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lstreetcn
2023.07.15 06:0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美元落万物升!过去一周,“什么都在涨”!

人民币的强势回归,带动北向资金本周加仓 A 股近 200 亿,上证指数重回 3200 点;港股本周迎来 5 连涨,恒生科技指数创年内最大周涨幅。

随着美国通胀、就业数据均不及预期,市场对未来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减弱,美元大跌,全球资产反弹。

本周,美元指数一路走低,截至 7 月 13 日美元连跌六日,跌破 100 大关,创下 2020 年 7 月以来最长跌幅,已跌至 2022 年 4 月以来最低水平。

一鲸落而万物生,全球各类资产在美元的下跌中迎来了狂欢。

美联储多位官员在本周的 “鹰派” 发言,都无法阻止市场对 7 月美联储将最后一次加息的押注,“看空美元” 的声音充斥市场。强势美元结束了吗?

人民币与 A 股、港股的强势回归

美元走弱,全球非美货币应声而涨。离岸人民币实现七连涨,7 月 14 日盘中一度站上 7.13。人民币本周累计大涨超 700 点,涨幅超上周的两倍。

人民币走强提升了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北向资金本周 5 个交易日加仓 A 股近 200 亿。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本周累计成交 5391.65 亿元,成交净买入 198.44 亿元,单周净买入额创逾 5 个月新高。其中,沪股通合计净买入 109.74 亿元,深股通合计净买入 88.7 亿元。

从全周来看,沪指累计上涨 1.29%,深成指涨 1.76%,创业板指涨 2.53%,上证 50 指数涨 2.35%,沪深 300 指数涨 1.92%。

从全周行业板块表现来看,申万 31 个一级行业中涨多跌少,电子板块以 3.14% 的涨幅全周领跑,食品饮料涨幅也在本周表现亮眼,基础化工、传媒、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商贸零售等涨超 2%;地产、煤炭板块领跌,跌幅近 2%,轻工制造亦跌超 1%,综合、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等小幅下跌。

市场的乐观情绪推动下,港股本周迎来 5 连涨,恒生指数周涨幅达到了 5.71%,创年内第二大周涨幅;恒生科技指数本周累涨 8.39%,创年内最大周涨幅;恒生国企指数本周涨 5.81%。

分析指出,当海外利率与宏观环境稳定,叠加经济复苏与上市公司盈利上调三方因素共振,预计港股往往会有比较好的表现空间和机会。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今年年初以来港股的涨跌主要由估值贡献,随着交易量的逐步萎缩以及卖空水平的不断上升,到了 6 月初多重指标暗示港股再次进入超跌状态,随着港股估值再度回到极具吸引力的水平,新一轮估值修复与扩张已经开启。

欧美股市本周均上涨

标普纳指本周分别创下一个月和三个月最大周涨幅,道指连涨 5 日。

本周,纳指累涨 3.32%,标普累涨 2.42%,创 6 月 16 日以来最大周涨幅。道指累涨 2.29%,罗素 2000 累涨 3.56%。纳斯达克 100 累涨 3.52%,为最近四周内第三周累涨,创 3 月 17 日一周以来最大周涨幅。

科技股 “七姐妹” 中,除了苹果收盘几乎与上周五持平外,本周这些蓝筹科技股都累计上涨,Meta 涨超 6%,Alphabet 涨近 5%,亚马逊涨超 3%,微软和特斯拉涨超 2%,奈飞涨近 0.9%。英伟达早盘涨超 3%,股价在创盘中一度创历史新高。

欧洲各国股指全周均累涨,德法意股指涨超 3%。各板块中,对利率敏感的科技累涨约 6%,本周表现最好,基础资源涨约 5.7% 紧随其后。

大宗商品:黄金、白银、原油走高

美元走低,也让大宗商品充满了吸引力。

7 月 14 日周五,COMEX 8 月黄金期货收涨 0.03%,报 1964.40 美元/盎司,连涨四日且连续三日刷新 6 月 16 日以来收盘高位,本周累涨 1.65%,创 4 月 6 日以来最大周涨幅。

City Index 高级市场分析师 Matt Simpson 表示,金价还有上涨空间,并补充说下一个主要水平可能是 1985 美元至 2000 美元。

纽约期银连涨三日,COMEX 9 月白银期货收涨 1%,报 25.19 美元/盎司,连续两日刷新 5 月 10 日报 25.658 美元以来高位,本周累涨 8.2%,创 3 月 17 日以来最大周涨幅,和黄金均实现两周连涨。

本周原油也持续走高,美油累涨 2.1%,布油累涨 1.8%,均连涨三周,创 4 月 14 日以来最长连涨周。

分析师认为,在 OPEC 减产和美元走软的双重作用下,原油价格将继续被提振。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周五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OPEC 的预测如果实现,“将使油价远高于每桶 100 美元”。

美元指数见底了吗

美元在连续一周多的连续下挫后,已在 99 点的关口止跌,旦由于前期跌幅较大,短期内美元指数可能还会出现阶段性反弹情况。

但不少分析师认为,美元指数或许还未见底。

德意志银行外汇研究全球联席主管 George Saravelos 在周四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他再次押注美元将在 2023 年和 2024 年期间走弱,并在 2025 年保持弱势:美元正遭受可持续的通货紧缩和正向但不太强劲的经济增长的双重打击。

Monex USA 的 FX 交易员 Helen Given 认为,美联储将在大多数其他央行之前结束加息周期,这将削弱美元长期的势头。她表示,虽然美元可能会收复部分最近的失地,但长期还会进一步下跌。

同时,就在 7 月 13 日,美国圣路易斯联储在官网宣布,詹姆斯•布拉德 (James Bullard)已经辞去了该地区联储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职务。

被市场称为"鹰王” 的布拉德忽然辞职让市场进一步推测,美联储的政策方向或许已经出现了转折。

但需要注意的是,美联储多位官员在本周接连发出将继续加息的论调,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 (Christopher Waller) 直呼支持美联储今年再加息两次,使通胀回到目标水平。

美国旧金山联储主席 Mary Daly(非 FOMC 票委)也认为,当前美国通胀率仍然过高,需要继续加息两次。

顶级对冲基金桥水桥水联席 CIO 普林斯(Bob Prince)也警告市场,美国与通胀的斗争远未结束,对美联储明年快速降息的押注为时尚早。