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2023.01.06 04:12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新城控股能否成为小万达?

商业板块的支撑让新城与万达愈发相似,然而地产开发板块的疲软正在拉开两者之间的距离。

随着 2022 年翻篇,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周期切换的临界期。这几年的跌宕起伏,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教训?

当新周期来临,房地产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重新扛起支柱产业的大旗?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新城系的探索颇具代表性。它是地方房企全国化的典型代表;资本运作也走在前列,地产开发主体在 A 股上市,控股股东港股上市,还很早就分拆物业公司到港股上市;它的商业模式也很有观察价值,地产 + 商业双轮驱动,重点布局低线市场搞差异化竞争。

内部冲击、外部压力包围,各种阴差阳错交织,如今的新城控股,还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商业撑起半边天

2022 年,房地产行业处于历史性低谷,百强房企近 9 成销售额同比下滑,全年累计销售规模同比降低 41.6%,规模房企整体目标完成率处于历史低位。

前几年学高周转模式狂飙突进的地产黑马们一一马失前蹄,新城控股也不例外。

克而瑞数据显示,去年新城控股操盘销售金额 920.6 亿元,同比下降 49.80%,连续第三年下滑;在地产销售榜单中的排名,也早已跌出前十,从上年的第 16 位,下降至第 19 位。

尽管新城控股 2022 年拿出了南京 “西瓜换房” 这样的骚操作,也还是没能挽救销售,甚至因为业主维权闹出了重庆掀沙发这样的幺蛾子。

不过,公司的收入和业绩,暂时稳住了。2022 年前三季度,新城控股营业收入 617.54 亿元,同比下降 43.41%,归母净利润 33.49 亿元,同比减少 43.08%。虽然也有下滑,但与房地产行业整体性的巨额亏损相比,已经算是相当难能可贵了。

主要原因,就是新城控股旗下的商业地产业务,吾悦广场。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公司已在全国 135 个大中城市布局 189 座吾悦广场,开业面积 1189.06 万平方米。因此,新城控股也在行业内被称为 “小万达”。

2022 年前 11 个月,公司商业运营总收入为 89.87 亿元,预计全年将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上半年,吾悦广场的整体出租率达到 96.01%;公司商业板块毛利率 72.77%,远高于地产开发业务的 16.12%。

当下,商业地产业务对新城控股业绩的支撑,与自己的老师万达、华润置地等,已经很相似了。

通过运营全国的 400 多座万达广场,万达商管 2022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 364.39 亿元、归母净利润 107.92 亿元。同时,万达地产去年操盘销售额 560.1 亿元,同比增长 86.20%,成为民营地产增长王。

华润置地的地产销售虽然也出现了轻微的下滑,但 2022 年前 11 个月以商业地产为主的租金收入达到 165.6 亿元,实际增长了 14.4%。

这暗淡里的一抹亮光,正是新城控股当初寻求转型路径时,埋下的伏笔。

地产 + 商业的奥秘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通过纺织业务赚取第一桶金后,江苏常州人王振华,在李嘉诚等香港地产大亨的财富故事激励下,跨入房地产行业。

以常州为核心深耕江苏多年,再到 2009 年将总部迁至上海开启全国化,新城控股借助高周转模式一路跃升。

2012 年,在王振华的老家江苏常州,常州武进吾悦广场和常州吾悦国际广场相继亮相,开启了新城控股的商业之路。

彼时,万达广场已经更新了三代,华润置地十年商业探索,万象系列基本成型,凯德、新世界等,也早已占据了各大核心城市的顶级商圈。

商业地产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相当稳定了,新城控股为什么要进入?王振华又怎么笃定能干成?

其实,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干实业,甚至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有那么几条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

每年卖几百上千亿的地产商们,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利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丰厚;而且大多是一锤子买卖,并不能做到细水长流。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周期沉浮之中,地产商们战战兢兢,还是在小心翼翼地赚取行业的最后一点利润。

地产商如何多元化?肯定不是恒大和宝能跃跃欲试的造车业务。

靠谱点的,地产集团们罗列的七大板块、八大业务,诸如城市更新、代建等等,都是地产开发业务的变种。

这几年物业公司独立成风,但这压根不算多元化探索,顶多是地产业务的外延,卖完房子后接着搞点物业服务。

只有商业,才是离开发商们最近、最容易拓展、最适合与地产业务相结合的业务。

这几年大火的文旅地产,无论是特色小镇还是冰雪主题,其实也是商业地产的变种、以旅游为卖点的商业地产。

地产 + 商业,可以实现轻重并举、长短期结合,兼顾增长性与盈利能力,是房地产行业最接近完美的商业模式。

王振华看到了万达、华润置地、龙湖商业模式上的成功,在地产开发之外,布局商业地产,逐步确立 “两轮驱动” 的定位,10 年落子了近 200 座吾悦广场。

新城控股发力吾悦广场,代表了地产黑马们,在销售规模之外,对这种相对成熟商业模式的追求。当然,除了它,这个名单还包括宝龙地产和龙光集团等。

新城控股能否成为小万达,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是,腰尾部民营房企,还有没有机会寻求转型发展升级?

短期风险与长期挑战

2019 年实际控制人王振华锒铛入狱,新城控股被动去杠杆,没想到阴差阳错,让公司 2020 年免于 “三道红线” 的压力,进而在 2021 年行业性的债务危机中独善其身。

然而,2022 年,地产开发板块销售疲软,还是影响了公司商业板块的发展。

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在 135 个城市布局 188 座吾悦广场,已开业及委托管理在营数量达 130 座。开业面积 1248.38 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 97.63%。

新城控股在 2021 年报中提出的计划是,2022 年新开业吾悦广场及委托管理在营项目 25 座。

但是,半年时间,公司的项目数量只增加了 1 座。2022 年 6 月底布局 189 座、已开业及委托管理 131 座,开业面积降至 1189.06 万平方米,出租率降至 96.01%。

近年,当万达、华润置地大肆抄底的时候,新城因整体承压,并未增加土地储备,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恐怕也很难保证。

而且,当新城系面临危机,原本逐渐成型的商业地产体系,也面临着分崩离析的风险。

为什么新城控股在行业内被称为小万达?因为,2012 年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后,王振华先后挖来万达商管的核心人物陈德力和曲德军,接力掌舵吾悦广场,复刻了万达广场的商业模式。

公司层面,地产 + 商业相配合;商业地产运营层面,万达广场有万达影城和宝贝王等主要引流业态,吾悦广场也重点扶植了自己的星轶影城和多奇妙亲子乐园。

截至去年年中,星轶影城在全国拥有 128 家门店。2021 年,影城总观影人次 1941.9 万,分账票房 7.52 亿元,在中国影院投资公司中排名第七,仅次于万达、大地、横店、CGV、金逸和中影,排在幸福蓝海之前。

然而,新城发展准备将星轶影城低价卖给横店影视及其关联方,回收 30 亿元现金。

没了星轶影城,吾悦广场的立体化竞争优势,恐怕会缺掉一个角。

此刻,新城控股还在扛,等着房地产进入新周期,等着线下消费复苏,地产 + 商业的双轮效应重新启动。

随着地产走出政策底,行业的短期风险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对于新城控股而言,长期风险仍然存在。

地产开发集中在低线城市,风险与碧桂园类似,它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会像建业地产与滨江集团的南辕北辙一样。

新城控股布局商业地产时,也是以三四线城市为主,与万达、华润置地、龙湖等核实施差异化竞争。但是,城市能级不够,吾悦广场的业务价值如何提升?

万达广场经过数轮迭代,已经进化为轻资产模式,而新城控股,仍然在学习早年的万达。它能追上行业发展吗?

本文来源: 斑马消费,原文标题:《新城控股能否成为小万达?》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