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成美股下跌 “背锅侠”?真正的鬼故事在业绩
财报季变得越来越难熬。
太长不看:
微软、谷歌相继公布业绩,拉开了科技巨头财报的序幕,尽管早有预期,但大幅下滑的业绩还是 “伤透了” 市场的心;
今年美股的表现实在是糟糕,货币紧缩成为 “背锅侠”,不断变化的加息预期成为搅动市场的关键变量,美联储一放鹰,市场就歇菜;
但更重要的还是业绩增长的失速,过去盈利是抵消估值收缩的关键,但今年一到财报季,美股就开始 “渡劫”,权重股迷失方向构成主要拖累。
科技巨头业绩继续 “渡劫”
微软、谷歌相继发布了新一季的财报,尽管早有预期,但大幅下滑的业绩还是 “伤透了” 市场的心。
微软财报显示,2023 财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 176 亿美元,同比下降 14%,创下两年多来的最大降幅。微软表示,由于个人电脑销量大幅下滑影响到市场对 Windows 软件的需求,抵消了市场对公司云计算和其他企业服务的部分需求。财报发布后,微软盘后股价跌幅一度扩大至 6.65%。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公布的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三季度营收为 690.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远低于去年同期的 41%;营业利润 171.35 亿美元,同比下降 18.5%。
核心广告业务收入(营收占比 79%)为 544.8 亿美元,同比增 2.54%,低于分析师预期的 7.2% 和去年同期 43% 的增速;谷歌云收入 68.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6%,好于预期。
上周 Snap 公布的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收入为 11.3 亿美元,同比增速仅 5.7%,为 2017 年上市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
美股长牛的信仰与互联网科技行业的高速增长密不可分,作为权重股,明星科技股黯然失色也导致整个美股都提不起劲来。
紧缩和通胀成 “背锅侠”
今年美股的表现实在是糟糕,科技股为主的纳指领跌,年内跌幅达到 28.4%,标普和道指跌幅分别为 19% 和 12.4%,货币紧缩和高通胀成为 “背锅侠”。
自今年 3 月美联储启动加息进程以来,半年多的时间里已累计加息 300bp,市场预期年内可能还要再加息 125-150bp,当前 10 年期美债突破 4%,为 2008 年以来新高。
不断变化的紧缩预期也成为搅动市场的关键变量,美联储一放鹰,市场就歇菜,而一旦经济和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市场又开始起舞,押注货币政策转向,开启 “衰退式” 反弹。
美股长牛的重要支撑就是宽裕的流动性,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的两轮史诗级大放水都大举推高了美股估值,而如今加息 + 缩表的组合拳对美股估值形成压制。
虽说今年的加息路径确实相当陡峭,但过去十多年,美股也是经历过流动性冲击的大风大浪的,期间还有地缘政治等因素的扰动,都无碍美股的强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盈利增长的支撑。
以 2014 年缩表期间为例,尽管美联储于 2013 年底宣布削减 QE 并最终于 2014 年 10 月宣布退出 QE,但由于美股盈利在整个 2014 年维持韧性,2014 年标普 500 营收和利润增速分别为 4% 和 8.7%,高出 2013 年 2.3pct 和 4.9pct,因而流动性收紧并未对美股形成明显冲击。
但今年美股的盈利正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过往财报季中,美股业绩频超预期是常规操作,如今也算是超预期,只不过是向下修正。
FactSet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 20% 的公司报告了 2022 年三季度的业绩,其中 72% 的公司实际 EPS 高于预期,低于 77% 的五年均值;报告的收益比预期高出 2.3%,同样低于 8.7% 的五年均值水平。
十一个行业中仅有四个报告收入同比增长,其中能源、工业和房地产行业领涨,以金融、材料和通信服务行业为首的七个行业报告盈利同比出现两位数下滑。
一方面是持续高通胀的影响。需求端,通胀压制下居民实际购买力下滑导致消费放缓;成本端,原材料、薪资等成本的抬升挤压企业盈利,此前公布财报的零售企业均陷入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
根据 FactSet 对财报电话会议的统计,在本季度前两周已经公布业绩的标普 500 指数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将业绩下滑归因于通胀。在上两个财报季,分别有 417 和 412 家家公司提到了通胀。
这个季度,汇率又成为了新晋 “甩锅” 对象,不少企业抱怨,美元走强损害了公司的销售和业绩。
FactSet 预计,2022 年 Q3 在美国境内销售额超过 50% 的公司的盈利增速为 2.9%,而拥有更多海外敞口的公司(即海外销售额超过 50%)的盈利将下滑 0.9%。
权重股业绩迷失
固然,通胀和汇率风险可以解释一部分业绩下滑,但本身业绩增长迷失方向才是最可怕的。
VIP 文章《一场疫情,让美股互联网赶顶》曾提及,原本疫情之前互联网公司就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疫情意外带来了最后一波流量激增,包括流媒体、社交、电商、消费电子都狠狠吃了一波红利。
但这也加速了其见顶的速度,与此同时,作为最重要的变现模式,广告业务又遭遇阻力,对互联网公司的变现能力构成挑战,权重科技股就此陷入 “成长的烦恼”,把美股拖下水。
这一背景下,科技公司们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流媒体方面,奈飞、迪士尼 + 和 Hulu 一边靠提价的方式继续赚存量用户的钱,一边又同时推出收费更低的含广告套餐来稳住用户。
Meta 去发展元宇宙,但现在看更像个深不见底的洞,每季度以几十亿美元的速度烧钱,但实际带来的收入却少得可怜,新的增长叙事 “远水救不了近火”,市场现在需要的是确定性。
二季度包括 AR(增强现实)和 VR(虚拟现实)相关硬件、软件和内容在内的元宇宙相关业务 “现实实验室”(Reality Labs)收入 4.52 亿美元,为去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近日 Meta 还指责苹果通过更改其 App Store 条款以获取部分社交媒体广告收入,称其 “在数字经济中削弱了其他公司”。
VIP 文章《苹果 “剑指” Meta,巨头也要优胜劣汰?》曾分析过,这两年来苹果增长放缓,新品 iphone14 卖得也不好,服务业务的高增速和高毛利成为仅有的亮点,为保持甚至提升整体赚钱能力,确实存在发力广告业务的诉求,这也反映出巨头在原有业务遭遇瓶颈之际,正在不断打破彼此的边界, 没有新的增长,大家都是说不出的苦。
在 PC 和衍生服务需求下滑之际,微软近两年加大了在游戏业务上的投入,2021 年斥资 75 亿美元收购知名游戏公司 Bethesda(俗称 B 社)母公司游戏发行商 ZeniMax Media;今年初又宣布以 687 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
一切顺利的话,游戏业务的收入体量有望超过 Windows,成为微软的第三大收入来源,但现在还不足以抵消硬件遭遇的逆风。
货币紧缩背景下,估值收缩已经成为美股最大的拖累项,美股迫切需要盈利增长的支撑来缓解下行压力,但问题是现在盈利也扛不住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