产能是个逃不过去的坎。即便是强如特斯拉,也在今年深陷产能熔炉。而对于 “蔚小理” 等在产业链上话语权更弱的玩家来说,经历了最初的车型研发、生产、销售考验后,在规模增长的路上,也难以避免地陷入产能魔咒当中。
平安证券指出,2021 年到 2025 年是造车新势力从 1-10 的阶段。唯有在去年接近 10 万台交付规模上,接下来实现接近翻倍的增速,才能在 5 年内有足够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储备,参与到 2030 年更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去。
这也是去年至今,造车新势力们都把规模增长放在第一位的主要原因。通过介入不同价格带的产品,试图在更广阔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为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做准备。
在 L9 之前,理想靠着一款理想 ONE 在市场上打拼了四年,投资者也将这种能力,归因为理想在产品力上出众,是类似苹果的单品爆款逻辑。
过去一年多里,投资者们也习惯了理想月交付量过万,并憧憬着在新车的加持下,理想的交付量能够冲向更高的水准。这也让理想在今年 5 月中旬开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股价从 18.825 美元/股,冲到了最高 41.49 美元/股,涨幅超过一倍。
然而在预期打满之后,理想每个月的交付数据却逐渐拉胯。7 月份交付了 1.04 万辆,8 月份直接同比下滑 51.54%,仅交付 4571 辆。9 月交付勉强过万,按照指引约为 1.05 万辆,这意味着理想 ONE 的交付量依旧低迷,而 L9 交付也未达过万的预期。
L9、L8 等新车型是理想的希望,理想在二季度研发、销售等费用也大幅上涨。理想董事长李想曾夸下海口,L9 一旦交付,月销量就会过万。随后在 ONE 销量放缓后,理想总裁沈亚楠又解释称,部分 ONE 的潜在客户转化到了 L9。
但眼下 L9 产能攀升中,ONE 拖起了后腿,以至于理想整体的销售都受到了影响。在接连打了三个月鸡血后,理想接下来的故事,并不好讲。
低于预期的指引背后,也让投资者重新思考,问题是不是出在产品上?最直观的体现,是在 6 月末的高点之后,理想过去三个月股价随着月度交付量,一路走低,回调超 40%。
这也不是理想一家的问题,今年是 “蔚小理” 等一线新势力产品更迭的大年。然而旧产品对销量支撑有限,新产品却还在产能爬坡当中,与此同时,则是更加激烈的产品竞争。
销量上,7、8 月份青黄不接的 “蔚小理” 等一线新势力势衰,二线的哪吒、零跑、问界等却在一路赶追。甚至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还实现了用 “埃小理” 取代 “蔚小理” 的豪言,今年埃安有望率先成为销量突破 30 万辆的新势力。
未来市场的激烈程度清晰可见,国外的传统大厂们,豪掷千金,高调杀入电动化转型热潮;国内传统车企不断通过分拆、独立,将自家新能源汽车业务抛向资本市场;场外还有百度、苹果、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摩拳擦掌,下场造车。
在资本市场上,也不再仅是 “蔚小理” 三家新势力,会有更多的后来者们,在资本的力量下加速发展。
“蔚小理” 们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市场成王败寇,曾经的王者一旦松懈,也只会这波浪潮的一朵浪花,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