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 “国内首个”!小鹏 XNGP 第一阶段能力部分开放 副总裁:未来不输特斯拉
目前 XNGP 仅开放了第一阶段的能力,至于实现完全形态时间表,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希望是 2024-2025 年的某个时间点。
作者 | 张超 编辑 | 罗丽娟
继去年 9 月在广州试点推出城市 NGP 智能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后,时隔五个多月,小鹏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迎来新消息。
3 月 31 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宣布,启动推送全新版本 OTA——Xmart OS 4.2.0,正式向小鹏 G9 及 P7i Max 版用户开放 XNGP 第一阶段能力。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
具体来看,就是在上海、深圳、广州三座有高精地图覆盖的城市开放 “城市 NGP”,车辆可实现城市内由 A 点到 B 点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不仅能够完成本车道巡航跟车、超车变道、绕行静止车辆或物体等动态驾驶任务,还可以实现红绿灯识别启停、自主打灯变道、避让其他交通参与者等典型的城市路况交通行为。
在无高精地图覆盖的区域,LCC 增强版将具备跨线绕行能力,当前方有静止的车辆、锥筒等障碍物,且系统检测周围环境安全且行驶状态符合条件时,可自动发起跨车道线绕行障碍物。此外,LCC 增强版还将开放识别红绿灯并直行通过路口能力,支持识别当前车道通行方向、匹配相关交通信号灯,实现红灯停车;在直行车道,支持绿灯起步,在非直行车道,系统将通过语音进行提示。
据介绍,XNGP 中的 “X” 有两层含义:首先,代表小鹏汽车公司;其次,代表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我们希望能够把所有的 X,把高速、城市,加上停车场,把这些不同的场景连在一起,” 吴新宙强调,小鹏汽车希望能给用户带来点到点全场景体验。
而 “NGP” 全称是 Navigation Guided Pilot,也即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其在第一代 XPilot 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路况下全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即 “城市 NGP”)、高速 NGP 和 VPA 记忆泊车的增强版功能。
小鹏方面表示,XNGP 是国内首个且唯一量产的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也是实现无人驾驶前,辅助驾驶的终极产品形态。
XNGP 发布
按照设想,完全形态的 XNGP 系统将不依赖高精地图,在全国各个城市都能无缝连接高速、城市、地下停车场等各种场景,实现从起点停车位到终点停车位全程无断点的辅助驾驶体验,不仅可以覆盖城市内的日常通勤、在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接近零接管,在安全性、道路博弈能力和通行效率上也超过大部分司机。
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运行情况。如小鹏汽车介绍,目前 XNGP 仅开放了第一阶段的能力,即在上海、深圳、广州三城开放 “城市 NGP”。至于实现完全形态 XNGP 的时间表,吴新宙表示,希望是 2024-2025 年的某个时间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点,AI 一定能够开车开得比人好。”
对比国内新能源车企,吴新宙认为 XNGP 系统的表现 “毫无疑问在第一阵营”;而对比特斯拉 FSD,“在很多地方的处理细腻程度,我觉得我们的 XNGP,或者未来的 XNGP 至少不输的。” 他说。
关于 XNGP 系统落地背后的创新和难点、小鹏下一阶段成本计划、未来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方向等问题,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Rocky)等相关人士一一进行了解答。
以下为对话主要内容(经全天候科技编辑整理):
“XNGP 整个落地过程技术创新非常重要”
问:现在算法开源,各家在 BEV 技术上都很努力。小鹏做到第一家实现 XNGP 系统量产,最新核心的技术门槛是什么?下一步有没有脱激光雷达计划?
吴新宙:XNGP 整个落地过程,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因为原来在英伟达提供的代码基础上做不是那么好,我们就做了大幅度算法改写,但最核心的还是背后体系能力建设。
这样的大网络,从数据采集、标注、训练到部署,每一步都是一个巨大挑战,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事情从概念上形容很简单,但是落地很难。我们做了非常大系统的工作,比如在训练上,去年落地了扶摇,这个是非常领先中国其他企业、非常大算力的训练平台。
一点一滴积累的体系能力,是促成我们能够比友商更快落地的一个最重要原因,而不是停留在 PPT 阶段。
激光雷达的存在,对于我们目前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城市场景,相当于视觉不能很好识别的一些目标,我经常说它是一个底层安全网。
但是随着我们视觉能力进一步增强,激光雷达在未来的自动驾驶或者辅助驾驶是不是有它的位置,整个行业都在探索,我们也没有说这个东西一定是 A 或者是 B,还是跟行业一起学习、一起探索的过程。
问:在高速上测试时,从深圳到惠州正好下大雨,整个 BEV 对静态车道线的输出非常稳定,几乎没有任何抖动。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感知和预测部分已经应用了多模态、大模型去做?后面的 PRO 产品是不是有可能把 BEV 给到用户?
Rocky:目前来说,一定会有一部分体验上的优化可以惠及 PRO 用户;同时,我们会完成两个车型各个场景的探索,完成点对点(智能辅助驾驶)和扩城。PRO 用户不用担心,在我们计划当中有一部分的能力会惠及到,但 Xnet 网络是否能上,我们还没有一个明确时间点。
问:在 LCC 工况下,测试发现过一些红绿灯路口经常选错,或者不知道怎么办,这有点像开盲盒。接下来小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吴新宙:其实 LCC 增强版,确实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的点到点功能,只是把我们现有视觉能力在原来 LCC-L 上的增强。
但还是要给大家一些期望,我们现在对于静态 Xnet 的输出,几何是有了,对语义的理解还在工作中,这个需要给我们一点点时间。再过六个月,我们希望在无图或有图时候的能力,或者给大家的体验非常接近。
Rocky:在很长一段时间,媒体试驾中一直问容错能力做到什么地步了;我们想,如果非要接一个大招,不如在某些场合释放一些阶段性能力,让大家逐步看到一些可能,用户也可以预期下一个阶段能做到什么程度。
特别在两个场景上有帮助:第一个是 SR,学开车第一件事要看懂周边世界、看懂交通标识、看懂红绿灯;第二个就是释放第一阶段能力,如果看懂了红绿灯可以做什么?
这个是逐步完成产品化的过程,我们始终认为今天 LCC-L 红绿灯起停,一定不是完整的产品态,但是它一定比之前的 LCC-L 不看红绿灯直接过去,更有用。所以,这样的场景对用户看见未来,解决问题如果有帮助的话,我们很乐意阶段性地给大家一些信息。
接下来,真正释放导航辅助驾驶无图能力,也没有那么远。
“(新能源竞争)第二阶段小鹏的优势更加明显”
问:新能源汽车过了技术竞争时代,到了成本竞争时代。下半场在自动驾驶领域,小鹏的技术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Rocky: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在自己创业。大概两年前,他说大家所认为的所有电池技术,其实都是成本问题。
一个很先进的技术,比如快充、无蔓延等等,本质上就是在恒定尺寸、恒定密度下达成更高里程和更优能耗。
做完这一套成本多少,是整个产业发展中最最重要的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达到一个临界值,就会进入更优的成本持续迭代过程。
也就是说,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发展后,整个产业链成熟,造一辆好的电动车成本相当后,大家就进入到谁的智能化体验更好、谁的智能化成本更低阶段。
第二阶段,依然是一个商品时代的竞争。所有体验和成本,都会变成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反而会相信,第二阶段小鹏的优势更加明显。
问:G6 车型之后,在自动驾驶研发方面,对于软硬件成本的降低有什么计划?关于百城测试要轻量化去做,能不能具体展开说?
吴新宙:测试的轻量化,我们在过去一年已经投入做,现在把这个体系搭建完成了,它最核心的是把每台车测试成本降下来。现在我们设备是零,量产车本身是测试车。
第二个,人力资源也会降到最小化。所以从成本来说,是完全可控的事情,这里面有很多技术细节,就不一一展开了。
“不会去走限定 ODD 下的 L3”
问:G9 和 P7i 换了新平台,你预测未来它们的自动驾驶能力将达到什么水平?小鹏对 L4 级自动驾驶有没有一个能力期待,或者让用户有大概感知?
Rocky:从用户的角度回答,所有的技术如果用户无法理解、无法使用,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工程品,它不是一个商品。
我们内部一直在说,要尽快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过程。如果用这个形容去看,我们坚信这个平台会在辅助驾驶领域分享高可用性的商品,可以真正地解决城市中点对点辅助驾驶,让用户每天都能用、每天都能用得很好,自然而然就会有人为它付费。这个是我们非常坚信,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很快可以实现的,这也是这一代平台非常明确的使命。
吴新宙:这个系统到底能不能到 L4?目前 L4 还没有人做到,当然我们每一步都在无人区。
作为从业者的一个猜想,我觉得从算力上来讲,至少目前看不到瓶颈,实现 Rocky 的理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总归有惊喜或者惊吓,到 2024、2025 年我相信会有更好的答案。
问:未来要让车辆自动驾驶能力像老司机,最核心要解决哪个模块的问题?
吴新宙:预测和规控,这还有大工程量的东西需要解决。特别要让我们的算法更拟人,这其实要花功夫调。后续,我对团队的要求是每一个季度都有一些体感非常明显的进步。具体的工作量,我相信一定在规控和预测上。
问:前段时间体验奔驰 L3,它划分了非常详细的 ODD 来实施 L3;刚才几位提到 L4,怎么看待这个场景应用?上海作为第三城能够打开,小鹏背后遇过什么困难和障碍,怎么克服的?
Rocky:我家在上海,某一个时间点,我试开第一版就崩溃了,跟广州不一样。为什么这个体验感到会很差呢?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点在于,上海有几个特别不一样的点:
第一,上海是一个立体城市,地下、地面、高架。当然,这个跟重庆又不一样;最起码,它是一个多层城市,高架又是非常重要的出行场景,绝大部分但凡超过五到十公里距离的路程,导航一定把你带到高架上。
第二,上海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很多绿化悬空,这对车道侵占也很大。特别是车道很窄,你也会碰到一些新挑战;还有人形绿化带,过年的时候绿化带上还有红灯笼等等。
吴新宙:那时候我也在上海,满街红灯笼,给红绿灯检测带来相当大困难。
Rocky:所以检测过程中,每个城市都面临挑战。三个城市,我们依然要一点点时间解决它们。但是随着有图无图的方式越来越多,这个挑战会越来越少。
吴新宙:我期待每一个大城市跟上一个城市比,刚开始有 5%,甚至 10% 的差异度。但是,随着我们做到五个、十个城市以后,这个差异会逐渐趋同吧。
关于 L3、L4 的问题,我觉得欧洲的轨迹跟国内的轨迹稍稍不一样;我们更多在 L2 的大框架下把体验做得更好、做到点对点,两边有一个偏差。将来会不会从统一?我相信长线来看一定是这样。
从我们来看,所谓的 L2.9 也好,还是在 L2 框架下辅助驾驶往横向拓展。随着我们功能逐渐叠加,在某一个时间点,在某些场合开放 L4,这是我们现在走的一条路径,而不会去走限定 ODD 下的 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